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主要组分(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在果实采后抵御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分别处理去蜡与蜡质完整蓝莓果实,并以灰霉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果实,测定蓝莓病害程度、活性物质含量及抗病相关酶活的变化。结果: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均显著降低去蜡/蜡质完整蓝莓果实的腐烂率与失重率,维持果实TSS、硬度、VC含量、总酚含量与花色苷含量,抑制TA升高和MDA生成。此外,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处理能够提高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GLU)、几丁质酶(CH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论:蓝莓外表皮蜡质中的熊果酸、齐墩果酸可以增强果实的抗病性,从而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速冻蓝莓解冻时间、营养品质和活性成分等指标,研究低温、常温、水浴、微波和超声波5种解冻方式对速冻蓝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解冻方法解冻时间差异显著(p0.05),微波解冻超声波解冻水浴解冻常温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后的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硬度保持最好、汁液流失率最低;微波解冻能较好的保持蓝莓花色苷、VC和总酚含量,对蓝莓活性成分破坏较小。综合比较分析,微波解冻是一种适合速冻蓝莓解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32.5 W低功率微波和不同时间处理蓝莓果实,研究在(0±1)℃条件下蓝莓果实的呼吸强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花色苷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总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可滴定酸含量及腐烂率的变化规律,探索低功率微波保鲜蓝莓果实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恰当的低功率微波处理蓝莓明显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丙二醛含量,提高了SOD活性和POD活性,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花色苷的降解,且32.5 W低功率微波处理2 min的保鲜效果最优,保持蓝莓果实采后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臭氧气体浓度(2.14,4.28,6.42,8.56 mg/m~3)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蓝莓采后保鲜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臭氧气体处理能够延缓蓝莓果实腐烂,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同时抑制了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的下降,并保持较高的花色苷含量;臭氧处理还能较好地保持蓝莓果实中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4.28 mg/m~3浓度处理有利于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测定新鲜蓝莓与四种不同解冻方式(微波解冻、超声波解冻、温水浴解冻、自然解冻)的蓝莓其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蓝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蓝莓的出汁率、pH、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粘度、水溶性果胶、花色苷、总酚、ORAC、PPO和POD等指标含量的比较,得出蓝莓的较优解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解冻的蓝莓TSS、pH和可滴定酸含量与新鲜蓝莓差异不显著,且单体花色苷检出数量最多(11种),总花色苷含量最高(62.45 mg/100 g),表明微波解冻对蓝莓中花色苷的破坏作用最小;此外,微波解冻后蓝莓的总酚含量(2.27mg/g)、抗氧化能力(46.88μmol/g)最高,对营养成分的含量保存的最好;微波解冻后PPO酶含量(105.99 u/g·min)最低,POD酶含量低于水浴解冻,不易被氧化褐变。综合比较分析:微波解冻优于其他三种解冻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冻藏草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速冻草莓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快速下降的问题,采用糖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对其进行处理,以改善其冻藏品质。以VC、汁液流失率、电导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预处理后在-18 ℃条件下冻藏0.5、1.0、2.0、3.0、4.0、5.0 个月时草莓的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糖溶液处理20 min的处理组VC损失率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电导率变化最小,总酸含量降低得慢,且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氯化钙溶液处理15 min的处理组汁液流失率最小,硬度变化最小,且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蓝莓冰温贮藏后低温货架品质的差异,探求蓝莓采后保鲜的最佳处理。以‘莱克西’蓝莓为试材,采用箱式气调(MAP)、1-甲基环丙烯(1-MCP)、箱式气调结合1-甲基环丙烯(MAP+1-MCP)处理,对蓝莓品质指标、生理指标、硬度、色泽的影响。通过OPLS-DA分析得出处理间的差异性指标为花色苷、硬度。在货架期第12d时,MAP+1-MCP处理的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84%、可滴定酸含量为0.85%、Vc含量为35.61 mg/100 g、花色苷含量为87.51 mg/100 g、硬度为897.75 g,与对照组相比,MAP+1-MCP处理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分别下降了13.32%和28.27%。这表明MAP+1-MCP处理可以使果实Vc、花色苷、可滴定酸含量含量下降趋势得到延缓,减缓了蓝莓果实硬度的下降,延缓果实软化,同时还能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及乙烯生成速率的升高,但各组处理对蓝莓果实的色泽影响不显著。MAP+1-MCP是蓝莓果实采后的最佳处理,实验结果可以在蓝莓商品化销售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灰霉胞外分泌物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在侵染蓝莓果实的过程中会分泌胞外分泌物,并在贮藏过程中对蓝莓品质造成影响。本文研究灰霉胞外分泌物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莱克西"蓝莓品种为试材,蓝莓果实经过灰霉胞外分泌物处理后,在2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灰霉胞外分泌物使蓝莓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维生素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等营养指标下降,且含量始终低于同时期的对照组。而超氧阴离子则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蓝莓果实的PAL、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灰霉胞外分泌物组的蓝莓果实酶活高峰比对照组早2 d达到,而后期酶活始终低于对照组,说明灰霉胞外分泌物导致蓝莓贮藏过程中品质的下降,其商品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莓品种冻藏品质变化及适宜冻藏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个树莓品种冻藏后贮藏品质变化进行研究,并筛选出适宜冻藏的品种。结果表明:树莓鲜果细胞膜紧贴细胞壁,速冻后胞内失水,细胞膜萎缩,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在-18℃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细胞膜渗透率、汁液流失率升高;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在整个贮藏期中变化都不大;贮藏前30d,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下降较快,贮藏30~120d,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下降缓慢。其中米克、美国22号、胜利在冻藏后能保持较高的细胞完整性,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和总酚的保持率均有较好表现,汁液流失率变化较小,为适宜加工速冻树莓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外源柠檬酸处理对杨桃采后后熟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杨桃采后果实保鲜新方法,研究外源柠檬酸对采后杨桃后熟衰老及保鲜效果的影响。以广东湛江红杨桃为试材,采用5、10 mmol/L的柠檬酸溶液浸泡果实20 min并在15℃下贮藏,研究柠檬酸处理对果实的后熟软化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处理有效延缓了杨桃果实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细胞膜透性的上升以及果实VC含量的下降;柠檬酸处理还能提高果实贮藏后期POD的活性;同时,柠檬酸处理也抑制了果实中PPO活性的升高和MDA含量的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柠檬酸处理果实的硬度与POD活性、PPO活性及可滴定酸含量密切相关。外源柠檬酸能有效地抑制采后杨桃的后熟衰老进程,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弱酸性电位水在茭白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弱酸性电位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处理对茭白微生物状态和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未经处理的茭白作对照,用有效氯质量浓度30 mg/L SAEW浸泡茭白5 min后自然晾干,包装后置于4 ℃冰箱中贮藏12 d,贮藏期内每3 d进行感官评定,测定茭白根部微生物数量及色泽、硬度、质量损失率、呼吸速率及木质素含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SAEW处理后茭白根部菌落总数下降1.62(lg(CFU/g)),并且在贮藏期内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数量。同时能够降低茭白贮藏期的呼吸作用,减缓茭白褐变、变软、失水、木质化,对保持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有一定作用;另外SAEW处理可使POD与PPO保持在较低活性,而使CAT活性提高。结果表明,SAEW在茭白杀菌防腐、保持其贮藏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红树莓为试材,研究了1%、2%和4%的氯化钙(CaCl2)处理对采后低温(0℃)贮藏下红树莓果实品质影响。结果表明:1%和2% CaCl2处理均可降低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titritable acidity,TA)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总酚含量的下降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上升,抑制果实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同时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而4% CaCl2处理则有相反结果。因此,适宜浓度的CaCl2处理可以有效维持采后红树莓果实的贮藏品质,以2% CaCl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冻藏温度对桑椹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海蓉  程裕东  俞骏  王华博 《食品科学》2006,27(12):130-133
本文研究速冻桑椹在-18、-24、-40℃三种温度下10个月冻藏中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8℃贮藏温度下桑葚的失水率、VC损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的损失、褐变程度明显高于-24℃和-40℃,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简称PPO)的活性冻藏初期略有上升、后期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简称POD)的活性在贮藏1个月后大幅度下降,到3个月时接近失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张美芳  何玲  冯金霞  毕静煜 《食品科学》2014,35(10):263-267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0.5 mg/mL银杏叶提取液及其与1%海藻酸钠复合涂膜两种方式处理鲜切苹果,从色泽、硬度、质量损失率、VC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菌落总数以及感官评定等方面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进行评价,探讨银杏叶提取液及其复合涂膜对鲜切‘红富士’苹果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液处理和银杏叶提取液复合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均可降低鲜切‘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速率,延缓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鲜切苹果的质量损失及硬度的下降,抑制贮藏期间苹果表面微生物的生长,使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好地维持了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银杏叶提取液复合海藻酸钠涂膜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浸渍冻结对凡纳滨对虾冻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浸渍冻结对凡纳滨对虾冻藏品质的影响,以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脂肪氧化值、pH值、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酶活力、多酚氧化酶活力、感官评价为指标,考察浸渍冻结和静止空气冻结对凡纳滨对虾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期间静止空气冻结对虾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脂肪氧化值、pH值等腐败指标均高于浸渍冻结对虾,并且随着冻藏时间延长而显著性增大(P<0.05);盐溶性蛋白含量、Ca2+-ATP酶活力和多酚氧化酶活力随冻藏时间延长而下降,蛋白质逐渐变性,品质下降,但浸渍冻结对虾的下降程度小于静止空气冻结的。感官评价进一步显示,两种冻结方式处理对虾的组织、气味、色泽和外观4 方面有不同程度下降,品质不断下降,但浸渍冻结对虾的感官评分高于静止空气冻结的对虾。综合以上结果,浸渍冻结更有利于对虾冻藏过程中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6.
刘佩  徐欣欣  刘同信  王璇  王庆国 《食品科学》2017,38(19):241-247
‘黄冠’梨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严重,为解决果皮褐变问题,开发控制果皮褐变的新技术,本研究分别采用3、20 mmol/L的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浸泡处理‘黄冠’梨,探讨H2O2预处理对梨果皮细胞抗氧化防护体系、低温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经H2O2处理)相比,20 mmol/L的H2O2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褐变率及褐变指数,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活性和果皮酚类物质尤其是单体绿原酸、儿茶素和熊果苷的消耗,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以及果皮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积累,有效地增强了果皮抗氧化防护能力,并且能够使果实在低温贮藏后的货架期间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食用感官综合品质在低温贮藏和货架期间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采后‘黄冠’梨经H2O2预处理,可以诱导性地增强果皮抗氧化酶活性,抑制PPO酶活性和酚类物质消耗而减少低温贮藏过程中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张子德  张晓娜  王磊  张贞亮 《食品科学》2011,32(10):252-255
以雪青梨果实为试材,研究CO2高传导保鲜膜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对雪青梨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高传导保鲜膜处理可推迟雪青梨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PPO活性的升高,降低MDA含量,从而减缓果实的衰老;处理组可明显延缓雪青梨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8.
朱通  徐俐  刘涵玉  莫妮  沈佳奇 《食品科学》2014,35(22):330-335
为了延长刺梨鲜果的贮藏期,分别以盛花后85(七成熟)、95 d(八成熟)及105 d(九成熟)的‘贵农五号’刺梨鲜果为试材,经保鲜膜包装,于(1±0.5)℃、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贮藏105 d,定期观察刺梨鲜果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七成熟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保持在较高水平,还原糖和VC含量在贮藏后期下降最快,感官品质较差;八成熟果实硬度下降缓慢,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较低,VC、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损失较少,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未出现早衰现象,保持了果实的正常品质和风味;九成熟刺梨果实贮藏期间成熟衰老过程较快,硬度下降、膜透性上升、质量损失和腐烂率较高。不同处理间过氧化物酶除第15及45天外,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多酚氧化酶除第45天外差异显著(P<0.05)。除贮藏15 d和90 d外,不同处理间MDA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八成熟的刺梨鲜果耐藏性优于七成熟、九成熟,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苹果着色与冷藏期间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鸽  郭玉蓉  陈磊  张晓瑞 《食品科学》2015,36(6):246-250
利用红色面积不小于80%和红色面积大不于20%的‘富士’苹果为材料,分析2 种样品在冷藏期间品质、多酚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测定冷库贮藏期间苹果的理化指标、总酚含量及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苹果多酚组成成分变化。结果发现,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持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持续升高;总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下降-升高-下降,多数单体酚含量变化与总多酚含量变化一致,且二者含量均在贮藏第100天时达到峰值;PAL活性在贮藏第100天时出现峰值,而PPO活性峰值则出现在贮藏第50天时,POD活性在贮藏第150天时出现峰值,3 种酶活性的变化与多酚含量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结果表明,‘富士’苹果进行冷库贮藏,贮藏第100天左右时营养价值最高,达到最佳食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