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冰盘管在结冰过程中的传热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并用摄动方法对其进行了近似分析求解,得到蓄冷过程中冰层内的温度分布和冰层厚度随时间变化的计算公式,并对蓄冷期间影响蓄冷性能的参数Bi、Ste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冰盘管蓄冰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避免目前板式蓄冰设备中存在的载冷剂短路和换热效果受空气层影响严重等弊病,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板式蓄冰设备.方法在这种蓄冰设备中,冰板立式放置,板内空气层集中在上方的较小空间内,减少空气层对设备换热效果的影响,同时在蓄冰槽内用折流板将载冷剂流程组织为若干通程,提高载冷荆流速.结果新型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的贮槽体积0.015m^3/kwh,容器换热面积0.41m^2/kWh.与现有蓄冰方式相比,在相同的名义蓄冷量时,板式蓄冷设备所需的蓄冰槽占地空间较小,传热面积大,传热热阻小,结冰融冰速率稳定.结论开发研究的新型板式冰蓄冷产品为冰蓄冷技术的应用开拓了适用范围。降低了材料的消耗量。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综合评价封装板蓄冰设备的蓄冷性能,进行了将有限元分析法应用于两种蓄冰槽实验装置的研究.在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分别对蓄冷过程中蓄冰装置的不同通程内蓄冰板的温度场变化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并对实验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蓄冰槽内沿载冷剂流动方向,越靠前的通程蓄冷过程越快,相界面的推进速度也越快,方形蓄冰槽要比圆形蓄冰罐的蓄冰速率快得多.新型立式封装板蓄冰设备蓄冷性能稳定,能够保证在波谷电价时间段内完成蓄冰过程,相对于水平式蓄冰设备其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4.
内融冰式蓄冰桶数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内融冰式蓄冰桶改进的数值计算模型,并盘管分布许多小段进行研究,考虑了蓄冷时冰层和释冷时水层间的现象及蓄冷期的温度变化和释冷期水温的变化,所得结果可为设计选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盘管冰蓄冷装置管外结冰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盘管冰蓄冷装置管外结冰过程的特点,对管外结冰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了简化处理,提出了描述管外结冰过程的相变传热模型,模型的数值解和实验结果能很好吻合.对盘管冰蓄冷装置的制冰量和制冰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在实验条件下最有利于冰蓄冷机组运行的制冰温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能源工业及建筑耗能的现状出发,说明了发展空调冰蓄冷系统的必要性,介绍了我院冰蓄冷课题组开展冰蓄冷实验所取得的实验数据,认识了直接蒸发式管外冰是一种简单可靠、便于操作控制的蓄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内融式盘管蓄冰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内融式盘管蓄冰系统的蓄冰、融冰性能。首先自行设计和搭建了冰蓄冷空调实验系统,其次根据实验测得数据,对蓄冰盘管蓄冰、融冰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合理解释,从而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直接蒸发冰盘管蓄冷系统结冰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直接蒸发冰盘管系统结冰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求解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相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系统蓄冰性能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静态冰蓄冷蓄冷槽水温变化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接蒸发式螺旋盘管管外结冰时,由于蓄冰槽中载冷剂(水)的流动态态的不同(以南、静态两种方式),而导臻管外结冰特性的差异,通过研究螺旋盘管冰蓄冷系统中被冷空间蓄冷特性与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对比两种运行主试在工程中的选用。  相似文献   

10.
对冰蓄冷空调中广为采用的内融冰式蓄冰管的融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焓法建立了融冰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研究了冰层融化过程中融化水的自然对流,并分析了相关参数下自然对流对融冰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蓄冰管的底部可忽略自然对流影响,而在蓄冰管的顶部融冰的初始阶段,自然对流影响较小,但是随着融冰过程的进行,自然对流在蓄冰管传热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例计算,研究了以辐射传热为主、保鲜贮罐中高真空绝热计算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并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蓄冷系统模糊控制,缓解电力生产和供应,减少城市烟尘和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方法 引入ANFIS的"高木-关野(Takagi-Sugeno)"模型进行冰蓄冷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模型原理,建立了蓄冷量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模型.结果 利用减法聚类进行初始化后,形成输入载冷剂进口温度,载冷剂流速,蓄冷时间和输出蓄冷量之间的控制关系,蓄冷量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过程比较平稳,控制过程收敛性能都比较好,比较符合实际的运行情况,训练均方根误差最小为3.042 88×10-4.结论 解决了因冷负荷过大出现蓄冰装置释冷提前结束而不得不启用制冷机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武钢新3#高炉引进的蓄热缓冲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二维传热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蓄热缓冲器用于布袋除尘工艺中异常工况下的缓冲能力. 模型计算结果及实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蓄热缓冲器满足布袋除尘工艺缓冲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碟式太阳能斯特林热发电系统不具备储热功能而无法连续稳定发电的问题,提出了带蓄热的碟式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以25kW·h发电功率和8h蓄热时间为约束,设计了双罐间接蓄热、单罐斜温层蓄热2种显热蓄热系统以及双罐-潜热蓄热和单罐-潜热蓄热2种多级蓄热系统。以传热学、热力学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4种蓄热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罐-潜热蓄热系统的蓄热性能最佳,系统[火用]效率为77.67%;单罐-潜热蓄热系统次之,其系统[火用]效率为61.69%;双罐蓄热系统和单罐斜温层蓄热系统的蓄热性能较差,其系统[火用]效率分别为40.96%和32.83%。在经济性方面,双罐蓄热系统成本最高,单罐斜温层蓄热系统次之,双罐-潜热蓄热系统和单罐-潜热蓄热系统成本较低。综合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推荐碟式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采用双罐-潜热蓄热作为蓄热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蓄冰空调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出了推广蓄冰空调的几点建议。对蓄冰空调采用优化控制,发挥蓄冰空调的优势。真正做到利国利民,从而进一步推动蓄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散热量一定条件下,热分析计算了5种不同肋片数的LED散热器结构,通过迭代计算得到LED灯散热器表面温度,比较得出散热效果最好的肋片数;同时还比较了散热器在两种不同表面发射率情况下的表面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对给定的散热器结构及散热量,在一定条件下20个肋片数时散热器表面温度最低,散热效果最好。同时,增加表面发射率能有效提升其散热效果,降低肋片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稠油热采岩石层的温度模型系统,建立了模型的岩石层的温度控制并对其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了模型岩石层以及最外层保温系统的传热、冷却系统的强对流换热并采用导热耦合的方式进行联合求解计算.在精确求解的基础上,根据模型的实际计算需求,优化计算方法以及相应计算模型,从而节省65%的计算时间.结果表明,其优化的计算方式不仅能满足工程模拟计算的需要,并且加快了实际计算速度,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稠油热采岩石层的温度快速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多孔材料的传热特点,修正了气孔内辐射的传热计算,发展了辐射当量导热系数的新概念,建立了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数学模型,推导出计算多孔材料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式。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均证明:该模型更加符合多孔材料的实际情况,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