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理国情监测是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而地表覆盖变化的检测又是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基础性工作。论文利用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对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地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对2幅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利用前期地表覆盖矢量数据,并基于多特征提取的面向对象变化检测方法,自动提取地表覆盖变化范围。结果表明,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实现了变化图斑的自动提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国情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2011年间11个时段的SPOT-5、ALOS、WorldView-2影像数据为基础,在ERDAS IMAGE的支撑下,采用计算机解译和目视判读相结合的影像解译方法,分别提取天津南港工业区不同时期的围填海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和定性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围填海管理现状,对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在海岸带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安徽建筑》2019,(9):50-51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文章基于视觉特征和图像识别技术,提出一种适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自动提取水体的方案,阐述算法关键技术,引入感知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决策,选取影像验证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水体区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精确、快速地测定城市现状建筑容积率,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地价评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人口数量和密度估算,以及揭示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和指导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提出了种基于建筑物阴影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建筑物容积率提取方法,以街区为单位,对不同街区类型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实现城市大范围建成区建筑容积率的半自动提取,证明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计算城市建筑容积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规划违法建设项目监管中的作用,以长沙市内六区2011年8月和12月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例,介绍了一种采用图像比值法自动提取构建筑物异常图斑的方法,其中对构建筑物异常图斑提取流程,遥感影像图像比值法,变化检测波段及变化百分比的确定等关键技术着重进行了论述。最后概述了长沙市城市规划违法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规划违法建设项目监管中的作用,以长沙市内六区2011年8月和12月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例,介绍了一种采用图像比值法自动提取构建筑物异常图斑的方法,其中对构建筑物异常图斑提取流程,遥感影像图像比值法,变化检测波段及变化百分比的确定等关键技术着重进行了论述。最后概述了长沙市城市规划违法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齐俊 《城市勘测》2016,(1):43-47
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进行车辆信息提取可以作为地面车辆分布信息监测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文章采用Adaboost算法和多尺度影像分割,结合城市地区地籍资料等现有的资料,分别对大飞机DMC航摄影像和Quickbird-2卫星影像进行了车辆信息提取试验,总结出可以有效地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提取车辆对象的方法流程,并对提取正确率等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地物地貌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变化监测、环境保护、应急减灾等各个领域。本文针对测绘规划部门常用的真彩色遥感影像图,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种子点区域增长算法快速提取简单地物边界的方法。并以影像图中水体、云斑为实验对象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建筑物的监测监管尤为重要,如何在遥感影像上快速准确地识别并提取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面向对象和GIS技术,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在现有的成熟特征优选算法中选择与建筑物提取相适应的模块,研发了一套基于多源影像建筑物自动提取系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689-693
我国高分系列卫星数据因具有重访周期短、价格低廉、精度较高的特点,在矿山开发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深入了解高分二号卫星数据特征的基础上,以甘肃永登县为例,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中支持向量机算法(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自动提取矿山开发信息,在处理的遥感影像上进行样本采集,借Matlab平台对样本及影像数据进行归一化、降维处理(PCA)。利用SVM模型进行信息自动提取过程中,选取径向基核函数(RBF),运用量子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寻优,最终对提取结果进行野外调查。查证结果表明利用SVM模型进行矿山开发信息自动提取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国产数据在矿山监测应用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罗紫元  曾坚 《风景园林》2021,28(7):10-16
气候变化和城镇化建设使沿海地区面对自然灾害呈现出显著的脆弱性.以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的沿海脆弱性模块评价闽三角区域尺度的沿海脆弱性和人口风险,从中选取典型高风险的厦门市,从地理特征、气候胁迫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完善指标选取,基于模糊理论反映指标权重的模糊不确定性,细化厦门城市尺度的沿海脆弱性评价,分析模拟当前...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厦门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厦门市工程地质特性 ,详细分析了厦门市各种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类型 ,并提出适合本地特点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及管理措施。本项研究工作可为今后厦门市深基抗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厦门市海平面上升规划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作为滨海城市,海岸线长达154km,海平面上升将对厦门的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在城市建设中考虑或预留海平面上升影响因素带来的需求,本文参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海岸地区评估准则,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的至2100年海平面上升1m作为评估前提,重点对厦门因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规划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邵立  姚敏峰  谢少明 《中外建筑》2013,(12):140-143
城市铁路交通枢纽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结构生长有推进作用。随着厦门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的转变,国家沿海铁路干线福厦、厦漳、龙厦、厦深铁路将在厦门汇聚,使得厦门火车站的客运量大幅增加。本文通过对厦门站站前广场改造历程的分析,研究厦门火车站周边地区的发展及车站客流变化对站前广场的影响,从而为厦门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海岸带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海 岸线空间规划为关键所在。本文在福建省 海岸带小城镇海岸线空间利用的实地调研 基础上,从陆域土地的利用方式、海域空间 的利用办法和两者的兼容性研究3个方面分 析了小城镇海岸线空间利用的现存问题,并 初步探讨了相应的空间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沙湾海滨浴场位于连云港北部连岛度假区的东海岸,是一座建在山坡上的海滨公共设施。建筑师从海浪的形态中获得灵感,将一个简单的退台式剖面演化成自由奔放的海边巨构。人对建筑的使用体验融入对风景的体验,建筑也反过来重构了原有的风景。这些超过百米长度的板状建筑与自然界的山坡和海浪同时建立了尺度上的关系,并表达了这座城市崛起的雄心。  相似文献   

17.
宋维  仓海蔚 《城市建筑》2014,(23):35-35
城市设计中水元素的应用是一个城市彰显特色的重要元素之一,水体与城市的关系有多种形态。本文从海岛城市--厦门、水网城市--盐城、内陆城市--石家庄及山地城市--重庆为例,初探了各类型城市设计中水元素应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海岸带界定体系尚不完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尤为严峻,亟待探索适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岸带界定的综合方法与工具。景观的跨尺度性、整体性与综合性为理解海岸带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系统梳理国际海岸带界定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英格兰海景特征评估工具在多尺度海岸带界定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即SCA方法可为落实不同尺度海岸带的核心目标提供相适宜的空间范围,其划分结果纵向可为不同层级海岸带政策的联动提供实体媒介,横向可建立跨陆海界面的空间与视觉链接,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综合的信息背景与空间框架,以期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岸带边界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空间发展是复杂的,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海岛因为其自身地形的原因,使其在城市空间变化中显现了具有独特的地方。基于对厦门的了解,本文浅析了厦门岛的空间发展变化,主要通过地理学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以行政区划分等社会经济因素为主,补充了地形、围填海、交通等厦门岛独特的地理学因素为辅进行探究,最终总结出各因素的影响,得出城市空间的发展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