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多年冻土地基由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水化热造成桩周冻土融化,而桩体混凝土灌注初期桩土体系不具备冻结强度,导致钻孔灌注桩初期承载力很低。研究低温多年冻土地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未回冻状态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质,可为工程施工工期安排提供技术依据。结合青藏铁路索南达杰特大桥工程进行低温多年冻土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地温测试及现场静载试验,为此设置桩土界面测温孔(SB)、桩侧测温孔(SC,距离桩壁30 cm)以及未受施工扰动的基准地温孔(JZ)。获得夏季灌注桩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1 ℃,不同龄期桩土体系的地温分布,并分析桩土体系的回冻过程。测试数据表明:混凝土灌注完成30 d以后,桩顶至地表下2 m为正温,地表下2 m到桩底桩身表面均为负温,在-0.43 ℃~-1.26 ℃范围内变化;灌注50 d以后,桩土界面地温逐渐降低,为-1.0 ℃~-1.85 ℃,与未受扰动天然地基地温相比,桩土体系尚未完全回冻。同时进行不同地温条件下基桩的现场静载试验,分析竖向承载力、变形及桩侧摩阻(或冻结力)分布特性。当加载到最大荷载(7 600 kN)时,桩顶竖向位移达到4.93 mm,卸载后未恢复的变形为1.01 mm,说明低温多年冻土地基钻孔灌注桩在未完全回冻状态下(试桩龄期30 d)基桩具有较高竖向承载力,且变形量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多年冻土区桥梁钻孔灌注桩浇筑桩身混凝土对冻土层地温的影响,把握后续工程施工,需要确定钻孔灌注桩灌注后的回冻时间,目的在于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桥墩(台)的施工、上部结构的铺架以及对工期的影响等工程实际问题。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回冻问题,从现场实际地温测试资料出发,通过对青藏高原低温多年冻土区及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2个试验场地实测地温资料的对比分析,初步得出2个不同地温分区下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回冻规律:低温多年冻土区天然地温较低,桩身混凝土浇筑8d后,桩身首先在地面以下3.5~7,5m(-0.027℃~-0.32℃)及桩底处出现负温(-0.35℃);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天然地温较高,桩身混凝土浇筑18d后,桩身首先在桩底处山现负温(-0.18℃)。所得到的初步结论米源于现场测试结果,对工程实践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冻土区桩基回冻过程对单桩承载力和桥梁施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虑大气温度、水文地质条件,混凝土入模温度、冻土初始地温场的影响及相变效应,以传热学为基础,给出了冻土区单桩地温场控制微分方程、边界和初始条件,以及其空间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模式。结合工程实例对青藏高原典型湿润性地段多年冻土区的钻孔灌注桩单桩回冻过程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桩身温度随深度及吲冻时问的变化。以设计规范为基础对单桩回冻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及施工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可为多年冻土区桥梁工程施工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掌握岛状多年冻土地区桥梁钻孔灌注桩的回冻时间及桩基回冻后的承载力,在岛状多年冻土地区选择2个试验地点,每个试验地点浇筑了2根15 m长的试验桩,并在其中一根试验桩处布设温度监测系统,采集桩基回冻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判断桩基回冻状态,在桩基完成回冻后进行静载与动测试验,测出桩基极限承载力。监测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桩所在区域岛状多年冻土地温约为-1.9℃,桩基完成回冻后桩身内部温度与桩侧1 m处的土体温度变化趋势相同,相同深度处的温差小于0.1℃;用静载法实测出的各土层回冻后的桩侧摩阻力值修正高应变动测法桩–土力学模型中的土层参数,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动测与静载试验所得到的桩基极限承载力误差为3.91%,试验结果相符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冻土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及承载力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多年冻土基桩回冻中承载力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冻土区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中,水化热会导致桩周冻土温度升高和部分融化,随着水化热的减少以及向周围冻土传热,桩周土开始慢慢回冻。在此回冻期间,采用自平衡测桩方法对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的回冻时间,基桩即能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从而保证下一步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及承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依据现场试验结果,探讨了桩底持力层为砾卵石层时桩底灌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特性。指出桩底持力层为砾卵石层中长径比为54.1~57.1的中长桩时,桩底灌浆钻孔灌注桩的桩侧阻较常规桩提高2倍,桩的沉降量大幅度减小,桩端阻存在滞后反应。此外桩底灌浆钻孔灌注桩在承载过程中主要以弹性变形为主,残余变形很小。所得结论来源于现场试验结果,对工程实践能够起到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段红南 《广东建材》2010,26(7):116-118
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钻孔灌注桩可以根据实际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进行处理,以提高桩端桩側的承载力,以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加固机理,并从多方面对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试桩承载力试验检测与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唐玉丽 《山西建筑》2010,36(21):337-338
以青藏铁路布哈河特大桥工程为例,针对桥涵基础产生冻融变形病害的问题,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冻胀原理及防冻胀设计,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总结得出了多年冻土区的桥梁钻孔桩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钻孔灌注桩桩端桩侧后注浆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宏 《重庆建筑》2009,8(12):25-28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详细分析阐述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和桩端桩侧后注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迭不到设计要求,必须对桩端桩侧进行后注浆处理,处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有大幅度提高,且经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周亚军 《山西建筑》2014,(27):88-90
以武汉环球贸易中心项目为工程研究案例,基于静荷载现场试验与数值理论仿真计算,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及桩侧后压浆承载力特性展开了综合研究,分别对未压浆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桩侧压浆桩极限承载力、极端压浆桩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静载荷试验展开对比分析,获得了后压浆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朝发 《土工基础》2012,26(4):76-77,97
抗滑桩是防治滑坡的一种常用工程结构物,在我国,抗滑桩的设计已有一定的历史,但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受多年一些技术文件及工程经验的影响,其断面以2m×3m最为常见,嵌固段以1/3—1/2桩长为宜,但近年来,随着桩锚体系的发展,不断地探索抗滑桩的断面及嵌固段深度的设置,已成为了业内人士讨论的话题。现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小直径抗滑桩+锚索支护体系的适用范围、设计思路及布置原则,可供有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荷载传递机理的自平衡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主墩(D13)基础采用直径2.8m、长120m的钻孔灌注桩。其中两根试桩采用四回路U形管压浆工艺进行桩端压浆,并在压浆前后分别应用自平衡测试法进行静载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采集整理,从荷载-沉降关系、桩侧摩阻力分布及其与桩土间相对位移关系、桩端阻力发挥等方面,分析了该类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的某些特征和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桩端压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超长桩荷载传递性能,大幅提高该类桩承载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施工质量对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西安地区黄土地基中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特别是钻成孔施工质量对桩的竖向承载力、变形、桩身轴力传递和侧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 ,以期引起对桩孔施工质量严格检测必要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爱林 《山西建筑》2011,37(21):150-152
结合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工程实践,介绍了2.5m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工艺,分别阐述了钻机选型,钻孔桩施工流程,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卡钻、塌孔等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为今后同类大直径钻孔桩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宋广明 《山西建筑》2014,(19):68-69
结合灌注桩施工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灌注桩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对桩位偏移过大、桩顶标高偏差、钢筋笼位置偏差、桩径不足等质量缺陷提出了预防措施,以提高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粘土层百米超长桩钻孔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老粘土层中的大直径、超百米长桩钻孔施工技术及其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杨德才  徐军  陈英 《工程质量》2006,(12):36-38
钻孔灌注桩应用于软土-岩石地基的处理,具有施工技术成熟、成桩质量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温州世贸中心大厦120m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并针对其施工中极易引起的钻进孔斜、卡钻、垮孔、堵管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罗少锋  杨文星 《工业建筑》2012,42(10):78-82
通过对4根相同桩长、桩径、位于同一场地的灌注桩在竖向的拔力和压力作用下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黄土地基中的抗拔桩和抗压桩的承载能力和位移特性,并对抗拔桩桩周地表的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桩顶荷载作用下,抗拔桩桩顶上拔量大于抗压桩桩顶沉降量,当抗拔桩的上拔荷载大于1 100 kN后,侧阻力迅速退化。随着荷载的增加,抗拔桩上部侧摩阻力变化较小,而在桩身下部,侧阻增长较快。抗拔桩在2 900 kN的上拔荷载下,在距试桩中心3.667倍桩径处,地表仍有0.2 mm的隆起变形。  相似文献   

19.
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1 1根大直径超长钻孔桩 (其中 9根桩身埋设有测试元件 )的静荷载试验 ,对大直径超长桩受最大荷载为 2 4MN时的受力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及侧阻力、端阻力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分析了施工工艺、嵌岩深度、桩端高压注浆等因素对大直径超长桩承载力的影响。介绍了重载试验的特点和难点 ,给出桩周土层的分层极限侧阻力和极限桩端阻力 ,可为相同地质条件的桩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