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微型桩托换技术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减小其沉降,形成新的微型桩组合托换结构。文章基于变形控制的原理,提出了托换加固荷载分配的变形协调和简化计算方法,建立了托换构件强度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通过将微型桩等效为柱、植筋等效为桩,把桩对新增承台的冲切等效为柱对承台的冲切,揭示其上部新增荷载、既有基础、微型桩和新增承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同时工程实例的沉降观测数据表明该计算模型是安全、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钢筋的投影方向,对三角形桩基承台的抗弯弯矩计算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同时结合柱对混凝土板的抗冲切试验结果及一些理论解,对角桩冲切的规范公式进行了评述.对三角形桩基承台相关规范设计条文进行了详细解释,对提升三角形桩基承台的设计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个不同配筋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六桩厚承台受冲切的试验,探讨了钢筋混凝土六桩厚承台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机理。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六桩厚承台的传力机理不同于一般受弯构件,建议分析其受力时采用拉压杆模型。  相似文献   

4.
厚承台受力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厚承台的传力机理和破坏形式,通过对4个1:5比例的六桩厚承台的模型试验研究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ADINA的后处理研究,指出中国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与美国钢筋砼房屋建筑规范ACI318-02规范中,承台以弯曲强度进行配筋计算的设计方法之不足,揭示出厚承台的破坏模式是冲切破坏,传力机理是以带有主要单向压应力的砼区域作斜压杆,桩顶区域的纵筋作拉杆的空间桁架.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桩基础沉降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高层建筑桩基沉降计算的一种实用方法。该法考虑承台下地基土明确分担荷载,用基于Geddes应力解的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分担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用基于Boussinesq位移解的分层总和和法计算承台下地基土分担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将两者之和作为高层建筑桩基的沉降量;另外,探讨了桩基整体优化的设计思想,与常规设计的桩基相比,经优化设计的桩基用桩量可望减少40%以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基坑桩锚支护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遗传算法在基坑桩锚支护优化设计中应用所涉及的目标函数、适应函数、设计参数的选择、约束条件、编码、遗传算子及惩罚函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给出了基坑桩锚支护优化设计的遗传算法实现 ,编制了基坑桩锚支护优化设计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
根据两桩厚承台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以拉压杆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模型建立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两桩厚承台按拉压杆模型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6个两桩厚承台室内试验结果并分别采用各国规范设计方法及拉压杆模型设计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各方法用于两桩厚承台设计均安全可靠,但采用拉压杆模型的承台设计方法符合厚承台的受力机理,用该方法算得的承台承载力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单支点桩锚支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施工过程中桩顶侧移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该方法以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桩顶侧移为优化目标,以锚固点到桩顶距离为优化变量.以一次位移与二次位移曲线的交点作为优化点,确定锚杆最优位置,进而对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优化.根据上述优化设计方法和模型,采用VB语言研制了优化设计系统,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设计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系统是可行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沟渠断面优化是常见的水利工程设计,它要满足设计水位和冲淤的要求,同时也受到征地和投资等方面的限制,经济合理和简便实用是设计的目标.基于实用经济断面概念,构造沟渠优化设计模型的非线性最小化目标函数,通过率定相关参数,借助遗传算法全局搜索优化变量值,方法实用.将该模型应用到排水沟疏浚断面优化设计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CFG桩复合地基是储罐地基处理的方式之一,针对储罐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特点,指出储罐复合地基设计宜从承载力控制转变为沉降控制,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基于工程最优化设计理论,提出了按沉降控制的储罐CFG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通过应用于某原油储库的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打入式预制桩的成桩质量和提高打桩效率,运用一维应力波传播理论,分析了锤-桩-土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动力打桩简化模型.系统分析了各因素(锤重,落高,桩垫刚度、厚度,桩帽重量)对冲击力、持续时间、贯入度的影响.根据沉桩曲线,应用波动方程法对打桩系统各部分进行优化配置.工程实例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吻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褥垫层模量、厚度、短桩模量及基础上不同的荷载对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长桩与土的应力比、短桩与土的应力比、长短桩应力比、基础沉降的影响及其规律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表明:垫层的存在增大了地基的沉降,可调节复合地基中桩土应力的分配;随着垫层模量的增加,长桩桩身应力增加,短桩应力减小;增加短桩的刚度,复合地基的沉降减少;随着基础顶面荷载的增加,桩土应力比增大,位移差也增大.结合武汉某住宅小区的长短桩静载荷的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工程中长桩与土、短桩与土、长短桩应力比的变化规律.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可为该类型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际工程,为验证桥梁承台钢板桩围堰的安全性,对钢板桩围护结构设计进行了受力分析和荷载计算;通过Midas/Civil建模,计算分析了钢板桩所受合力、应力及变形,并对基坑底部抗隆起稳定性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14.
具有高的生产效率,低的生产成本是多工序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对金属加工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多目标这个特点出发,建立了一个对每道工序都通用的非线性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运算,获得了每道工序的最佳加工参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应力比法计算桩基影响深度,利用Geddes应力解计算桩土刚度,用协同方法分析桩一承台基础,对桩基础的总体沉降、差异沉降、承台内力等结果进行了计算.基于本方法分析了工业厂房的交叉柱桩基础,通过总结分析结果,验证了规范的结论,并分析了此类基础的规律,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多层加筋垫层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将设置有多层土工格栅的加筋垫层视为大挠度薄板进行分析,运用层合板理论,模拟多层土工格栅与碎石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加筋垫层抗弯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考虑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三维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加筋垫层应力函数和挠度微分控制方程,并利用伽辽金方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和大挠度薄板理论对桩土应力比和格栅拉力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实际工程对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综合分析格栅总层数、铺设间隔和位置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格栅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随着格栅总层数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增大而格栅拉力降低,铺设2~3层格栅效率最高;随着铺设格栅间隔和底层格栅距桩帽距离的增大,桩土应力比降低,而格栅拉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Voigt模型,在考虑桩身材料阻尼情况下,研究带承台单桩的竖向自由振动问题.根据阻抗传递法推出桩顶阻抗,将所求得的桩顶阻抗作为支承刚度代入承台的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中,运用Laplace变换及逆变换推导得到承台自由振动位移在时域范围内的半解析解.采用参数研究方法,分析桩径、桩长、桩身材料阻尼以及不同性质的桩侧土层对带明置承台单桩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将所得解与工程实测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较接近,理论方法能够反映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8.
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的模糊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模糊理论对采煤机螺旋滚筒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螺旋滚筒装煤生产率作为优化设计的目标,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并确定了设计变量。通过选取煤壁破碎模式、滚筒工作转速、叶片螺旋升角等作为约束条件,讨论了其隶属函数。运用最优化水平截集法将采煤机滚筒结构参数的模糊优化问题转化为非模糊优化问题,建立了非模糊优化数学模型,再按普通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求解,使滚筒参数的设计结果更能符合工作实际,从而提高采煤机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一个新的缓冲包装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介绍了系统设计的要点、组成和原理 .该系统设计的特点是基于可视化软件开发系统 Visual C 和 Access,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模型库 ,支持缓冲包装结构的优化设计 .  相似文献   

20.
以某特大桥为例,采用大范围一维网河数学模型与工程局部河道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特大桥的行洪、纳潮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大桥工程的轴线布置、梁底标高、墩台形式、桥跨组合、阻水程度、建设项目与堤防关系等方面论述了跨河桥梁建设与河道行洪、纳潮之间的适应性问题.为减少桥梁建设对河道行洪、纳潮的影响,从桥梁墩台布置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使桥梁建设尽可能与河道行洪、纳潮能力相适应,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