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和信息技术已经拓展了建筑师的工具,并增加了其在物质与非物质、人与机器之间的调解能力。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工作流程自动化(互操作工具集)促进了设计过程中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给予建筑师更多的决定权,并创建根据环境和用户开发建筑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华霞虹 《建筑师》2010,(6):122-130
今天.明星建筑师的专业和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这与消费文化语境下建筑价值和建筑师职能的转向密切相关。根据消费文化原理.论文指出,明星建筑师的核心价值是符号象征价值,其本质是对“创意”和“名声”的符号消费。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剖析了当代中国的明星建筑师情结.并探讨了超越明星建筑师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就是建筑师程庆平科学地认识建筑师自身、认识建筑师的职业,对于建筑基本理论的建设,对于建筑设计实践,都具有现实意义。一“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建筑师的构思。在马克思看来,实践首先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但实践不可能是纯...  相似文献   

4.
郭燏烽 《山西建筑》2005,31(16):32-33
通过提出建筑的物质第一性主张,在物质第一性条件下分析材料的多重属性,探讨了建筑师要注重对建筑物质层面的探索,关注大量的普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从而整体推动中国建筑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5.
沈幼菁 《新建筑》2005,(1):69-70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北京、武汉两地的女性建筑师执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重点分析了中国女性建筑师的处境和面临的问题,并进—步探讨女性建筑师应如何扮演这一独特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6.
从1997年1月1日开始,我国第一批5000多名一级注册建筑师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及建设部颁发的《实施细则》开始行使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名正言顺”的建筑师们,特别是青年建筑师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建筑师的定位问题。条例虽规范了注册建筑师的职责和权益,但我以为建筑师应从以下几点加以定位:1.建筑既是建筑师的作品更是建筑师的产品建筑师的创作在某些方面类同于美术家的创作。他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艺术修养融于其建筑设计中,创造出既有美学内涵又有使用价值的建筑作品。作品中凝聚着建筑师的智慧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鼓励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施行建筑师负责制,但在实践中建筑师负责制的推广较为困难。究其原因,建筑师负责制的相应制度条件仍不完善,无法全面保障建筑师的“权责利”,具体落地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选取建筑师负责制发展相对完善的美国作为对比分析对象,从建筑师身份定位、建筑师执业权责利等方面对比中美建筑师负责制的差异,总结中国建筑师负责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基于此提出更新工程管理模式、根据国情完善相应配套政策的建议,希望为建筑师负责制在我国的落地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新加坡通过立法,建立和推行建筑师注册制度,以法制手段对建筑师进行管理,值得我国借鉴。马、新建筑师的级别设置分为几级。1.建筑学专业大学毕业生。2.建筑师。3.登记的建筑绘图人。根据新加坡法律的规定,在新加坡,需要向新加坡建筑师委员会注册的人,只有建筑师。马来西亚、新加坡两国均依法设立了建筑师委员会作为建筑师的管理机构,该委员会由政府授权任命的有关人员组成,在政府内设立注册局按法律和委员会的规定具体管理注册事宜。(一)建筑师委员会的设立马来西亚建筑师委员会的委员由部长任命,共有十四名委员,…  相似文献   

9.
正自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开始,建筑师的工作便一直是通过特定的媒介在虚拟层面进行空间的构建,并通过图纸集(drawing set)对在场的物质建造进行指导。当代不断发展的虚拟三维技术让建筑师得以摆脱媒介的束缚,直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空间操作,并通过由数字到机器的转译直接进行物质实现。虽然数字加工技术的发展使虚拟设计与物质建造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阿尔伯蒂范式下建筑师的非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筑语言双重性的分析,揭示了在建筑的物质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应引起建筑师注意的精神功能问题,并对建筑的精神功能进行了阐述,指出建筑必须同时解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空间”这一概念在现代日本建筑师中的发展历程:在最初被引入日本之后,在其意识形态框架影响下,这一概念成为日本建筑师思考建筑的有效工具.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可以说“空间”概念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建筑话语.2)丹下健三(及其弟子)在其建筑设计及思想中首先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这也让他们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得以同时在日本和国际上确立了日本建筑生产及话语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卓健 《时代建筑》2014,(6):138-143
在中国,建筑师对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是陌生的。但在近年法国《巴黎大区总体规划2030》编制的过程中,却一直可以看到建筑师的身影。继2008年"大巴黎计划国际咨询"后,14支由建筑师领衔的多学科团队借助"大巴黎国际工作坊"这一平台,继续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方法,为未来大都市地区的建设勾勒出直观易懂而且打动人心的发展图景。文章拟借此重新提起建筑师如何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讨论,并通过大巴黎规划这个具体案例,说明建筑师参与规划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带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论述了印度自民族独立(1947年)以来的建筑发展状况,介绍分析了这一阶段在印度建筑创作实践中影响较为深刻的四位建筑师的作品,及其体现出来的地域建筑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最后从文化、国情等角度对比了印度现代建筑与中国现代建筑(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不同发展过程,以此来阐述印度现代建筑对我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时代建筑》计划在2012—2013年这两年时间的3期杂志里,以10年为剖切面,对"50后"、"60后"和"70后"3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群体(以下简称"50、60、70年代生建筑师")进行系统且整体的梳理与研究。这批建筑师经历了中国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参与了中国30年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的大规模建设,成就了无数的新城新区和高楼大厦,也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无疑,这是一群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正在发生影响的一线建筑师。我们不仅会对这批建筑师进行群体研究,而且会对其中的优秀代表进行个体分析,关注他们30多年来的成长,关注他们对当代中国建筑问题的思索,关注他们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徐燊 《华中建筑》2009,27(12):22-24
光伏建筑是一个多学科应用的领域,建筑师需吸收新知识,在项目中与各专业协作,从整体性节能的策略考虑,将光伏技术巧妙的融入到建筑形体中。该文中分析了建筑师在光伏建筑设计中面临的阻力和解决策略,并指出光伏建筑设计中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回顾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场馆建筑决定启用日本本土建筑师的经过,以及为了实现丹下健三的方案,建筑界老前辈的努力、政治家的支持。同时,文章指出奥运会建筑这一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即构筑了建筑师与结构师结伴而行的合作模式,最后,分析了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博会对城市影响的差异和原因。第二,介绍了日本熊本县已经实践了20年、至今仍在继续的建筑师推荐制度,通过这个制度决定公共建筑设计人。至今熊本县除了农业大县的知名度以外,还因县内数量众多的建筑师作品而获得了“艺术大县”的名声。第三,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兴起的市民参与城市创造的运动。这是从政治家、开发商、建筑师们制造现代城市的权力中尝试分权的民主运动,从使用者的角度干预城市的形成。市民组织中的建筑专业人士在这里起到幕后导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庭伟 《时代建筑》2008,(2):108-111
虽然从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建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建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却仍然跋涉于创造具有现代特点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漫漫途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任务显得格外艰辛。文童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二个命题参与讨论。(1)建筑设计理论的划分。依照美国建筑理论教授A.拉普卜特的“感知-认识-评价”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建筑研究中三个可能的领域.以及当前研究的缺失之处。(2)建筑的形式和灵魂。通过对鲁道夫、卡拉特拉瓦,迈耶,谷口吉生和库哈斯等建筑师作品的讨论,文章提倡在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精神的提升之间建立平衡。  相似文献   

18.
南波士顿海洋公园:21世纪公共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萨诸塞港务局负责开发的南波土顿海洋公园是25万平方米闲置滨海区重新规划的核心工程之一。2004年开始运营的海洋主题公园不仅受到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国家荣誉奖。在哈文森设计事务所的带领下,景观设计师连同各学科人员共同创作出一个当代公共花园,它不仅立意鲜明大胆,而且生动地记录了该地区的百年海洋史。马萨诸塞港务局最初的目标是建设一座占地4500平方米的“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19.
文小琴  宋歌 《时代建筑》2011,(6):142-145
文章通过建筑师文小琴对自身执业经历的回顾,结合在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的三个实践项目的设计感悟,展现其职业化过程。建筑师所坚持的对建筑设计的热爱与执着,是其逐步从学生成为职业建筑师的重要动力,而作为女性建筑师,具有特有的对设计品质、细部、完成度的把控和较好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宋刚  钟冠球 《新建筑》2012,(1):21-24
主要探讨了中国建筑的数控建造问题。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如深圳机场方案、广州歌剧院项目以及不锈钢球项目,对中国建筑中大量运用的数控加工技术进行了描述,同时对这些课题带给中国建筑师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展望并且介绍了笔者所参与的一系列与本土数控建造相关的项目,结合自身实践,提出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