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涉及到如何处理文章中的文化因素,尤其是如何处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问题.翻译界就此有两种对立的看法,即归化和异化.前者主张以源语或原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主张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导向.后者似乎在翻译中占了上风.在文学作品中文化翻译也是以归化翻译为主,一来可以避免文化冲突和各种形式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梭罗的《瓦尔登湖》因其语言优美、思想深邃而著名,书中众多的文化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徐迟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源语文化意象的异质色彩,还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接受,适时择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将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恰当地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以模因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模因的传播过程对诗歌翻译的影响,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诗歌语言模因传播的关系;指出相较于异化,归化的翻译方式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本中的核心模因,更加有效地帮助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区别,关于归化和异化的争端以及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不论是归化还是异化,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不同的文体类型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以此就归化和异化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求译者在忠于原作者和忠于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跨文化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译文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和翻译界重点研究的课题,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并存发展。从译文的读者可接受度、不同语言间的共通感的实现、语言层面上和文化层面上的地位、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权势差异等维度来阐释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差异,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以目的语观众为核心的电影字幕翻译应坚持忠实反映源语字幕信息、生动再现原剧语言风格.因此,需要在字幕翻译中充分运用归化理论方法,对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诉求与认知能力给予特别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归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目的语观众的审美需要,使目的语观众达到与原语观众相近甚至相同的艺术共鸣.以电影《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为例,探讨了归化策略在具体翻译中的应用,如"四字格""民谚俗语""武术术语""时代流行语"等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8.
关于“归化与异化”的问题,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翻译策略的选择与目的语文化地位、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功能、读者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归化”与“异化”各有其长,二者在翻译中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所以,对“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把握好“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认知翻译模式沿袭了神经网络中的激活扩散模式,集翻译策略与具体的翻译战术为一体。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包括与译出语表达习惯相适应的关联理论、与译入语表达习惯相吻合的顺应理论。前者适用于翻译过程,后者适用于翻译结果。认知框架下最具代表性的翻译方法为归化和异化。归化即译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去认知该语种所限定的语境下衍生的各种思想和感情,并顺应译入语的表达方式生成译本。异化则是译者从作者出发解读相关思想和感情,保留译出语的表达特色。金融领域的英汉翻译涉及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是认知的结果,因此可将认知翻译模式运用其中。  相似文献   

10.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不同的译者,由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往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审慎地思考设计对于生活的影响——“慢”生活将有助于形成相对恒定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将帮助我们找到“如何生活是好”的答案,并有助于建立成熟的价值观。倡导“慢”设计将使设计者摆脱“快”生活的裹挟,摆脱框架与套路,自然的流露以及避免设计对大众生活体验的隔断。“慢”设计将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慢”是通过耐心、慎重和深思熟虑表达对人与世界充满关怀的负责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与"不能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由于二者均表示双重否定,且形式相仿,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的现象。文中结合在高中所作的问卷调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这两个词进行同义的研究和描述分析。搞清二者的关系,不但对于辨析同义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数量正在激增的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人才"与"资源"各自词义不同、地位和功能不同,两词不应混为一谈;指出两者组词易生弊端;提出了各就其位的部分组词形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与"木"     
徐雯 《饰》2006,(4):7-9
本文围绕“永恒”这一中心,就欧洲的“石艺术”和中国的“木艺术”进行了比较.作了随想式的阐发,并对“石艺术”,“木艺术”的产生原由和文化蕴涵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词源、语义的辨析,加深对两词的理解程度,澄清两词在翻译时存在的问题,为两词的互译奠定一定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