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填料生物滤塔净化城市污水厂恶臭气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生物填料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的性能,建立了4套不同填料生物滤塔小试装置,并考察了其对污水厂恶臭气体中H2S的去除性能、压降变化以及填料层的持水能力和pH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为10~20s、进口H2S8.5mg/m3的条件下,珍珠岩、矿物球、竹片和沸石生物滤塔对H2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出口H2S浓度可长期稳定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二级标准。沸石生物滤塔对H2S浓度的升高有较好的缓冲和耐受能力,珍珠岩生物滤塔有较强的持水能力,矿物球和沸石生物滤塔有较强的缓冲pH能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接触氧化过滤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采用组合填料的接触氧化过滤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FBR),进行了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CFBR能在一个反应器内同时实现对COD、NH_4~+-N、浊度的有效去除,同时还去除了大部分的TN和TP.CFBR处理城市污水的最佳工艺参数:曝气时间为60 min,DO为2~3 mg/L,水温为22~25℃,下部滤层的初始滤速为5 m/h.在一定的进水容积负荷下,高底物负荷可产生高有机物去除率;DO为1~4 mg/L时,增加DO会提高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但对TN、TP和浊度的去除率会减小;水温在13~25℃变化时,水温的升高有利于对NH4+-N的去除;当滤速<8 m/h时,增大滤速会使对COD的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8.
笔者采用自主开发的复合生物滤池专利技术处理垃圾恶臭气体.实验表明,垃圾恶臭气体流量为0.7~2.2m3/h,H2S、NH3、甲苯和甲硫醇浓度分别为0.01~0.09mg/m3、1.50~3.50mg/m3、0.20~2.55mg/m3和0.20~1.90mg/m3时,它们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2.9%、93.7%、86.0%和90.0%.当垃圾臭气浓度增大时,其多种成分可以相互影响而改变其水溶性,即气体间相互起着助溶剂的作用.复合生物滤池用于处理实际垃圾恶臭气体(处理量为5000m3/h),出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一级排放标准,与水滤 活性炭吸附塔相比,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低负荷城市污水厂的运行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城市污水厂普遍存在的进水水质偏低的问题,结合A2/O工艺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实际运行情况,具体分析了低负荷形成的原因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运行的方案。实际运行中好氧池MLSS由设计值的3.5 g/L下调至2.5 g/L,采用曝气链间隔运行(按4 h周期启闭曝气链)和关闭内回流系统的运行模式后,实际污泥负荷为0.07 kgBOD/(kgMLSS.d),污泥性状得到有效改善。优化后的运行结果表明,好氧池的溶解氧变化幅度由4.78 mg/L降至0.82mg/L,活性污泥中有机物含量由48%提高至63%,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综合处理电耗节省0.05 kW.h/m3。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对污水厂周边环境要求的提高,污水厂除臭处理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恶臭物质的成分、来源及生物除臭的原理,并以某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为例,介绍了生物过滤除臭工艺气体收集、处理系统的设计参数及生化反应条件的控制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目前各地在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建设规模和工艺技术等角度进行剖析,并对应注意的环节陈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污水处理厂Orbal氧化沟的调试和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南某污水处理厂的Orbal氧化沟为例,采用接种培养和间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运行中控制厌氧池DO≤0.2mg/L,外沟DO〈0.5mg/L,中沟DO为0.5—1.5mg/L,内沟DO为2.0~3.0mg/L,污泥回流比为100%,MLSS为3500~4000mg/L,可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以地埋式污水厂——广州市石井净水厂通风除臭设计为实例,对预处理区、生化区楼板下池面空间、二沉池、污泥干化等区域的臭气收集后经生物除臭装置处理,然后经不低于15 m排放塔高空排放;预处理区和污泥干化等区域送风系统采用氧离子送风系统;生化区楼板上大空间及运泥车通道的通风经活性炭吸附后高空排放。设计需重点考虑通风、除臭、空调及防排烟等系统划分和计算,臭气收集与管线布置,以及地下空间气流组织等难点。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运营,实际运行数据表明,运行效果较好,满足各项标准。最后对该项目需要注意的设计细节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