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音山铜矿是东川“五层楼”成矿系列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发育“上铜下铁”的空间矿化结构。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床成因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大营盘组二段(Pt2〖WTBX〗d〖WTBZ〗2)碳-硅质板岩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自上而下发育3层矿化;2)矿床金属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次生氧化物为孔雀石,以脉状、条纹状、浸染状等沉积型矿石结构构造为主;3)矿床的形成严格受控于沉积构造环境、岩相古地理、含矿建造及成矿环境等,总体属砂页岩-碎屑岩建造的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床;4)“观音山式”铜矿具有显著的层、相、位专属性,其落因带西侧大营盘组出露地区成矿条件较好,是寻找观音山式铜矿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石头滩铜矿位于钦杭成矿构造带中段的衡阳盆地的南缘,沿衡阳盆地周缘分布有多个大中型铜矿床,成矿条件优越。为给衡阳盆地的铜矿找矿提供指导,对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铜矿层产于白垩系神皇山组褪色化砂岩中,当层间破碎带发育时有利形成高品位的铜矿体,表明矿区成矿时期有深源物质的加入,或与盆地卤水有关,属层控低温热液砂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3.
王军宁  王谋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2):118-120
试图从伊犁盆地普查找矿实践的基础上,阐述层间氧化带发育与铀矿化的关系,针对划分出的五种层间氧化带发育型式,具体分析后指出,就找矿目的层而言,可渗透砂体的存在及穿越其中的地下水动力系统是层间氧化带发育最关键的因素,也是铀矿化(铀异常)发育的最关键因素,得出在普查区有层间氧化带发育就很可能找到铀矿化(铀异常)的初步结论。最后指出,在陆相盆地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工作中,工业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在主河道型和滨湖三角洲型层间氧化带聚集的铀矿化。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铜金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近几年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发现的Ⅺ号铜矿带的铜矿石样品进行采样,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铜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种类及矿物成分等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Ⅺ号铜矿带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Cu-S体系矿物、硫砷铜矿,次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似黄锡矿、硫铋铜矿等,是一套高硫化型铜矿物组合,主要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明矾石、地开石、绢云母。矿石结构以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自形粒状结构和包含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团块状和条带状构造,具典型的热液交代矿石特征。斜方蓝辉铜矿和久辉铜矿为形成温度低于63℃的矿物,因而推断Ⅺ号铜矿带属于紫金山高硫化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尾部,下部可能存在其他成因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5.
沅麻盆地砂岩型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沅麻盆地是湖南省重要的铜矿成矿区之一,盆地内砂岩型铜矿床(点)多,铜矿具有规模大、品位高、矿石选冶性能好等特点。因此,研究该盆地砂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为沅麻盆地砂岩型铜矿的评价及扩大找矿前景提供科学依据和成矿背景资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麻阳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对盆地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区内矿体的产出状态主要受三角洲的分流河道及构造的控制,矿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则主要受岩相与构造的制约;区内含铜岩系"红层"与"浅色层"的互层为有利于成矿物质汇集成矿的岩性组合;地下水在成矿过程中把岩碎屑中的铜质溶离出来和把溶离出来的铜质运移到弱碱性环境下的岩性-构造有利部位聚集成矿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有机质在铜质的吸附还原、铜质的溶解和运移及铜质的富集都起了重要作用。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物源、古构造、岩相、地下水活动以及生物有机质等因素的联合控制,沅麻盆地铜矿床主要是以机械沉积为主,后经地下含矿热卤水叠加改造而最终形成的砂岩型铜矿床,并指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6.
<正> 铜陵新桥高硫氧化铜矿石产于硫化矿床的氧化带,矿石严重风化,除部分脉石和黄铁矿仍保留块状外,其余大部分已呈松散粉末状。原矿含铜0.574%、硫32%。主要有松散状含铜黄铁矿、不含铜黄铁矿、高岭土浸染型铜矿等三种类型矿石。松散状含铜黄铁矿占原矿量47%,含铜为1~1.4%,脉石以方解石为主,石英、白云石次之;高岭土浸染型铜矿石占原矿6%,脉石以高  相似文献   

7.
昔朗铜多金属矿区矿体主要发育于那箐组灰岩断裂构造内,矿石类型以浸染状-细脉状铜矿石、铜铅矿石、铜铅锌矿石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为黝铜矿,矿石矿物有黝铜矿、黄铜矿、斑铜矿,偶见辉银矿等。结合区内地质勘探资料,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经微量元素分析及类比分析,认为昔朗铜矿床的成矿流体可能为一种中—低温、中—低盐度、Na-Ca-Cl型和Na-Ca-SO4型、弱酸性—弱碱性的热卤水。  相似文献   

8.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上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外围东部发育大脉状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特征有所区别。矿体赋矿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多产自NW向断裂、裂隙带及次生节理裂隙中,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硅化、黑云母化及绢英岩化与矿化富集关系密切。大脉状矿体赋存于矿区主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呈脉状产出,走向变化较大但厚度较稳定,成矿物质源自侧向主岩体中心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矿区东矿段深部及构造交汇部位找矿前景较好,是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床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民东地区扶余油层140口井的测井、录井资料,10口取芯井的岩芯资料,以及56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民东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经研究表明该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受南部沉积体系影响,该时期其它物源并未对民东地区产生影响,研究区内重矿物类型是以锆石—石榴子石为主的组合类型,是受长春—怀德沉积体系控制所形成的枝状河控型浅水三角洲。该体系以大量密集、窄带、连续的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为多砂层叠覆,具有三角洲水道不稳定分叉游荡的特点,砂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展布,河道砂体延伸较远。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2种亚相类型,整体受分流河道控制,并且分流河道具有三角洲平原水道不稳定分叉游荡的特点,水动力条件强,其中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为储层有利砂体。平原相带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决口扇等多种微相类型,过渡到前缘相带开始形成带状、环状分布的席状砂。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平缓相连,垂向上相序整体表现为水进过程,构成了河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克赛铜钼矿是近年在西天山地区发现的一处斑岩型矿床。该矿位于赛里木-博罗科努斑岩铜矿带,区域出露上古生界温泉岩群、上泥盆统托斯库尔塔乌组、下石炭统阿克萨克组、下二叠统乌郎组等地层。区域上以二叠系侵入岩为主,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矿化体产于托斯库尔塔乌组上段蚀变凝灰岩及侵入该组的花岗闪长斑岩中或斑岩与地层接触带岩体中。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划分3个矿化蚀变带。由内到外分别为:少量钾长石化带(内带)→绢云母→石英化带(中带)→硅化或泥化带(外带)。矿石品位低,矿化较均匀,矿石矿物简单,主要是黄铜矿、辉钼矿。根据初步勘查成果,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地貌进行取点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绘制沉积微相图、沉积模式图,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和沉积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河流作用强于波浪作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鸟足状形态;三角洲发育典型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层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沼泽微相十分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河口砂坝微相较为发育;平原分流河道断流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层控型铜矿类型及主要矿床、矿点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层控铜矿成矿规律,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构造环境控矿规律以及层控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指出火山-沉积层控铜矿以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克兰火山弧及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觉罗塔格裂陷槽;沉积型铜矿在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哈纳斯隆起带震旦纪含铜砂岩及塔里木板块昆中裂谷带和西缘奥依塔格-库尔良裂陷槽内。找矿方向应以塔里木周边老地块陆缘盆地、裂陷槽和阿尔泰哈纳斯隆起带。火山沉积型铜矿以东西准噶尔、阿尔泰南缘克兰火山弧、伊犁裂谷带、觉罗塔格裂陷槽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九顶山铜钼矿区复式斑岩体特征、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初步将九顶山斑岩体岩浆活动可分为3期:第一期为正长斑岩、石英正长斑岩;第二期为斑状花岗岩与煌斑岩(a)组合;第三期为花岗斑岩与煌斑岩(b)组合;其中第一、二期与矿化关系密切。按照容矿围岩可分为斑岩型矿石、矽卡岩型矿石、角岩型矿石和煌斑岩型矿石4类;按成矿元素组合可分为钼矿、钼铜矿、铜矿、磁铁矿、金矿等类型;铜、钼矿化与石英钾长石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江浪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至今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对江浪铜矿田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控矿因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浪铜矿田的铜矿床受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的多层次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铜矿化、矿体主要赋存在韧性剪切滑脱带中。该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铜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床为中高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过程与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为本区找矿有新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地震解释等相关资料对川西坳陷中段侏罗系沙溪庙组、蓬莱镇组浅水三角洲的砂体展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溪庙组及蓬莱镇组所发育的浅水三角洲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即河道型及湖浪型,其中河道型浅水三角洲以河流作用为主,砂体在平面上以枝状分流河道交错为主要特征;湖浪型浅水三角洲则主要受河流和湖浪的共同作用,砂体在平面上以朵状砂坝为主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的砂体展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查明普朗铜矿矿床成因,通过收集、分析普朗铜矿区最新的勘探资料和生产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造岩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矿床严格受控于岩浆岩、构造和围岩蚀变,自岩体中心往外发育强钾化硅化带(工业铜矿带)→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带)→青磐岩化带(基本无矿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穿插交代关系等,将矿床划分为岩浆晚期、热液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硫化物期为主要成矿期,矿床总体属次火山—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外围北部铅锌矿体、东矿段大脉状铜矿体为与次火山作用相关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矿石性质铜录山矿石为矽卡岩型铜铁共生矿床。矿石类型比较复杂,有铁矿石、铜铁矿石、铜矿石。其中以铜铁矿石为主。铜铁氧化矿石含有大量的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及其他铁矿物。铁矿物达80%;铜矿物以孔雀石为主,有少量的蓝铜矿、赤铜矿、翠录铜矿、赤铜铁矿及自然铜。在氧化带中普遍含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该铜矿是江西铜基地的重要矿山之一,也是我国少有的高品位铜硫矿床。按空间位置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为含铜黄铁矿型矿床,南矿带为矽卡岩型矿床,两者均属于广义的中温热液矽卡岩矿床。北矿带矿石是首先开采的对象,为了更好地选择选矿工艺流程和处理方法,对该矿带的矿石性质、工艺特性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北矿带的矿石性质最主要的为含铜黄铁矿约占80%,其次为含铜高岭土约占10%,含铜角砾岩占5%,含铜火成岩、含铜砂岩及其他类型占5%,矿区的围岩蚀变种类有矽卡岩化、矽化、大理岩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等。本研究的矿样采自北矿带28米到—40米中段,研究结果可以给该矿石的加工处理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梧桐沟铜矿床是新疆东南天山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矿床产于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上亚组中-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地层中,容矿岩石为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和酸性斑岩,成矿作用与构造、脉岩及蚀变密切相关.通过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将其划归为陆相火山热液脉型铜矿床,并对该矿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白银选矿厂投产以来,一直采用高碱度(游离CaO含量800~1000克/米~3),高黄药用量浮选浸染状铜矿石,不仅药剂消耗高,而且大量黄铁矿损失于尾矿中。近几年来,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低浮选矿浆碱度和低黄药用量优先选铜,选铜尾矿加硫酸浮选黄铁矿的工艺。该工艺自1980年11月正式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后,得到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改进情况叙述如下。(一)矿石性质白银厂浸染状铜矿石的主要有用矿物是黄铁矿和铜矿物。在氧化带,铜矿物以胆矾、孔雀石为主,在次生带,以铜蓝、辉铜矿和黄铜矿为主,原生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