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CO2气驱渗流机理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入CO2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利用吉林油田超低渗透和特低渗透砂岩岩样,设计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高压水驱和低压水驱4种岩心注入工艺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技术,从微观孔隙角度分析CO2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和水驱渗流机理.研究表明: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基于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气驱优于水驱,混相气驱优于非混相气驱.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英东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在室内开展细管实验和长岩芯驱替实验,确定注气开发的最小混相压力及不同注入开发方式下的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英东油田注气开发方式应为非混相驱;直接气驱、气水交替驱和水驱后气水交替驱这3种不同的注气开发方案中,气水交替驱的驱油效率最高,可达到58.41%。  相似文献   

3.
对于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开采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利用核磁共振,研究了超低渗透油藏和特低渗透油藏气驱的渗流机理。利用吉林油田岩样,设计了不同原油混相气驱、非混相气驱岩心注入工艺实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二氧化碳气驱混相驱、非混相驱驱油效果与驱油机理。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混相气驱和非混相气驱都能提高岩样的驱油效率。从孔隙结构可以看出气驱驱走了岩心大部分大孔隙中的可动流体,并有一部分原油进入小孔隙成为不可动流体;相对于非混相气驱,混相气驱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高是混相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根本原因;注采压差的提高,增加小孔隙中不可动流体的采出程度是在混相气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低渗透油藏采用注二氧化碳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储层物性和流体特性,选择了具代表性的试验井组系统地开展了注富气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室内研究结果表明,油藏适合开展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长细管实验确定的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最小混相组成(MMC)在实验条件下能与地层原油混相;长岩芯流动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驱含水98%后,实施混相驱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通过长细管模拟,确定油藏条件下(温度83.9℃,压力10.2 MPa),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最小混相组成为37.1:62.9.利用数值模拟对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及注入层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推荐方案为EOR-1井组为交替注入,注入量0.10 PV,注入速度600 m3/d(地下体积),注Ⅱ、Ⅲ层,采Ⅰ、Ⅱ、Ⅲ层;EOR-2井组为连续注入,各井组注入量为0.30 PV,注入速度600m3/d(地下体积).推荐方案预测可提高采收率14%~15%.从矿场实施先期效果来看,EOR-1井组有明显的超覆现象发生,混相效果变差,建议采取适当措施抑制气窜;EOR-2井组混相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在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针对沥青沉降的问题,对原油进行多次接触实验,在混相压力和非混相压力下分别注入CO2,连续接触15~20次,以原油性质不再明显变化为准.观察是否有抽提现象,检测平衡油相组的变化,得到多次接触后平衡油相和平衡气相的变化规律,为CO2驱出现沥青质沉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CO2驱油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低混相压力细管实验测定方法标准开展CO2驱凝析油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温度条件下均实现了混相驱,注入1.2PV时采收率均大于90%.在驱替速度和驱替压力相同时,温度越低,采收率越高,实验压差越小,其实验压差稳定时间越短.表明在温度较低时CO2与轻质原油的混相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国内部分油田进入了三次采油期.采用CO2驱油提高采收率,具有低碳环保、经济高效等优势,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回注气驱油技术作为CO2驱替技术的一个延伸,其组分的确定对矿场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松辽盆地的油藏特征,进行了细管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回注气组成对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以及不同CO2纯度下的驱油效率特征.同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了回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工程技术指标,为矿场回注气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黑59区块回注气CO2浓度比例不低于93%时,驱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针对沥青沉降的问题,对原油进行多次接触实验,在混相压力和非混相压力下分别注入CO2,连续接触15~20次,以原油性质不再明显变化为准。观察是否有抽提现象,检测平衡油相组的变化,得到多次接触后平衡油相和平衡气相的变化规律,为CO2驱出现沥青质沉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相对稍早,而水驱后连续注气与水驱后注0.6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较接近;水驱后连续注气气油比远高于水驱后注0.3HCPV、0.6HCP、,烃气再水驱的情况,而注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气油比又高于仅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水驱后注0.3HCPV、0.6HCPV段塞烃气后再水驱时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6.41%和13.61%,水驱后连续注烃气可在0.6HcPv注气量基础上驱油效率增加0.79%,增幅不大,说明注入0.6HCPV是合适的注入量.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利亚某油田富气混相驱长岩芯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岩芯(细管)实验结果,利用长岩芯驱替实验评价了富气混相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以及注入量对混相驱效果的影响.在油藏条件下,液化石油气与天然气摩尔比为36:64时,混相流体与地层原油能完全混相,与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在15%以上.在注入工艺参数中,早期注入有利于提高采油速度,交替注入有利于控制气窜,注入量对驱替效果和后续水驱压差影响较大,建议用数模方法优化注入段塞大小.  相似文献   

11.
稠油油藏注水渗流特性与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油藏原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和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是影响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根据对三个油田稠油样品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稠油的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主要受原油组份、含气饱和度、温度和渗流速度的影响;在注水开发中的渗流特性由于受到多孔介质内吸附、凝结和堵塞作用影响,导致流度明显降低,直接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凝析气藏水驱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前全世界凝析气田开发主要采用衰竭和注气两种开发方式.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注气,应用受到限制;衰竭式开采凝析油采收率低,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藏开采效果不好.凝析气藏注水开发是一新的开发方式,国内对此方面研究较少,值得探索.以大港板桥废弃凝析气藏室内岩芯注水驱替实验为基础,对水驱的可行性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凝析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最高可分别增加3.39%、10.11%;较高速度下注水效果好于在低速下水驱效果;存在一最佳注水量值;在废弃压力条件下注水效果优于复压后注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伴随油气田勘探工作的深入,原油中难采低渗透量发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渗透率低,一方面注水和其它提高采收率方法使用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源大量发现,给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可能,并显示出突出的优势。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实例,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气可行性的技术路线和内容,以及注气中应当注重的问题和建议,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可行性评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三类油层合理开发次序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二、三类油层经过水驱阶段的开发,目前还存在大量剩余油.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二、三类油层的合理开发次序及其由水驱转入化学驱阶段的合理时机.结果表明:二、三类油层同时开发的效果好于次序开发的效果;先开发三类油层好于先开发二类油层;对于某一类油层的驱油效果,先开发该类油层要好于二、三类油层同时开发的驱油效果;越早进行化学驱,油层最终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王新10-2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21.36 m3/t进行配样,并用王四斜10-3井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研究岩心平放和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注干气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在水驱的基础上,王场潜三段北断块在注入相同体积的干气时,岩心倾斜50°放置的采收率大于岩心平放的采收率.岩心平放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5.01%;岩心倾斜50°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8.41%.这说明岩心倾斜时注干气驱替效果更明显,获得的采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矿场试验表明,WAG驱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5%~10%,是三次采油阶段经济、有效提高采收率的驱替方式。借助室内驱替实验,利用改进的模拟岩心,通过设置实验对照组,揭示和明确了WAG驱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WAG驱可减缓气窜,改变不利的水油流度比。注入气加强了三相分子之间的交换、扩散、渗吸及突破作用。水气交替注入后水驱封堵高渗带,气驱驱扫微小孔隙,并伴随重力分异效果,且驱替过程是水在孔隙中的缚存状态不断打破、不断重建的一个动态过程;注入水交替封堵大孔隙,削弱了注入气对流体的突破作用,改善了吸水剖面,延长油井见水时间,有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储层,交替注水产生的动态封堵可进一步提高WAG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注入能力,CO2驱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相比衰竭和注水开发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开发效果受地质条件、油藏能量、流体特征及工艺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只能进行单次单因素分析,且不能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满足上述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需要.作者将实验设计方法引入上述CO2驱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利用该方法可以利用少量具有代表性的CO2方案,最大量地获取需要的敏感性分析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数值模拟方法的效率.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条件的CO2驱注采方式、注采井型及其优化组合.研究表明,利用大斜度井连续注CO2,结合生产井生产气油比和油藏平均压力实施开关井控制方法可以增加注入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并能够同时获得油藏采收率和温室气体埋存的联合优化效果;研究同时发现存在相渗滞后作用的情况下油藏CO2埋存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八面河油田面14区沙河街组沙三上段属于高孔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注水、边水推进等原因,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表现出含水上升快,产量自然递减快,采出程度低的开发特点。针对高渗透稠油油藏特高含水开发初期稳油控水,2007年开展了整体氮气泡沫驱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控水增油效果,投入产出比为1∶7.0。研究结果对于同类油田氮气驱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岛油田在经历水驱、聚合物驱和聚驱后水驱等多轮开采后,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采出液含水高,开采难度加大。如何提高聚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尤为重要。基于“边调边驱”原则,室内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模拟了正韵律高含水油藏地质模型(由高、中、低渗并联岩心管组成)。通过对不同发泡剂质量分数、不同气液比下泡沫体系阻力因子的测定,得到最佳条件为发泡剂质量分数0.5%`和最佳气液体积比1∶1。经室内高、低采出程度下空气泡沫体系的封堵性和调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空气泡沫的段塞组合,可大大提高不同采出程度下油藏的采收率。第一轮水驱后岩心为15.37%的低采出程度条件下,空气泡沫调驱采收率可提高22.02%;岩心采出程度高达45.53%的条件下,第二轮带有纯空气段塞的泡沫驱采收率可提高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