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首钢京唐公司300t炼钢转炉→LF精炼→RH精炼→CC连铸各工序氮质量分数控制的研究,探讨影响钢中氮质量分数的因素和控制措施,结合生产实践,提出强化转炉冶炼操作、LF埋弧造渣、保证RH真空度和连铸全保护浇铸等工艺优化措施,尤其是控制LF精炼增氮和发挥RH精炼脱氮功能,改进后LF精炼增氮量小于0.001 0%;RH精炼可将氮质量分数脱至0.0030%,连铸增氮量平均为0.000 14%,首钢京唐管线钢成品氮质量分数平均为0.0031%,达到先进企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志龙  王冠  邓长付 《南方金属》2021,(1):28-30,33
对板坯钢水冶炼过程中的增氮环节进行分析,主要包含转炉冶炼,LF精炼过程增氮,RH真空脱氮和连铸增氮情况,统计分析转炉、精炼、RH和连铸浇注过程的氮含量变化情况,识别影响钢水氮含量的关键因素,对异常增氮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有效降低板坯钢水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3.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生产高级别管线钢X80采用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真空处理、板坯连铸等炼钢工序。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了管线钢X80成分的精确控制,有效地降低了钢中夹杂物含量,提升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4.
100 t BOF-LF-RH-CC工艺冶炼结构钢时钢中氮的行为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淮钢100 t BOF-LF-RH-CC工艺流程冶炼45钢和42CrMo钢时各工序钢水取样分析氮含量,研究各工序对钢水中氮含量的影响。得出除吹氩和RH工序外,各工序都存在增氮现象:钢包至中间包长水口增氮占增氮总量的40%,LF精炼增氮占35%,出钢增氮占20%。所以控制转炉终点氮含量,控制LF渣层厚度,避免LF精炼补加合金和增碳,适当延长RH处理时间,提高长水口氩封效果是控制钢水氮含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任涛  周伟  赵占山  王涛  刘林 《山东冶金》2022,(1):45-47,50
介绍了高废钢比条件下钢水增氮原理.通过对炼钢各工序冶炼增氮情况的分析,找到了影响钢水氮含量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规范转炉废钢料型、分钢种采用不同底吹氩控制模式、合理控制终点氧含量、分阶段控制LF精炼除尘开度及送电档位、使用铸余渣加强埋弧、延长RH处理前期脱氮时间以及减少RH一次软吹时间等控氮措施,将钢水氮含量降低0.00...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低合金钢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钢水氮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认为转炉工序和LF炉精炼工序对钢水增氮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控制转炉点吹时间在40 s以内、出钢过程采用弱脱氧制度以及LF炉造渣工艺前置等措施后,低合金钢成品氮含量由0.004 01%降至0.003 29%。  相似文献   

7.
CSP薄板坯连铸用钢液全程控氮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CSP薄板坯连铸工艺全程控氮的原理。通过试验测量了不同底吹工艺条件下转炉钢水及经过LF炉处理后钢水的w(N)。满足钢水质量对降氮要求应采取的措施有:底吹时氮氩切换的适宜时间约10min;LF炉精炼工艺要求埋弧操作并控制炉内气氛;大包与中包间钢水用长水口浇铸、氩气密封和实施保护浇铸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低碳铝镇静钢的LF+钙处理和RH轻处理两种精炼工艺进行了全面研究,系统地比较了两种工艺的关键元素控制稳定性、钢水清洁度、钢水可浇性和生产工序成本。结果显示:RH轻处理工艺更适合于碳含量窄成分控制的低碳铝镇静钢;RH轻处理的连铸中间包钢中氮含量平均为28.2ppm,全氧含量平均为28ppm,LF+钙处理工艺的连铸中间包钢中氮含量平均为34.2ppm,全氧含量平均为36ppm且不稳定;LF+钙处理工艺的钢水可浇性要好于RH轻处理工艺;RH轻处理工艺连铸坯夹杂物的控制水平要好于LF+钙处理工艺;RH轻处理工艺的工序成本要低LF+钙处理工艺。因此冶炼低碳铝镇静钢,应首选RH轻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取转炉高拉碳出钢、双渣法冶炼、LF高碱度渣精炼、RH真空脱气、连铸加强保护浇铸及控制钢液过热度等措施,有效控制GCr15轴承钢中的氧、氮、硫、磷、钛等元素及夹杂物含量。试验表明:提高转炉出钢碳质量分数,有利于降低钢中的氧质量分数;随着炉渣碱度的升高,钢液中ω(O)大幅降低;GCr15轴承钢经过RH真空处理,钢液中的ω(TO)从0.002 8%下降到0.000 9%;双渣法冶炼可以提高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率;LF精炼和连铸过程增氮,RH过程降氮;LF精炼过程是控制ω(Ti)的关键;夹杂物和碳化物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亚天然气X70管线钢对钢材的强度、低温冲击韧性和落锤撕裂试验的要求很高,因此冶炼的钢水必须同时具有很低的硫、磷、氮含量及比较低的碳含量。为此,首秦钢铁公司采用"铁水脱硫-顶底复吹转炉—LF炉—RH精炼—板坯连铸"流程,通过冶炼工艺的改进和完善,成功地开发了X70管线钢,钢中硫、磷、氮等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S 15×10-6,P 70×10-6,N 39.2×10-6,同时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稳定在0.055%左右。并对X70管线钢冶炼过程中上述元素的控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氮在钢水中的行为以及氮在厚板中的危害,介绍了转炉、精炼、连铸生产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转炉提高铁水比、优化合金加入方式;LF精炼炉气氛控制、造好白渣、埋弧操作;充分利用RH脱氮功能降低钢水中的氮,防止增氮;钢包长水口及氩封保护浇铸,防止连铸过程钢液吸氮。通过以上措施,厚板产品中的氮含量较以前有了显著的下降,厚板板坯的裂纹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孙亮 《中国冶金》2016,26(10):67-71
介绍了管线钢J55-1在生产过程中氮的变化情况,通过对理论和生产数据的分析,指出了成品氮质量分数偏高的主要原因。系统研究了铁水硅质量分数、转炉底吹气体及低吹流量、终点碳、转炉后吹、炉后合金化顺序、LF炉精炼处理、连铸保护浇注等因素对钢水氮质量分数的影响。优化了生产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在管线钢J55-1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J55-1成品氮质量分数大幅度降低,较之前平均降低0.001 18%。  相似文献   

13.
Efficient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 is necessary for massive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low carbon aluminum‐killed (LCAK) steels. Plant trial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eanliness of steels. Characteristics of composition, cleanliness, and inclusions of LCAK steel during different secondary refining processes, including LF, CAS, RH‐LIT, and RH,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 RH‐LIT, and RH processes had better control of low carbon, silicon, and nitrogen than LF process. High cleanliness of LCAK steels could be achieved by all the mentioned refining process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otal oxygen (T.O.) should be <35 ppm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clusions and reach the level of clean steels. The removal rate of inclusions during RH‐LIT and RH process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F and CAS. The T.O. content and the amounts of inclusions during CAS, RH‐LIT, and RH could be quickly decreased to a low value within 10 m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S and RH‐LIT as well as RH refining processes can produce LCAK steel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efficient, low cost, clean, and stable production, while LF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heats with poor control of end point of BOF, and for the process with calcium treatment to control sulfur content and lower the clogging of Submerged Entry Nozzle during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梅钢炼钢厂采用LF-RH双联法生产IF钢的工艺实践。通过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优化RH脱碳等措施,解决了钢水增碳问题;采取合理的LF加热制度,同时降低RH处理周期,保证了连铸浇注的连续性并改善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钢液吸氮进行概述,查找分析了氮的来源问题。结合宏兴股份炼轧厂72A三次生产的实际状况,对比分析并介绍了转炉、LF精炼、连铸生产过程中控氮问题。通过控氮措施的落实,在第二、三次生产72A时,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波动范围逐渐缩小,72A氮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钢液中氮含量控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炼钢、精炼和连铸工艺方面入手,对影响钢液中氮含量的各个工序进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出钢口次数的增加,氮含量增加量降低;弱吹氩时,对于降低氮含量的作用并不明显,控制不当时还会增加氮含量,且从大部分炉次来看,用钢包炉精炼时钢中的氮含量增加;生产过程中最终钢液的氮由其各工序的增(脱)氮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17.
杨丽  贾燕璐  汪红有 《甘肃冶金》2012,(2):10-11,13
本文介绍了采用BOF—LF—RH—CC工艺生产低氮、超低氮的汽车面板钢的情况。通过对各环节钢中氮含量的分析,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转变转炉底吹模式、使用高效LF精炼埋弧渣、RH精炼堵漏和连铸保护浇注等改进措施,使铸坯平均氮含量达到0.0018%,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于精炼能力不足的炼钢厂,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替代双重精炼工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和RH+LF或LF+RH双重精炼工艺不同,采用RH真空单重精炼工艺开发冶炼冷轧超低碳钢,主要难点在于钢中夹杂物控制,控制不恰当会严重影响浇铸性能。使用适量铝渣作为顶渣改质剂和优化RH真空炉的过程控制,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强 《中国冶金》2015,25(3):25-29
莱钢炼钢厂为了提高LD-RH-CC工艺生产低碳铝镇静钢技术水平,通过开发全工序低硫冶炼控制技术,构建RH环流模型,开发新型炉渣改质剂,开发连铸机无氧化全保护浇注工艺技术,提高了钢水洁净度,实现了LD-RH-CC工艺稳定控制。其中RH精炼炉终点硫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06%,连铸机浇注炉数达到10炉以上,钢中氮、氧的质量分数达到0.02%以内,稳步推进RH精炼炉冶炼低碳铝镇静钢工艺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