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骆凯  李淼  强静  乌达巴拉 《计算机应用》2009,29(7):2026-2028
为了提高汉蒙翻译系统的翻译准确率,提出了在短语基础上结合模板的方法自动抽取模板结构;解码时,首先进行模板匹配,套用模板结构进行翻译,然后再按照Beam Search搜索算法进行后续翻译。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一的统计翻译中语序错误。以汉蒙翻译为例,实验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效果。在农业领域的汉蒙翻译中添加了农业常用短语模板,翻译效率相比Och的基于短语的统计翻译方法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连续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统计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仍然是基于短语的翻译模型。然而,该模型并没有考虑对非连续短语的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连续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使翻译的基本单元从连续短语扩展到带有间隔的非连续短语,以更好地解决词语翻译时的上下文依赖问题。同时,由于该方法抽取的短语数量较少,也使得解码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实验表明,在效率提高的情况下,非连续短语模型可以取得与层次型短语模型相当的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3.
统计机器翻译中的非连续短语模板抽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越恒  段楠  侯越先 《计算机科学》2009,36(10):192-196
目前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模型很少将非连续短语的情况考虑在内,由此造成翻译结果在目标语言中的意义变化或缺失。以非连续介词短语为例,提供了一种短语模板抽取算法。首先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抽取出中文非连续介词短语模板,而后借助双语对齐语料和介词_方位词翻译表,获得模板对应的英文翻译。最终形成的双语模板被加入短语翻译表中。在标准测试语料上的对比实验表明,加入非连续短语模板后,译文更加符合语法规范,而翻译结果也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将任意连续的词串看作短语,并没有考虑短语的合理性。使用了C-value以及短语粘结度两种方法,有效地对短语表进行过滤,减小了搜索空间,同时还提高了翻译质量。实验表明,在翻译结果的BLEU评价提高0.02的情况下,短语表可以缩减为原来的78%。并且当短语表缩减为原来的47.5%时,BLEU评价仍提高了0.0158。  相似文献   

5.
基于短语统计翻译的汉维机器翻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攀  李淼  张建 《计算机应用》2009,29(7):2022-2025
描述了一种基于短语统计翻译的汉维机器翻译系统。首先使用汉维语料进行训练,得到语言模型和翻译模型;再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源语句进行解码,以得到最佳的翻译语句。解码的核心算法是柱搜索(beam search)算法。其中维文语料使用的是拉丁维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汉维机器翻译平台。  相似文献   

6.
在统计机器翻译中融入有价值的句法层面的语言学知识,对于推动统计机器翻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三种由简到繁的把双语最大名词短语融入到统计翻译模型的策略,整体翻译性能逐步上升。Method-III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以“硬约束”的方式在统计机器翻译中融入最大名词短语,并在双语最大名词短语层面上,融合了短语翻译模型和层次短语模型,对翻译系统的改善最显著。所述策略显著提高了短语翻译模型的质量,在复杂长句翻译中,Method-III的BLEU值比基于短语的基线翻译模型提高了3.03%。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层次短语翻译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使用上下文信息有限,时态翻译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时态特征的日英统计机器翻译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翻译规则的时态分类约束信息,解码器可以根据每条规则的潜在时态分类,为相应时态的句子匹配到最合适的规则进行翻译。首先从双语训练语料中抽取时态特征构建最大熵分类模型,然后再抽取包含各类时态信息的层次短语规则的时态特征,最后将规则的时态分类结果作为一类新特征,融入基于层次短语的翻译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系统相比,该方法在多个测试集上提高了翻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英层次短语模型的时态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是目前机器翻译领域广泛使用的模型之一。但是,由于在解码时采用短语精确匹配的策略,造成了严重的数据稀疏问题,短语表中的大量短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为此,该文提出了人机互助的交互式翻译方法。对于翻译短语表中找不到的短语,首先通过模糊匹配的方法,在短语表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短语。然后利用组合分类器,判断哪些相似短语可能提高句子的翻译质量。最后,通过人机交互的方法,选择可能提高翻译质量且保持原句语义的短语。在口语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融合翻译记忆和统计机器翻译的整合式模型的基础上,该文提出在解码过程中进一步地动态加入翻译记忆中新发现的短语对。它在机器翻译解码过程中,动态地加入翻译记忆片段作为候选,并利用翻译记忆的相关信息,指导基于短语的翻译模型进行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翻译质量: 与翻译记忆系统相比,该方法提高了21.15个BLEU值,降低了21.47个TER值;与基于短语的翻译系统相比,该方法提高了5.16个BLEU值,降低了4.05个TER值。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基于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在机器翻译研究中受到普遍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翻译性能。但是,由于目前基于短语的翻译系统在解码时采用精确匹配的策略,常常导致数据稀疏,一方面,有些短语在训练获得的短语表中找不到精确的匹配,使其成为未知短语;另一方面,短语表中大量的短语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短语模糊匹配和句子扩展的翻译方法。对于不存在于短语表中的短语,通过模糊匹配的办法,寻找与其相似的短语,然后将所有相似短语用于替换原短语,从而生成扩展句子,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扩展的句子进行翻译。由于并不是所有扩展后的句子都能提高原始句子的翻译效果,因此,我们在句子翻译完成后设置了组合分类器用于选择最优翻译结果。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系统的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将RNN编码器-解码器作为传统的基于短语的PSMT系统的一部分,在传统统计机器翻译基础上,集成RNN解码器-编码器,兼容PSMT创建了新联合模型(RNN+PSMT)。新的模型不仅在维-汉、汉-英机器翻译的应用中取得了成效,而且能够捕捉到语言的规律,使得机器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的BLEU值得到了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性能超过了传统统计机器翻译。  相似文献   

12.
2005统计机器翻译研讨班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5年7月13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厦门大学计算机系联合举办了我国首届统计机器翻译研讨班。本文主要介绍本次研讨班参加单位的测试系统和实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我国的统计机器翻译研究起步虽晚,但已有快速进展,参评系统在短期内得到了较好的翻译质量,与往年参加863评测的基于规则方法的系统相比性能虽还有差距,但差距已经不大。从目前国际统计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数据资源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统计机器翻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几年内,在基于短语的主流统计翻译方法中融入句法、语义信息,必将成为机器翻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翻译模板不仅是机器翻译的重要资源,而且是有用的语言学知识。使用词对齐结果改进了从实例中类比学习翻译模板的方法,并提出了带有函数关系的模板(TTFR)以获取语言之间的依赖关系,如“he…his”对。带函数关系的模板是一个更一般化的模板并能直接用于双向的机器翻译。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有效地克服类比方法的问题并且提高了自动获取模板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汉藏机器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规则的方法上,主要原因在于汉藏的平行语料等基础资源相对匮乏,不方便做大规模的基于统计的汉藏机器翻译实验。该文依据汉藏辅助翻译项目的实际需求,在平行语料资源较少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短语串实例的机器翻译方法,为辅助翻译提供候选译文。该方法主要利用词语对齐信息来充分挖掘现有平行语料资源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基于短语串实例方法优于传统基于句子实例的翻译,能够检索出任意长度的短语串翻译实例。在实验测试集上,该方法与默认参数下的Moses相比,翻译的BULE值接近Moses,短语翻译实例串的召回率提高了约9.71%。在平均句长为20个词的测试语料上,翻译速度达到平均每句0.175s,满足辅助翻译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汉语—维吾尔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中存在的语义无关性问题,提出基于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方法的双语关联度优化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捕获词对齐信息,引入双语短语间的语义相关性和内部词汇匹配度,预测双语短语的生成概率并将其作为双语关联度,以优化统计翻译模型中的短语翻译得分。在第十一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CWMT 2015)汉维公开机器翻译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系统相比,在使用较小规模的训练数据和词汇表的条件下,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同时提高短语级别和句子级别的机器翻译任务性能,分别获得最高2.49和0.59的BLEU值提升。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takes a critical look at Machin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 especially global legislation,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Global-Regulation, a state of the art online search engine of the world’s legislation in English. Part 2 explains the rationale for an online platform such as Global-Regulation. Part 3 provid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it describes some of the limits of the use of statistical machine translation for translating legal texts. Part 4 describes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 which is a new generation of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s. Finally, Parts 5 and 6 outline the ‘big sky’ thoughts on future directions for Global-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统计方法逐渐成为机器翻译研究的主流,机器翻译系统评测的分值越来越高,人们对机器翻译的信心和期望逐渐增加,社会对机器翻译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机器翻译理论和方法在系统性能上提升的空间逐渐减小,而且距离用户实际需求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面对期望、面对需求,机器翻译之路应该如何走?为此,第八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对当前机器翻译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入研讨。该文详细介绍了该次研讨会六个专题的讨论情况,对机器翻译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机器翻译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语言技术是机器翻译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技术。本文结合863 项目《班智达汉藏公文机器翻译系统》的研制实践,论述了词项信息同语法规则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句法分析二分法,从而在受限语言的范围内,为建立有较大适应性的机器翻译规则系统,有效地提高机器翻译语法分析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龚龙超  郭军军  余正涛 《计算机应用》2022,42(11):3386-3394
当前性能最优的机器翻译模型之一Transformer基于标准的端到端结构,仅依赖于平行句对,默认模型能够自动学习语料中的知识;但这种建模方式缺乏显式的引导,不能有效挖掘深层语言知识,特别是在语料规模和质量受限的低资源环境下,句子解码缺乏先验约束,从而造成译文质量下降。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源语言句法增强解码的神经机器翻译(SSED)方法,显式地引入源语句句法信息指导解码。所提方法首先利用源语句句法信息构造句法感知的遮挡机制,引导编码自注意力生成一个额外的句法相关表征;然后将句法相关表征作为原句表征的补充,通过注意力机制融入解码,共同指导目标语言的生成,实现对模型的先验句法增强。在多个IWSLT及WMT标准机器翻译评测任务测试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与Transformer基线模型相比,所提方法的BLEU值提高了0.84~3.41,达到了句法相关研究的最先进水平。句法信息与自注意力机制融合是有效的,利用源语言句法可指导神经机器翻译系统的解码过程,显著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