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计算机取证必须遵循严格的过程和程序,否则,所荻取的证据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建立一个实用的计算机取证模型很重要,因为它能不依赖任何一种特殊的技术或组织环境,为研究支撑调查工作的技术提供一种抽象的参考构架。文章针对法律执行过程模型这一数字取证模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强调取证人员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电子证据来源的不同,提出了一个三维过程模型,针对不同的案件中涉及的不同证据来源,可以采用不同的证据收集方案,扩大了数字取证模型的使用范围,同时实现了证据的自动收集和分析功能,及知识的重复使用功能,并在调查分析阶段对证据可靠性放大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证据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软件工程的不断革新,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每项软件活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保证软件工程的健康平稳的发展,应该采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监控,在软件生产的过程中,发生偏离最佳实践的风险就叫做软件过程的风险,本文通过根据建立在CMMI中的过程域的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每个过程域的模糊综合评估,进而监控软件风险与质量,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该风险评估的方法符合软件工程建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需求的网络电子取证过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电子取证技术研究的是通过对网络数据和日志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行为的调查取证。其关键是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从网络电子取证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需求的网络电子取证过程模型,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网络电子取证过程框架,用来描绘网络电子取证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犯罪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计算机取证学。文章在计算机取证领域的分流过程模型CFFTPM(Computer Forensics Field Triage Process Model)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算机取证领域的分流过程模型ICFFTPM(an Improved CFFTPM)。与CFFTPM模型相比,该模型更完整、更具体,并且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实际的数字取证调查中,适用于多种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6.
在分布式、动态网络环境中,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成为安全问题的重点。现有的信任模型研究大多是将风险评估看作信任的一种补充,甚至忽略了风险评估的影响,这将导致安全决策的片面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评估的信任模型。该模型通过识别并量化系统的资产重要性、脆弱性严重性和威胁严重性,给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信任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取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犯罪发生后对现场信息进行事后的收集,难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采集理念的计算机取证模型,介绍了该模型的功能模块,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引入到数据分析阶段,采用XML技术表示取证结果,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计算机取证原型系统。实验证明,原型系统能采集到准确、有效的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计算机取证必须遵循严格的过程和程序,否则,就会导致所获取的证据缺乏可靠性和真实性。一个实用的计算机取证模型很重要,这是因为它能不依赖任何一种特殊的技术或组织环境,为研究支撑调查工作的技术提供一种抽象的参考构架。该文针对静态计算机取证的过程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就模型涉及的相关步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事件约束的软件过程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庆  陈道蓄 《软件学报》2005,16(10):1735-1742
软件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其特点是动态性和不断演化.既定过程模型在实际执行时往往有所偏差.基于E-CSPE(extended constraints on succeeding and proceeding events)约束实现过程验证和偏差测量.事件约束根据过程模型定义.过程实例执行被记录为事件序列.通过分析事件序列对事件约束的覆盖和违反结果,可以计算EPD(event constraint based process difference metric)和EAD(event constraint based activity deviation metric)指标.EPD指标可以反映过程执行与过程模型的偏差,EAD指标则为过程演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冯涛  张玉清  高有行 《计算机工程》2004,30(13):101-103
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联动系统是一套从应急响应组发展起来的应急响应联动体系,目的是充分协调地理分布的资源协同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以目前的应急响应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套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联动系统的基本模型,讨论了应急响应联动的概念与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应急响应联动的组织功能、运行方式、策略研究、软件平台和若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工业控制系统(ICS)风险评估中专家主观性的影响,使评估结果体现资产在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AIC)3个方面不同的安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集和熵的灰色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威胁种类和安全目标,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模糊集和信息熵对权重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将灰色理论用于风险评估,计算出ICS整体的风险、各设备风险以及设备在AIC这3方面面临的不同风险。对民航某ICS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全面地评估系统的风险,为ICS防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织目标的分解和分析,应用经典的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建立了基于目标的软件过程性能定量评价模型(G-SPPAM)。通过分析组织目标(Goal)、度量指标(Indictor)和软件子过程(Sub process)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每一个子过程的定量评价。还给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影响,研究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一些主流方法.参考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的定义,提出了风险因子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对风险因子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定义和解释说明,设计了一种基于风险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将系统风险分解为若干风险因子,由专家对风险因子的基本要素进行评价,计算出风险因子的风险度.对风险度进行二次模糊化后构造隶属举证,并运用熵系数法求出各个风险因子的权重,进而计算出风险等级.最后给出一个实例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评估流程的信息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估方式。根据风险评估流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AHP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资产、威胁、脆弱性进行评估,判断资产的风险等级,求出资产风险值,对系统风险进行定量评定。在评估资产时,对资产的安全特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采用AHP的方法,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求出各因素的权重。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操作方便,评估结果准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信息安全领域,风险评估是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而风险评估方法对评估的有效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设计的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威胁树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两种评估方法的优势,弥补了单一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旨在探讨一种更有效、更合理、更准确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风险矩阵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信息安全风险等级的评定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中至关重要,量化风险数值依旧是当前评估领域的热点。将风险矩阵法引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构建了以专家二维矩阵、Borda排序和层次分析法为评估流程的风险评估模型,将定性的过程定量化,提高了评估的客观性。最后以校控制与网络实验室为评估对象进行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7.
对网络安全的风险评估不仅是专用网络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园区单位进行网络安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基础.结合园区网络系统安全的现状,阐述了对专用园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问题的认识,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及量化方法,结合评估过程实例,分析了目前用于专用园区网络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过程,并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可行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粗糙图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光球  李艳 《计算机应用》2010,30(1):190-195
针对在进行网络安全分析时所获得的信息系统是不完备的、粗糙的这一特性,将网络攻击过程类比于粗糙不确定性问题的关系挖掘过程,提出基于粗糙图的网络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由部件节点粗糙关联网络、攻击图的粗糙图生成算法以及网络风险最大流分析算法三部分主要内容组成;并以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系统实例阐明了该模型的使用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模型优势分析表明其较以往的攻击图、风险评价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所获得的评估结论、安全建议等也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云理论,对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改进,首先用云模型建立风险等级评语集,再对各单个因素的评语用云模型描述,并对这些评语的期望值进行修正,最后求出系统综合风险云模型,通过与评语集对照确定风险级别。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方法较模糊综合评价法更客观、本质地反映网络安全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