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针对单相和油水两相流体启动压力梯度的产生机理和对渗流规律的影响问题,通过稳态"压差-流量"测定启动压力梯度法,分别用模拟油、地层水、注入水和蒸馏水对我国某油田119块典型特低渗岩芯进行驱替实验,得到了单相和油水两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值,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物理模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不同渗流介质测得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均成幂函数关系,并且幂指数近似为-1.同时,由于毛管力和贾敏效应作用,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远远大于单相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油田实际,说明了启动压力梯度在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确定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采井距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目前主要根据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大小来确定。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到其数学描述形式,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针对目前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局限性,基于修正后非线性稳定渗流数学模型和叠加原理,提出求解特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该方法除能考虑储层渗透率、注采压差外,还可以考虑流体粘度、预期产量、启动压力梯度以及介质变形程度的影响,同时形成了合理注采井距优化理论图版,方便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3.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原油中难采低渗透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以及注气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和建议,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可行性评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提出近混相驱油机理.利用长细管试验和数值模拟,确定CO2驱在特低渗透油田能够实现增油降水并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基于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拟合氧化实验的压力降、产出气体含量,建立了注空气低温氧化(LTO)模拟模型,评价了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作用机理,对比了注空气与注N2的驱油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实际应用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方法可行;胜利油田渤南罗36断块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注气速度、油藏温度、剩余油饱和度、油藏倾角、射孔位置等;注空气相对于注N2而言成本低,驱油效果好.为胜利油田低渗油藏注空气动态监测及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对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低渗透储层中存在压敏效应,进行渗透率随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通过对朝阳沟地区岩心模拟实验,采用改变孔隙内流体压力改变净压力的方法,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地层的真实状况,得出渗透率随净压力变化曲线,回归了净压力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中,因压敏效应,在流体压力减少阶段,渗透率随净压力变化显著,渗透率变化率大约20%;在流体压力增加阶段,渗透率随净压力变化不明显,渗透率变化率大约5%;在流体压力增加或减少阶段采用分段拟合,得出渗透率随净压力变化规律基本符合二项式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以上。  相似文献   

8.
9.
低渗透油藏CO2气驱渗流机理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入CO2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吉林油田超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砂岩岩样,设计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高压水驱和低压水驱4种岩心注入工艺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孔隙角度分析CO2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和水驱渗流机理.研究表明: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基于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气驱优于水驱,混相气驱优于非混相气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了CO2与榆树林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在传统的测试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并且完善了新的原油与CO2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应用了高温高压的微观模型实验寻找原油与CO2的最小混相压力,对比进行了细管实验和长岩心注入工艺实验的研究,证明综合应用结果要比以往的更直观和准确;确定了CO2与榆树林油田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证明了微观实验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对于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利用核磁共振,研究了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气驱的渗流机理。利用吉林油田岩样,设计了不同原油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岩心注入工艺实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气驱混相驱、非混相驱驱油效果与驱油机理。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混相气驱和非混相气驱都能提高岩样的驱油效率。从孔隙结构可以看出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于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在混相气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采用注二氧化碳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气藏气体渗流速度修正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渗流的基本规律达西定律,是100多年前法国水利工程师达西提出的,他是通过液体实验得到的.对于气体渗流来讲,存在着滑脱效应,特别是在低渗、低速和低压时,滑脱效应更为显著.在考虑了气体渗流的特点后,结合分子扩散理论得到了考虑滑脱效应的气体渗流速度方程,为进一步开展低渗透气藏渗流理论研究,油藏工程研究和动态分析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压后返排困难,常规的压裂施工对储层的伤害较大,影响压裂增产效果.通过全程液氮伴注,增加压裂液返排能量,可加快压后返排速度,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经过优化施工工艺,优选低伤害、高性价比压裂液体系,形成了适合苏里格气田的压裂改造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储层属于特低渗透率气藏,但是由于具有较多的天然气孔,裂缝发育,因此可进行工业化开发。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气藏开发的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中是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以吉林某火山岩气藏岩心为例,使用非稳态气驱水法,测定并绘制了火山岩岩心的气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结果表明,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及等渗点处含水饱和度均较高,等渗点处相对渗透率较低,端点处水相相对渗透率较低;围压及驱替压差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15.
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低渗储层尤其明显。通过实验测定了鄂尔多斯盆地Hq、Zb、Hs等3个区块岩心的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越低,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越大;致密储层、超低渗储层、特低渗储层以及一般低渗储层的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明显不同,因此该差距可以作为划分储层的一个界限;气测渗透率与油测渗透率的差距与黏土矿物、润湿性、比面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葡北油田气水交替注烃混相驱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我国第一个注烃混相驱开发的砂岩油田葡北油田进行实例分析,该油田储层渗透率110.5×10-3μm2,构造完整,连通性好,断裂系统不发育,属典型挥发性油藏,最小混相压力(MMP)为33 MPa,注入气为油田伴生气.长岩心的实验表明先注气比先注水原油采收率更高,为了舛比先注气还是先注水好,采用东边先注水西边先注气的开发方式,地层压力保持在35 MPa,早期采用7采8注共15口井开发,到目前有采油井9口,注气井2口、注水井7口;区块日产油44t,日注水144 m3,日注气14.55×104m3,到2001年10月,已开发3年,原油采出程度19.05%,油田综合含水3%,有部份井气油比有所上升,但未出现气明显突破现象.设计是气水交替,但由于水井转注气注不进而未能实施.介绍了油田地质概况、基础研究实验、方案设计、开发情况、动态监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分析结果对类似的油藏混相驱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层压敏对低渗透气井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低渗透地层的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室内实验,获得了大量数据,在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发现渗透率和地层压力在半对数图上并非象经典理论所描述的表现为直线,而为分段变化特征,从而提出了压敏分段变化的观点.对渗透率与压力变化进行了分段回归,建立了渗透率分段变化压敏数学模型和渗透率指数变异拟稳态产能预测模型.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某气藏的压敏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单井产能预测方法,该研究对低渗透压敏气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驱替效果;气驱突破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有可能比水驱波及范围广.多孔介质将影响流体相态、油气混相性及气驱油机理,建议加强考虑双重介质特性的注气驱相关室内实验研究和混相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地层原油脱气导致渗流阻力增大,严重影响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以卫城某油藏为例,通过稳态法水驱油实验,研究了原油黏度变化对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对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压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层原油脱气后,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大,启动压力梯度增大,导致井间有效驱替压差减小,当注采压差较小时,将难以建立有效驱替;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对于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设计及后期的治理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