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2006年岁末,国家认监委正式宣布,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等5家认证机构不具有法定认证资格,属于非法认证机构。这5家“认证机构”被定性为非法机构,摘掉这些非法机构和相关受益者的虚假光环,是政府管理部门维护认证认可行业诚信形象的一记重拳。  相似文献   

2.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依法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清理整顿非法认证专项活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调查发现: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等5家组织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设立,属非法认证机构。  相似文献   

3.
《商品与质量》2007,(3):6-6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记者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经调查发现:中国绿色市场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质量安全监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中国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绿色环保产业认证委员会5家组织未经认监委批准设立,是非法认证机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25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和中奶协(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三家认证机构被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从事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认可资格。这是CNAS首次授予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机构认可资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了《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等3个行业自律规范及有关配套性文件,并在广大认证机构产生了强烈反响和轰动效应。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是广大认证机构从事认证工作的共同纲领和行动准则,是对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认证机构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保护,也是科学发展观在认证行业的充分体现,必将对规范认证机构行为、遏制不良竞争、优化认证市场、促进认证事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实施行业自律规范,是摆在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及认证机构和审核员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这里,我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认证行业建立诚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成行业共识。在现有条件下,迅速建立认证行业诚信体系是完全可能的。一、认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认证行业对建立诚信体系具有内在动力 在《产品质量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确定认证机构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认证认可条例》也明确规定,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认证认可》2007,(6):11-11
对整个认证行业而言,大家盼望看到一个公平公正、诚信互助、安定有序的和谐认证的环境。实现这样一种和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构建和谐认证环境、共谋行业发展之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可以说,和谐认证、共谋发展的局面已初显端倪,这使广大认证机构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8.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认证认可行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据原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2005年的年报,已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达115家,经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共387,461份。中国认证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令国际业界人士瞩目。但快速发展的认证行业也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音符,认证市场低价竞争就是其中之一。部分认证机构为争夺客户,一味降价,个别认证机构甚至打出初审不收费的旗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律公约》、《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管理体系认证价格暂行规定》和《认证审核员转换执业机构暂行规定》等三个行业自律规范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认证认可行业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诚信互助、安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行业氛围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伴我前行     
我与《中国质量认证》杂志的初次相识,还要从2000年说起。当时,我院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机构给我们寄来一本杂志,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00年第5期的《中国质量认证》,里面登有我院通过认证的公告。除了公告,其他版面都是“实验室认可专辑”的文章。说实在的,其内容并未引起我的关注,倒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31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25项数字电视终端产品行业标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之后的短短十几天内,多家彩电企业数十个型号的产品通过了相关认证,拿到了认证证书。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高清电视的讨论,也引起了消费者对认证机构是否应该为其认证结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疑惑。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认证认可》2012,(10):7-14
2012年9月5日至7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召开2012年高端战略研讨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晓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认证认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徐德峰主持会议,业内13家认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突破瓶颈——认证机构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与策略”进行了专题研讨。目前,人力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制约认证机构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是认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具有战略性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树立认证的公信力,满足认证各项工作的需要,发挥认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证机构必须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员队伍。研讨会上,各位代表围绕主题,结合各自机构实际情况,对认证机构在人力资源建设方向与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本刊特将各位代表的观点辑要,与广大读者共享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的思考成果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认证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值审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认证机构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认证机构都相继开展了增值审核活动。美国《质量文摘》发表的《增值审核——最好的审核工具》一文指出:“作为帮助组织改进管理体系业绩的工具,增值审核将呈指数增长”。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认证机构在研究现有认证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认证特点陆续推出了“增值审核”服务,作为其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敬告作者     
《中国认证认可》2007,(8):16-16
记者从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获悉,2家违反行业自律规范的认证机构日前受到CCAA书面警告处理。这是CCAA发布行业自律规范及配套文件后,再次对认证机构的违规行为作出处坪。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记者刚到《中国质量认证》工作时,在编辑一篇有关GJB9001A-2001标准的稿件中知道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XQC)”这个名称。后来,又在了解“军品”认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个名称的“认识”,直到再后来翻阅了记录XQC成长的一本画册,才豁然感到这是一家具有明显认证特色的机构。那么,在目前多数认证机构热议认证市场占有、品牌影响及生存与发展的情形下,XQC这样的认证机构有何感想呢?日前,记者采访了XQC主任安卫国。也许,他的看法能够给同行提供有益的启发。这是记者做这篇专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0月29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京召开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研讨会。国家认监委、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等单位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认证认可》2007,(8):12-15
截至2007年6月30日,CNAS认可各类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共计14个领域的3100家机构,其中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1家,认证机构领域总计291个,涉及业务范围类型7727个,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420194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900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458家、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24日至27日,国家认监委、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南戴河共同召开全国认证机构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认证认可条例》实施以来认证认可工作的发展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规范工作,提高有效性”的精神,分析目前认证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规范认证工作、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具体措施。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国家认监委副主任朱光沛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158家认证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IECEx的创始国之一。从1995年起,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就参与了IECEx创立的前期研究工作。1999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中国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中心,正式启动了我国的防爆电气产品认证工作。2000年9月,我国正式向IECEx推荐中国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中心为IECEx的候选认证机构,南阳、上海、抚顺等3个国家防爆实验室为IECEx的候选检测实验室。2002年,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方圆”合并原中国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中心,开始从事防爆电气产品认证和IECEx认证活动,于2004年正式开始接受防爆电气产品认证申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认证认可》2004,(12):58-59
方圆标志认证中心围绕“一流管理、一流人员、一流质量和一流服务的国际名牌认证机构”的战略目标,秉承“以质量求发展,靠诚信行天下”的经营理念,经过10余年的发展,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23个分中心、3个办事处,已建成遍布全国的工作网络,可向具有认证需求或培训需求的客户提供适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