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冯学愚 《酿酒科技》2005,(12):32-34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B类酶促物质发酵生产高酯调味酒的最适酯化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酯化条件为乙醇浓度Az%,己酸浓度B。%,发酵时间C3d,发酵温度D2℃,黄水含量为E1%,此时己酸乙酯含量可高达36.386g/L。在测定己酸乙酯含量数值时,总酯分析法可替代色谱分析方法,具有分析仪器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从郎酒厂酱酒生产用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出几株产酯能力相对较强的高温型红曲霉为菌种,对其粗酶制剂酯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相对升高对其酯化力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温型红曲1#酯化菌株粗酶制剂的酯化力在乙醇浓度为4%vol、己酸含量为4mL时,产生己酸乙酯的能力随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适宜的乙醇浓度和己酸含量范围内,己酸含量对酯化酶粗酶制剂己酸乙酯生成影响比乙醇含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浓香型酒乙酸乙酯合成的生物学研究—泸型酯化菌M—101分离特性及酯化条件的探讨吴衍庸等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0年5期1~3页本文研讨了泸型酯化菌M—101,它是首次分离出的一株具有酯化合成己酸乙酯能力的有效菌株。本文对该菌的形态、培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着重研讨了该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曲霉发酵生成的酯化酶液,催化酿酒尾水中的有机酸和醇,来制备含酯量较高的酯化液。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制备酯化酶液,添加到酿酒尾水、乙醇、己酸的混合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以混合液总酯含量和各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影响酯化反应因素的范围,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各酯化反应的条件。正交实验所得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添加量为10%、酯化酶液添加量为9%、己酸添加量为1.5%、酯化反应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混合液中总酯的含量达137.01 mg/100 mL,其中己酸乙酯含量高达222.71 mg/L,乳酸乙酯的含量由92.93 mg/L下降到74.61 mg/L,乳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的比值小于1。所得酯化液适合用于白酒的勾调,不仅大幅提高了酒体中总酯含量,还减少了乳酸乙酯对主体香型的抑制和青涩杂味,使酒体香气更为突出协调。  相似文献   

5.
黄水酯化液酶法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黄水、酒尾为主要原料,采用酯化酶酶法制备酯化液,研究乙醇浓度、己酸添加量、酯化酶用量及温度对酯化液中总酯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酯化液酶法制备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乙醇含量10 mL/100 mL、己酸添加量1.5%、酯化酶用量7%、温度30℃的条件下酯化7 d,所得酯化液中香味物质含量高,比例适宜,风味协调.  相似文献   

6.
《酿酒》2019,(6)
通过液体培养分别获得黑曲霉发酵液、己酸菌液等,再向液态体系中添加酯化混合物料,包括黄浆水、酒尾等,并调整pH、控制液态发酵物料比例、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条件培养生物酯化液,将培养成熟的生物酯化液进行灌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液态发酵制备的酯化液,可以充分利用黑曲霉产生的复合酶类并有效促进酯化作用,提高了液态发酵体系的酯化效率,在提高酿酒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酯化液的灌窖操作有利于提高浓香型白酒的产酒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窖泥作为酿酒微生物的重要载体对曲酒的酒体质量与风格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从优质窖泥中筛选高产己酸菌,并制备人工窖泥以提高酒体中己酸乙酯的含量或制备生产己酸乙酯产品等,对曲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富集培养、平板涂布、发酵液己酸含量检测、16S rDNA分析等方法,筛选鉴定高产己酸菌株,并考察培养温度、乙醇浓度、pH值等发酵条件,分析己酸菌液配方组分单因素含量影响等。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己酸菌JZZ,其液态发酵己酸平均产量为4.36 mg/mL,温度耐受区间为36~39℃,乙醇耐受浓度为2%~6%,己酸菌液配方组分添加量为硫酸镁0.01%,硫酸铵0.05%,磷酸氢二钾0.3%,乙醇2%,16S r DNA比对结果表明,JZZ菌株为克氏梭状杆菌(Clostridium kluyveri)。  相似文献   

8.
利用不同生物酶(主要利用酯化力)对固态白酒发酵产生的黄水、酒尾和二级酒进行二次发酵,将有机酸等成分与乙醇催化合成为酯类,提高原酒质量,满足酒体设计需求。结果表明,用扳倒井自制中高温大曲作为酶制剂进行生物酯化,发酵22天时产生的酒液粮糟香、酯香明显,风格质量最好。其次是用酯化红曲发酵27天的酒液绵甜感较好。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0/1 ·茄汁鲭鱼罐头不脱水工艺条件的优选。(9页) ·人造奶油的流变性质与涂抹性的关系。(5页) ·己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白酒老熟机理初探。(12页) ·塞曼效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罐头食品中高含量的钾、钠。(6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防腐剂、甜味剂、合成色素和咖啡因。(5页)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了己酸菌的形态特征和不同培养条件、不同微生物与己酸菌共栖发酵对己酸菌菌数及其产酸的影响,找出己酸菌适合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培养优质的己酸菌及其对己酸乙酯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温度35℃,CaCO_3含量15g/L,乙醇浓度2%,pH 4~6.5条件下己酸菌生长最好;培养基中己酸菌适宜的碳源是乙醇,添加适量的腐殖质、底锅水、VC、含氮物质可以有效促进己酸菌的生长代谢;放线菌为己酸菌提供氮源,乙酸菌生成乙酸供合成己酸。因此,白酒酿造过程中可以合理添加外源物质和其他微生物,以期更进一步提高酒质及出酒率。  相似文献   

11.
以黄水为原料,利用己酸菌液强化生香发酵,研究发酵温度、接种量、乙醇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己酸生成量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5℃,接种量12%,乙醇浓度5%vol和发酵时间8 d时,发酵体系中己酸含量最高,增幅明显,香味协调,为后期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乙醇作为十二碳二元酸重结晶溶剂时,醇酸会发生酯化反应,从而影响重结晶产品纯度。影响酯化反应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十二碳二酸浓度、乙醇浓度、温度以及时间。该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乙醇浓度条件下酯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确定了乙醇浓度、时间和温度3个因素对酯化程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酯化程度最低和最高的因素组合。结果表明,影响酯化程度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温度时间乙醇浓度,其中温度对酯化程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分别在酯化程度最低和最高的因素组合下对十二碳二酸进行重结晶,测得十二碳二酸纯度分别为97.26%和97.50%,酯化程度分别为0.06%和0.20%,晶习较重结晶前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宋柯  杜岗  刘念 《酿酒》2008,35(4)
从白酒发酵副产物丢糟、黄水、底锅水中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出酒用香味物质(粮、糟增香液),并将其和天然己酸酯化生产出不同风味的已酸乙酯(天然己酸乙酯、窖香己酸乙酯、粮糟己酸乙酯),通过应用对提高酒质、增加酒体复杂微量成份效果明显.从发酵副产物中提取香味物质并转化为酒用香料,是未来酒用香料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从中温大曲中筛选获得的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为研究对象,并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酯化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确定此菌株优化后的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为:麸皮和小麦比例为3:2,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 d,蒸馏水的添加量为80%,以此条件发酵培养最高酶活力为198.65 u/g。另外,对得到的酯化酶制剂催化酯化反应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发现:适宜的乙醇、己酸、酯化酶添加量可以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而且粉碎粗酶和振荡反应体系也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酱香型白酒第四轮次南北池入窖发酵的酒醅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池中不同发酵时间酒醅的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和酯化力等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液化和糖化反应的积累,发酵力在发酵中期达到最大,发酵生成乙醇后,酯化力在后期持续增长,进入生香阶段。通过对第四轮次酒醅理化指标的分析,明晰在入窖发酵过程中各种反应的关系,为酱酒生产技术的改进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白酒是我国产销量最大的白酒,传统的泥窖发酵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操作困难,且原酒常常带有窖泥臭味。该研究采用窖泥微生物(己酸菌群)单独培养制备己酸发酵液,再与大曲微生物发酵酒醅(前发酵)混合发酵,实现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己酸发酵液的制备采用液态厌氧培养,通过考察发酵产酸情况确定发酵时间为9 d,此时己酸含量达到10 g/L左右,丁酸含量达到2 g/L左右;前发酵为传统的固态发酵,由乙醇体积分数、残淀粉等发酵理化指标确定发酵周期为6~8 d;己酸发酵液与前发酵酒醅混合进行后发酵,己酸发酵液添加量为0. 40 g/kg,总发酵周期为42 d。在此条件下,酒醅四大酯含量较高,比例协调,该研究为无窖泥发酵生产浓香型白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发酵过程各影响因素的实验得出:高粱、小麦、麸皮分别占投料量的比例为80%、15%、5%,高粱粉碎成4~6瓣,小麦为2~3瓣,将原料混匀,用不低于90℃的热水润粮1 h,添加量为投粮质量的45%。在实验室采用灭菌锅进行蒸煮,0.1 MPa加热1 h,后断电保温1 h。酵母添加量为5%;麸曲的添加量为20%,通过添加酸或碱的方式调节酒醅的酸度为1度,发酵前酒醅的含水率控制在55%,发酵的第1天培养箱的温度为20℃,1 d后调节温度为30℃。根据不同发酵时间分别对发酵过程中酒醅的酒精度、酸度、含水率、残糖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酒醅的酒精度、酸度、水分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后趋于稳定,而残糖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发酵时间为7~9 d。  相似文献   

18.
宋柯  杜岗  刘念 《酿酒科技》2008,(6):82-8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白酒发酵副产物丢糟、黄水、底锅水中提取酒用香味物质,并将其和天然己酸酯化生产出不同风味的己酸乙酯(天然己酸乙酯、窖香己酸乙酯、粮糟己酸乙酯),应用到生产实践,对提高酒质、增加酒体复杂微量成分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酯化酶的应用技术是白酒行业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加速己酸等有机酸与乙醇合成酯类的催化作用,并且耐酸耐醇能力强,作用温度范围宽,通过在热季压窖酒醅转排中应用,我们认为对于提高热季酒醅的优级品率、控制掉排效果明显,该项技术在固体优质粮酒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20.
酿造啤酒的新技术——生臭味的研究和传统技术的现代化天羽干夫等著应用微生物1980年2期49页本文介绍了酿造啤酒的新技术——双乙酰关联物质的生成机理和传统技术的重新评价。影响啤酒酵母乙醇发酵的若干因素胡叔平天津微生物 1992年2第24期~26页啤酒发酵过程中乙醇的发酵是生化反应的主要过程,影响发酵速率有众多因素,如酵母菌本身的活力和生物特性,渗透压、麦汁营养要素、发酵液乙醇的浓度及发酵条件(温度、pH,溶氧等)。图5表2参考文献2 小型啤酒厂发酵系统技术改造傅攸安食品与机械 1992年第3期37~38页本文分3部分:前言,啤酒发酵新工艺,新工艺与老工艺相比的优点。文章第2部分说:湖南省轻工业设计院结合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国内啤酒厂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