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前言强力螺栓原用40Cr钢经调质处理达到技术条件。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延长使用寿命,笔者试验,选用25~#低碳钢进行低碳马氏体淬火,获得低碳板条马氏体组织的亚结构高密度位错,碳在高温快速冷却淬火时偏聚到位错和板条边界上,产生高强度固溶强化,使材料强韧性大幅度提高,且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代替40Gr钢调质工艺,简化了工序,生产成本降低一倍多,有明显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经淬火后,可获得低碳马氏体组织。其组织形态为尺寸大致相等且近于平行的马氏体板条,而其亚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特征是马氏体板条内具有高密度的位错(经电阻法测得其密度为0.3~0.9×10~(12)cm~(-2))。由于低碳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与亚结构不同于一般高碳型的片状马氏体,而使其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及良好的塑韧性。(σ_s=100~130kgf/mm~2,σ_b=120~160kgf/mm~2和σ_5≥10%,φ≥40%及Ak≥6kgf/cm~2  相似文献   

3.
<正> 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经淬火后,可获得低碳马氏体组织。其组织形态为尺寸大致相等且近于平行的马氏体板条,而其亚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特征是马氏体板条内具有高密度的位错(经电阻法测得其密度为0.3~0.9×10~(12)cm~(-2))。由于低碳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与亚结构不同于一般高碳型的片状马氏体,而使其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及良好的塑韧性。(σ_s=100~130 kgf/mm~2,σ_b=120~160 kgf/mm~2和σ_5≥10%,(?)≥40%及 Ak≥6 kgf/cm~2Ak-40℃≥5kgf·M/cm~2),在工程因而  相似文献   

4.
对高强度钢板分别进行在线淬火+600℃回火以及离线淬火+600℃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板条间距更小,板条更长;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具有更高的位错密度和更多的大角度晶界,且碳化物析出相的尺寸更加细小;在线淬火+回火...  相似文献   

5.
矿山小铁路道岔在强烈的冲击和摩擦力作用下服役,道岔应能承受较高的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与强烈的摩擦力,以及在偏载负荷作用下受到强烈的弯曲应力作用。为此道岔应有适宜的硬度、刚性和强韧性和较高的接触疲劳强度。众所周知,对低碳合金钢进行高温加热急冷淬火可获得硬度适中、刚性好、强韧性高的低碳板条马氏体组织;因钢中碳元素在淬火时  相似文献   

6.
<正> 高强度螺栓在交通运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宇航通讯、建筑桥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对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通过试验,将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加热至钢的高温奥氏体化后快速急冷淬火,获得板条马氏体组织,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淬火油油温对3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淬火油油温影响马氏体的形态,因而影响钢的性能。淬火油油温在室温50℃范围内,经淬火可以获得几乎为完全板条马氏体,使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刚玉砂轮在普通平面磨床上对60Si2Mn钢进行了磨削硬化,研究其硬化层组织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面磨削强化工艺可获得760HV以上的高硬度淬硬层,最大淬硬层深达2.0 mm;磨削淬火加热速度极快,细化了奥氏体晶粒,淬火马氏体组织非常细小,得到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9.
亚温淬火对25MnV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亚温淬火对25MnV钢抗拉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分析了该钢亚温淬火后的组织。结果表明:25MnV钢经亚温淬火后,得到极细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830℃淬火时,马氏体板条之间分布着条状的铁素体;在810~830℃温度范围内,随淬火温度升高,该钢的强度和硬度升高,830℃亚温淬火的强度、硬度最好。  相似文献   

10.
对工程机械用1 000MPa级高强钢进行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得到了试验钢较佳的淬火和回火温度。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并在900℃时达到最大;830℃以下淬火后,组织中存在未溶铁素体,组织为铁素体和板条马氏体;900℃以上淬火后,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强度下降,塑、韧性提高,当回火温度达到450℃以上时,组织转变为回火索氏体,冲击韧性大幅提高;较优的热处理工艺为900℃淬火后在500℃回火。  相似文献   

11.
】对T10A钢冲头进行了球化退火加渗硼淬火复合强韧化处理。结果表明,新工艺使冲头淬火后的板条马氏体增多,碳化物球化,表面硬度增高,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将表面渗碳处理的SAE8620轴承钢在855℃奥氏体化后,在225℃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再在225℃下进行回火处理,研究了等温淬火时间(7,21 h)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7 h时试验钢表层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碳化物,等温淬火21 h后表层组织中的马氏体消失,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增加,针状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与等温淬火21 h相比等温淬火7 h试验钢的表层硬度更大,接触疲劳寿命也更长,这主要与其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更高、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更小、表层硬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抵抗塑性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低碳硅锰钢进行了不同锰配分温度下的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淬火碳配分(IQP)热处理,研究了锰配分温度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配分温度的升高,IQP热处理后试验钢中马氏体晶粒变大,板条变粗,板条间距变宽;试验钢的伸长率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抗拉强度则呈线性下降;当锰配分温度为800℃时,试验钢的综合性能最佳,强塑积可达29 046.65 MPa·%。  相似文献   

14.
H13-RE热作模具钢激光淬火处理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H13-RE热作模具钢激光淬火层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H13-RE钢激光淬火层的显微组织为细板条马氏体+少量孪晶马氏体+弥散碳化物,过渡层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组织。H13-RE钢激光淬火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硬度、耐磨性、抗日久稳定性、抗蚀性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程机械挖掘机、装载机斗齿材料的工矿条件和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和良好耐磨性的性能要求,在充分研究及生产耐磨材料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低碳高强度铸钢斗齿材料,结果表明:采用新材料热处理C、N共渗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表面组织为回火针状马氏体+少量残奥,基体组织为回火板条马氏体,其强度≥1500 MPa,硬度HRC48-52,冲击韧性≥55J/CM2,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及良好的冲击韧性、优异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斗齿相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C95级石油套管用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淬火后试验钢的奥氏体沿着轧制方向拉长,呈扁平状,再加热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则为等轴状;随着调质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板条合并,尺寸变宽,板条边界模糊,同时析出的碳化物也明显粗化,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降低;直接淬火试验钢与再加热淬火试验钢相比,其板条更细小、位错密度更高、相邻晶粒小角度晶界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35SiMnCrMoV钢中、低等温转变组织的显微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下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和马氏体三种组织的强度不同,但均有相当好的韧性。330℃等温下的下贝氏体/马氏体混合组织具有较佳的综合性能,这是由于它有各向分布、小尺寸的板条马氏体束,而且板条边界上有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存在,以及在贝氏体的铁素体内碳化物均匀分布。因此选用合适的等温淬火工艺是提高35SiMnCrMoV钢强度韧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20MnVBH钢的正火和淬火组织,结果表明,20MnVBH钢经950℃正火后的组织为典型的粒状虫氏体,小岛呈长条状,不连续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并趋于平行排列,淬火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马氏体板间存在残余奥氏体薄膜,残余奥氏体薄膜和两侧析条马氏体的位向关系分别符合K-S关系和西山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对低碳钢(包括低碳合金钢)进行强烈淬火强化,以获得低碳马氏体,是充分发挥低碳钢强度潜力的有效途径。近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国内许多单位进行了低碳马氏体强化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由于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实行工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的三结合,开展厂、矿、所、校广泛的社会主义大协作,使低碳马氏体的研究、应用出现了可喜的面貌。低碳马氏体在机械性能方面,具有高强度与良好的塑性、韧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工艺性能方面,可发挥低碳钢固有的优良冷成型性与焊接性、较小的热处理脱碳淬火变形倾向等特  相似文献   

20.
对GCr 15轴承钢在激光超快速加热淬火条件下的马氏体特征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超快速加热淬火条件下(加热速度1.8×10~4~2.0×10~5℃/s,冷却速度1.6×10~4~9.8×10~4℃/s),其马氏体为一种在尺寸上细化,在形态上碎化的混合结构。而且,激光淬火马氏体仍由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所组成,其亚结构为位错与孪晶共存。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奥氏体中碳浓度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和高温奥氏体晶粒的超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