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经济和大规模定制等概念的提出,使得企业把知识财富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要素来看待,企业知识管理由此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关注。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集同并行工程现有方法和工具集的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作者在跟踪国外研究和并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基本内容,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作了初步的讨论,以期引起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我国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面向产品创新知识集成的模型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知识过程与产品创新过程相融合的知识集成模型,具体从知识活动、知识内容和知识主体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集成的MSSI、SCEI和ITOI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讨论了产品创新知识集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医院管理中知识共享的障碍,从文化、组织、激励机制、制度和技术等层面对知识共享的实现进行研究,建立了知识共享机制的理论模型,为提高医院知识管理的能力和知识共享的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5.
一种基于双向模型的知识管理基础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了一种双向模型来描述数据、信息和知识三者之间的正向发展及逆向促进的整体关系,并依据双向模型提出了一种知识管理基础框架。该基础框架是以三者关系为轴线,同时结合了相关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而构建的。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所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制造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企业知识管理概念模型出发,从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文化培养,企业组织创新和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构建四个方面对知识管理的实施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知识管理的实施不是四个方面的简单叠加,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需要针对企业自身情况,通过企业各子系统和过程的整合,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具有特色的知识管理模式是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8.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重点分析了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流程和知识支撑条件,最后得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包装机械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9.
试论行业管理和协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谢荣全AssociationArrangementandStaffPerformence¥XieRongquanAbstract:ThroughanalysisofthecurrentbackgroundofChin... 相似文献
10.
知识资本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资本的概念与构成,分析了知识资本管理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给出了二者的作用关系式。最后给出了实施知识资本管理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知识地图集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KMS)的含义和知识地图集技术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地图集的KMS模型框架,并且分析了该模型框架中知识地图集的组成及功能,讨论了KMS中知识地图集和知识存储之间的关系。依据该模型框架,组织易于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充分运用。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该模型框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生产方式与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四种作用力 :经济环境的驱动力 ,生产方式的原动力 ,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以及顾客需求变化的拉动力 .详细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演化的机理 .重点论述了生产方式变化对于管理信息系统演化的作用 ,列举了几种主要的生产方式及对应的支持其运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因特网的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因特网的知识管理工具能够支持企业有效、快速地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知识 ,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的同时 ,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 ,实现知识共享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因特网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思想、框架及所用的知识管理模型等 .知识管理模型包括知识结构图、知识利用图、知识分布图以及知识传递图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知识团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章从商业环境的变化分析入手,指出由知识工作为主体构成的知识团队将成为企业运作的重要形式。知识团队与传统的、特别是基于某项单一职能或成员来自某一知识领域的团队有着许多显的不同。通过分析认为,这些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团队目标的模糊性、团队成员的动态性和团队管理手段的协定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