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色和粉色樱桃番茄与大果番茄果实品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涛  张静  张雅婷  邹志荣 《食品科学》2016,37(16):135-141
利用不同测定方法对8 份红色和粉色樱桃番茄与大果番茄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8 份番茄材料果实挥发性物质和糖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色和粉色番茄中主要的糖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丁二酸和柠檬酸。在8 份番茄材料中都能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有25 种,主要是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对8 份番茄材料聚类结果表明,红色樱桃番茄、粉色樱桃番茄、红色大果番茄以及粉色大果番茄分别聚在一起,且4 份樱桃番茄之间的聚类距离更近;对主要营养指标和25 种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 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2.293%。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究樱桃番茄颜色与品质之间关系,为培育优质樱桃番茄提供依据,测定5个颜色的15个品种樱桃番茄的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和外观品质,并对其颜色数据和感官评价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樱桃番茄品质差异较大, VB和VC红色品种樱桃番茄含量最高,粉色含量较低;绿色和黄色品种的樱桃番茄不含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而红色相较紫色和粉色含有较多的番茄红素,但三者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大;不同颜色樱桃番茄蛋白质含量接近,氨基酸总量粉色品种含量较高;外观品质的颜色指标(L和b)显著影响感官品质的果型和颜色得分,以及感官评价总分,表现为黄色是最受喜欢的樱桃番茄颜色,而绿色樱桃番茄感官评价总分最高。因此通过颜色可对番茄品质进行一定判定,为培育更受消费者喜爱的樱桃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为消费者选购樱桃番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砧木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樱桃番茄品种紫星为接穗,以托鲁巴姆和砧爱1号为砧木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砧木材料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星S、紫星J和紫星FJ共含有挥发性物质71种,其中醇类18种,酮类5种,酯类4种,醛类21种,烃类15种,其他8种。紫星S、紫星J和紫星FJ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紫星S含有5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种特有成分;紫星J含有5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特有成分;紫星FJ含有5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4种特有成分。该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砧木调控番茄果实风味物质代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吕洁  梁燕  赵菁菁  张颜  常培培  秦蕾  李云洲 《食品科学》2015,36(23):221-227
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抑制紫色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B)基因的表达,并分析番茄果实中主要色素及挥发性物质的种类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LYC-B基因沉默可提高紫色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含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到6-甲基-5-庚烯-2-酮等类胡萝卜素相关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增加,反-2-辛烯醛、己醇、反-2-庚烯醛、水杨酸甲酯和顺-3-己烯醇等主要挥发性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因此,LYC-B基因沉默可以增加番茄红素及部分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影响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5.
构建含有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β-cyclase,LYC-B)基因LYC-B中801 bp和301 bp两段保守序列的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果实注射法遗传转化紫色番茄果实,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聚合酶链式反应及LYC-B基因表达量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植株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及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扰LYC-B基因后番茄果实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其他类。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植株中总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加了6 种:醛类3 种、酮类2 种、酯类1 种;醇类个数不变;其他类减少1 种。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不变,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酮类、酯类和其他类相对含量增加。特征挥发性物质反-2-庚烯醛、6-甲基-5-庚烯-2-酮、水杨酸甲酯和2-异丁基噻唑等的相对含量增加。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16.78%,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总酸等含量增加,β-胡萝卜素和总糖含量变化显著。干扰LYC-B基因不仅影响了番茄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还增加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总酸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常培培  张静  杨建华  李翠  李云洲  梁燕 《食品科学》2014,35(14):165-16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4 个紫色番茄品种新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并对主要香气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 个供试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65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共有的成分有21 种,构成紫色番茄的特有风味,但其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此外,每种紫色番茄还含有一些独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品种葡萄果实采后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4个不同品种葡萄新鲜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并以电子鼻辅助验证,对其品质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4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的品质指标品种间差异较大。无核寒香蜜品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香悦维生素C含量高,硬度大。4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8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和醛类。不同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存在差异。香悦、玫瑰香、金手指和无核寒香蜜葡萄品种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乙酯、沉香醇、青叶醛和乙酸乙酯,呈现出的风味分别为草莓香味、浓郁玫瑰香味、新鲜绿叶香味和草莓香味。利用电子鼻对不同品种葡萄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可以将4个品种葡萄完全区分开。因此,本试验明确了不同品种葡萄果实采后品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GC-MS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其挥发性物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樱桃番茄的营养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在两个温室以土培及袋培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对三个品种樱桃番茄所含营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通常情况下采用袋培的番茄果实品质和抗氧化活性要优于传统的土培方式生产的果实。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方式下,两地温室所产果实也有差异,说明番茄的品质及其营养物质的积累与番茄生长过程中的栽培管理密切相关。另外,试验发现番茄中多酚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对于番茄的总抗氧化活性有一定影响,但红色果实在抗氧化活性方面优于绿色及黄色番茄果实,是与其富含番茄红素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番茄理化指标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钢  陈国辉 《中国酿造》2013,32(12):38-41
使用6种不同品种的番茄为实验原料,以可溶固形物含量、VC含量、番茄红素含量、色差为检测指标,分析各品种番茄中理化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里格尔87-5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3°Bx,其次为UC-82可溶固形物含量为5.1°Bx;不同品种间VC含量差异较大,其中UC-82中VC含量最高为28.9mg/100g;不同品种番茄番茄红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里格尔87-5红素含量较高,可达到6.22mg/100g;在送样的6个品种番茄中,里格尔87-5的A值最大,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增施CO2与LED补光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棚1号’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秋冬季日光温室里增施不同浓度CO2和LED补光对番茄果实产 量、品质以及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ED补光+增施CO2 1 200 μL/L的处理条件可显著提高番茄果实 中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可溶性蛋白质和番茄红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单果质量、果实颜色,并显著降低果实硝酸盐 的含量。利用顶空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果实的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ED补 光与增施CO2提高了番茄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6-甲基-5-庚烯-2酮、β-紫罗兰酮和己醛等,也丰富了其种 类,使番茄果味香浓,香气丰富。  相似文献   

11.
探讨以不同培养基生长的植物乳杆菌发酵草鱼,分析在各发酵阶段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与差异,为发酵草鱼的特征性风味物质的研究提供参考。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感觉阈值,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草鱼发酵的关键风味成分。结果显示:电子鼻能灵敏地检测到草鱼发酵过程中气味的变化,线性判别式分析能够区分各个样品间的差异。气相色谱-质谱在MRS肉汤和质量分数12%脱脂牛乳培养基发酵草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出90 种和70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及其他化合物。2 种培养基发酵草鱼鱼肉中共有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有D-柠檬烯、1-辛烯-3-醇、庚醛、辛醛、癸醛和3-羟基-2-丁酮;MRS肉汤培养基中发酵草鱼鱼肉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有E-2-壬烯醛和2,3-丁二酮;质量分数12%脱脂牛乳培养基中发酵草鱼鱼肉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有己醛、壬醛和丁酸乙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蓝波奶酪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共鉴定出111 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2 种、醛类6 种、酮类12 种、酸类20 种、酯类49 种、醇酚类13 种、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9 种。可能对风味造成影响的化合物有:2-庚酮、2-壬酮、丁酸、己酸、辛酸、正癸酸、癸酸乙酯、3-(甲硫基)-1-丙醇、6-庚基四氢-2H-吡喃-2-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与NIST 05 a.L谱库比对,鉴定得到各个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得到49 种化合物,结构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91%,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的依次是:酯类化合物11 种,占40.12%;酸类化合物6 种,占33.63%;醇类化合物11 种,占21.79%。此外,醛类化合物1 种,占0.05%;酮类化合物2 种,占0.57%;其他类5 种,占1.55%。初步确定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酸-3-甲基丁酯、苯甲酸乙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己酸、苯甲酸、乙酸-1-甲基丙酯、2-丁醇、苯乙醇、辛酸、2-甲氧基-4-甲基苯酚是山楂果醋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期为山楂果醋的香气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山楂果醋品质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山楂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MAE-SAFE-GC-MS法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辅助萃取耦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道口烧鸡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分析道口烧鸡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98 种化合物,包括11 种醇、17 种醛、9 种酮、11 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3 种酸、5 种酯、4 种醚、36 种烃和2 种酚。可能对道口烧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4-萜烯醇、糠醇、肉桂醇、己醛、苯甲醛、反-2-癸烯醛、2,4-癸二烯醛、大茴香醛、肉桂醛、丁香酚、茴香脑、肉豆蔻醚、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等。  相似文献   

15.
谢靓  李梓铭  蒋立文 《食品科学》2015,36(16):163-169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预处理盐渍辣椒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未接种和已接种耐盐植物乳杆菌在质量分数10%和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的挥发性成分,4 组样品共检出194 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7 种。种类数: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94 种)>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92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83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8 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5.63%)>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89%)>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43%)>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53.31%)。盐渍辣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醛酮类和烷烃类等众多复杂的香气成分,接种耐盐优势菌种后挥发物质种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多,有助于盐渍辣椒香味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乌贼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晾晒和热风烘干处理对乌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新鲜、晾晒和热风烘干3 种乌贼样品的风味。采用主成分分析、负荷加载分析以及线性判别分析可以量化主成分贡献率、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HS-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3 种样品共检出116 种不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新鲜乌贼为52 种,晾晒乌贼为64 种,热风烘干乌贼为71 种。新鲜乌贼经干制加工后,风味物质变化明显,产生新的醛类、烃类以及吡嗪类物质,而胺类物质的相对含量相对减少。吡嗪类物质在热风烘干乌贼中相对含量很高,是构成其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黑山羊后腿肉在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黑山羊宰后成熟过程中,共检测出6 类共77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烃类、醛类、醇类、酮类、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所占的比重最高,其次为烃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而酮类、杂环类化合物所占的种类较少且含量也较低。在不同成熟时间点处,6 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出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72 h检出物质种类较多,各挥发性物质总相对含量最高。结果表明,宰后成熟工艺有利于羊肉风味的改善,且72 h为羊肉的最佳成熟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