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以鼠伤寒沙门氏菌CGMCC 1.1190为对象,研究柠檬酸反复胁迫处理对其抗酸性、细胞膜及其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将CGMCC 1.1190分别在经柠檬酸调节到pH值为3.0、2.7、2.5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胁迫处理并转接12 次培养后,获得3 株CGMCC 1.1190的抗酸性菌株,测定了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菌落形态、个体形态、膜通透性、膜流动性和膜蛋白的变化。结果: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D值随着酸处理次数的增加不断增大,酸胁迫的pH值越低,D值越大,菌落形态与个体形态变化越明显;与原始对照菌株相比,当这3 株抗酸性菌株置于pH 2.0的强酸环境下时,其碘化丙啶染色区域的死菌比例显著降低(P<0.05),表明酸胁迫pH值越低,这3 株抗酸性菌株的细胞膜对H+通透性越低;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菌株细胞膜磷脂的熔点升高,表明细胞膜磷脂的相变温度升高,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这3 株抗酸性菌株分子质量35~180 kDa范围内的细胞膜蛋白表达量增加,在135 kDa和180 kDa处均增加了特异条带。结论:随着酸胁迫pH值的降低,CGMCC 1.1190抗酸性增加,菌落变小,个体形态变长,细胞膜通透性和流动性均降低,部分膜蛋白表达量和表达种类增加,这些变化有利于其适应在酸胁迫环境下生长,提高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羊肉的蒸煮损失率、pH值、色泽、质构、蛋白降解状况、脂肪氧化情况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蒸煮温度(中心温度分别为20、50、60、70、80、90℃)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损失率随着蒸煮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由20℃处理组的0.90%升至90℃处理组的最高值41.47%;硬度、内聚力和咀嚼性均在80℃时出现峰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在中心温度升高至70℃后呈下降趋势;亮度值(L*)和黄度值(b*)分别在70、60℃时达到最大,红度值(a*)呈下降趋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图谱中,分子质量36~130 kDa的蛋白质发生降解产生小分子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肌纤维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70℃时最大,之后随中心温度的升高逐渐缩小,且造粒和崩解现象加剧。因此,羊肉蛋白结构及微观结构在蒸煮过程中会因蒸煮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对羊肉品...  相似文献   

3.
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启动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是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必需工艺,随着L-苹果酸逐渐转化为L-乳酸,葡萄酒的口感及香气均有明显改善和提升。为探究本土酒酒球菌诱导MLF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以甘肃河西走廊产区分离鉴定出的本土O.oeni为供试菌株,采用GC-MS检测MLF后酒样中的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结合感官分析探讨其对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本土O.oeni均具有良好的L-苹果酸降解能力,但相互间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QL-11菌株MLF后的干红葡萄酒中酯类、醇类化合物种类(分别为35、19种)均高于其他菌株发酵酒样,且香气物质总含量(15.16 mg/L)最高,感官分析呈现浓郁的花香、果香味,与商品菌OMEGA发酵酒样的香气特征差异明显,具有酿造代表产区风格葡萄酒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水产品源副溶血性弧菌细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超高压处理灭活微生物的机理。从水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D)和其经超高压驯化后的副溶血性弧菌(V.?parahaemolyticus?NYD)两株菌经0、100、150、200、250 MPa压力处理后,进行活菌计数,胞内蛋白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以及细胞内溶物泄漏量测定和胞内蛋白质和总巯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250 MPa条件下处理10 min,菌株D和菌株NYD完全失活,培养上清液中核酸物质和蛋白质泄漏量达到最大。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两株菌胞内分离得到的蛋白质的蛋白含量和总巯基含量下降。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对两株菌分子质量为140~180 k D的胞内蛋白质影响最大。超高压处理可造成副溶血性弧菌细胞内蛋白质变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碱法提取米渣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或稀释20倍的醋酸(0.875 mol/L)对米渣在25 ℃处理180 min,再用0.1 mol/L NaOH溶液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7 h,则蛋白提取率有较大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4.60%和80.1%,高于未经过酸处理的米渣蛋白提取率。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稀释20 倍(0.875 mol/L)的醋酸预处理的大米渣蛋白质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用体积分数18%分离胶有利于蛋白质电泳的分离;蛋白质在提取过程中分解成小的片段,主要集中在9.5 kD和4.1 kD附近,其中4.1 kD蛋白含量较多,且用质量分数0.5%柠檬酸预处理后碱法提取的蛋白质颜色纯白鲜亮,质地细腻润滑。  相似文献   

6.
以乳清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圆二色性光谱、巯基含量以及内源性荧光光谱等研究了不同超高压水平(100、200、400和600 MPa)对其二级、三级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水解度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2个标志性致敏蛋白(β-乳球蛋白和 α-乳白蛋白)含量的检测来解析超高压对乳清分离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取不同的高静水压条件(处理压强、施压温度、保压时间)处理产犊后48 h内的牛初乳,研究高静水压处理牛初乳对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活性的影响。将牛初乳离心去除酪蛋白、乳脂肪等,取上清液进行高静水压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静水压处理后的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其与亲和色谱柱发生特异性吸附的能力下降,IgG检出质量浓度降低;经SDS-PAGE检测和凝胶电泳成像仪扫描处理,不同处理条件下IgG的轻链和重链的质量变化不显著。因此,当牛初乳在200 MPa、30 ℃和20 min的高静水压处理条件下,IgG的活性最好,检出质量浓度为16.843 9 mg/mL。  相似文献   

8.
以酒酒球菌31-DH进行模拟酒苹果酸-乳酸发酵,使用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相关代谢物质的含量,研究苹果酸-乳酸发酵期间及发酵后p H、乙醇和葡萄糖对柠檬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耗时短、前处理简单、分离度良好、回收率为87%108%、精密度为0.77%4.33%,满足分析要求。当发酵液处于低p H,高酒精度,低葡萄糖浓度时,柠檬酸代谢缓慢,乳酸、乙酸及2,3-丁二醇的产量较低,双乙酰含量峰值较高。当发酵液中不含有乙醇时,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代谢迅速,伴随菌体的大量生长,乳酸、乙酸、2,3-丁二醇含量较高,但无双乙酰的产生。当发酵液中不含有葡萄糖时,柠檬酸代谢速率加快,乳酸产量较低,2,3-丁二醇及双乙酰产量较高。p H、乙醇、葡萄糖均显著影响酒酒球菌31-DH对柠檬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9.
以草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研究对象,添加魔芋葡甘聚糖降解产物及葡聚糖(7 000 D,T7),测定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流变性质的变化,比较不同多糖对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保护效果,探讨不同多糖对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冷冻保护机制。研究发现,随冻藏时间的延长,空白、酶解魔芋葡甘聚糖、辐解魔芋葡甘聚糖、T7及商业抗冻剂各组对应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流变储能模量(G’)均下降,与冻藏过程草鱼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的变化基本吻合。同时,添加上述不同多糖各组草鱼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和G’均高于空白组。研究结果表明:T7、酶解魔芋葡甘聚糖及辐解魔芋葡甘聚糖通过保护副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延缓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变性,其中,辐解魔芋葡甘聚糖效果最强,T7次之,酶解魔芋葡甘聚糖最弱,但都具有明显的冷冻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煮制对鹅肉蛋白的影响,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煮制时间(0、30、60、90、120 min)下鹅肉的蒸煮损失率、剪切力、蛋白电泳、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构成及微观结构研究了煮制时间对鹅肉蛋白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坚果类过敏原的分离及免疫印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传统的丙酮、乙醚溶剂去脂方法,选用不同品种和不同种类的坚果食品对其进行过敏蛋白的初步分离,应用BCA蛋白试剂盒测定各蛋白浓度,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坚果过敏蛋白各组份,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坚果蛋白的过敏性。结果表明,各坚果蛋白提取浓度为白芝麻:14 mg/mL,黑芝麻:4 mg/mL,核桃:8 mg/mL,腰果:28 mg/mL,开心果:21 mg/mL。SDS-PAGE电泳显示15 ku是白芝麻的主要蛋白,34 ku是黑芝麻的主要蛋白,19和37 ku是腰果的主要蛋白,13 ku是核桃的主要蛋白,13和21 ku是开心果的主要蛋白。Western-Blotting显示对过敏患者的阳性混合血清均有过敏反应,坚果过敏具有同源性,白芝麻与黑芝麻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均在22 ku,腰果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20 ku,核桃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54 ku,开心果的主要过敏原分子量在23 ku。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红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找出影响涩感的关键成分,为葡萄酒酿造工艺的改良及葡萄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品种的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C18固相萃取柱将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分离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三部分,测定其总酚、总黄烷醇含量,采用SDS-PAGE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酚类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测得红葡萄酒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红葡萄酒中不同组分的总酚和总黄烷醇含量表现为:单体酚低聚物高聚物。SDS-PAGE及荧光光谱实验的结果显示高聚物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强,单体酚与低聚物则因酒而异。葡萄酒中不同聚合度的成分对涩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葡萄品种选择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改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而进行酚类物质的控制,特别是高聚物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粒度、SDS-PAGE凝胶电泳及溶解性,探讨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在酸性条件下亚基结构的变化规律。电泳分析表明,花生球蛋白40.5、37.5、35.5和27 ku亚基在常温p H 2.0~3.0的条件下被酸解,产生32.86±0.10ku的新亚基,同时22和15 ku这两条亚基增多;当p H2.0时,花生球蛋白的亚基酸解受静电屏蔽抑制。当p H为1.0~3.0,伴花生球蛋白Ⅱ61 ku亚基被酸解产生36.95±0.50、25.14±1.86、18.98±0.78和17.37±1.17 ku这四个条带。进一步研究表明,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在酸性条件下结构伸展,粒径增大,在p H 2.0-3.0时的Zeta电位及溶解度较高。在p H 2.0~3.0内,花生球蛋白荧光扫描最大发射波长相对中性条件下发生红移,红移幅度大于伴球蛋白,说明伴球蛋白展开程度较球蛋白小。伴花生球蛋白的酸解及结构变化程度都小于球蛋白,说明伴花生球蛋白亚基对酸的敏感性低于球蛋白。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While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iveness of wine is well documented,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wine components to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is controversial. To separate the role of wine phenolics, ethanol, and pH from other wine constituents,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intact wine were compared to that of phenols-stripped wine, dealcoholized wine, ethanol, and low pH applied separately and in combination, against 2 common foodborne pathogens,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 and Escherichia coli. All samples were biochemically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total phenolics and resveratrol cont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ethanol content, and pH.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corresponded to their total phenolics content. Except for respective controls, pH and ethanol content were similar in all samples. The order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was: intact wine > phenols-stripped wine > dealcoholized wine > combination of ethanol and low pH > low pH > ethanol. Separate application of ethanol or low pH showed negligi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le their combination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samples could not be related to their total phenolics and resveratrol content, antioxidant capacity, ethanol content, or pH.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complex solutions such as intact wine cannot be exclusively attributed to its phenolic or nonphenolic constituents, nor ca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wine be predicted on the basis of its particular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姜汁提取物对鸭肉的嫩化、肌肉全蛋白SDS-PAGE电泳以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利用姜汁提取物对鸭肉在4±1℃条件下腌制48 h。对照组和姜汁处理组(5%,姜汁:鸭肉=mL:g)分别在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36 h和48 h)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整个腌制过程,色差未受影响(p0.05);24 h腌制时间内,姜汁处理组的p H值、持水力和MFI(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分别由5.92、26.00%和76.38增高到5.98、35.04%和97.45(p0.05);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剪切力值分别由108.01 mg/mL、32.71 N下降到83.78 mg/mL和23.75 N(p0.05);24 h以上未有显著改变(p0.05)。SDS-PAGE电泳显示,24 h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发生了明显的降解。透射电镜观察,腌制24 h的鸭肉肌节明显变短,Z线断裂溶解,出现了肌原纤维小片化现象。相对于对照组,5%的生姜提取物在4±1℃下对鸭肉进行腌制处理24 h,即可显著降解肌原纤维,提高鸭肉的嫩度,改善鸭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月龄的乌珠穆沁羊骨骼肌中的股二头肌,采取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肉羊生长过程中肌纤维类型的变化规律.骨骼肌用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切薄片.在酸性和碱性孵育液中孵育后,巴比妥钠溶液中冲洗后硫化铵液中孵育.用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月龄的增加,股二头肌中Ⅱa型肌纤维百分含量在3、6月龄及12、18月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百分含量在12月龄时最高.Ⅱb型肌纤维的百分比在18月龄最高.Ⅰ型纤维在18月龄时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加热模式(90℃、40℃/121℃、90℃/121℃和121℃)和可得然胶添加量(0%~8%)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耐高温鱼糜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与传统加热方式(90℃)相比,高温加热(121℃)会导致鱼糜凝胶的主要蛋白质成分降解,三维网络结构破坏,凝胶强度显著下降(p0.05)。在三种高温加热模式下,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均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破断距离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0.05)。蛋白质的模式不受可得然胶浓度的影响。随着可得然胶添加量从0%增加到8%,鱼糜凝胶三维骨架网络从以蛋白为主体逐渐变为以可得然胶为主体。可得然胶对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主要是与蛋白-亲水胶体弱键相互作用和凝胶骨架结构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酚类物质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虽有报道,但多数为静态环境下的模拟反应,对于在真实酿造条件下香气的动态变化还鲜有研究。为此,作者以黑比诺葡萄为原料,通过在乙醇发酵前添加咖啡酸和迷迭香酸两种酚类物质,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研究其在陈酿阶段对干红葡萄酒主要香气物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持续12个月的陈酿期间,咖啡酸处理能使酒中酯类、醇类、萜烯类、降异戊二烯类和酸类等香气物质的质量浓度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香气保留效果,而迷迭香酸处理样品的香气物质含量较低且香气种类单一。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动态变化分析发现,咖啡酸处理样品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和β-大马士酮等具有花果香味的物质有较高相关性,推测其对陈酿期间葡萄酒花果香味的保持具有积极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丰富葡萄酒风味化学内容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