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即一层或多层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借助某种相互作用力包覆在无机或有机颗粒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改善外核和内壳的不足,提高材料的光、电、磁、催化等特性。根据核和壳层的不同可划分出多种分类,且制备方法多样。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出多种优异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催化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但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还能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烧结等问题。该文综述了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简单阐述了其形成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即一层或多层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借助某种相互作用力包覆在无机或有机颗粒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改善外壳和内核的不足,提高材料的光、电、磁、催化等特性。根据核和壳层的不同可划分出多种分类,且制备方法多样。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呈现出多种优异的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在催化中,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不但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侵蚀特性还能有效减少纳米粒子的团聚、烧结等问题。该文综述了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简单阐述了其形成机理,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核壳结构碳材料属于纳米级中空介孔碳球,化学性质稳定,易于控制物质的贮存和释放,引起了研究者相当大的关注。简述了核壳结构碳材料的结构和外在特征,详细的介绍了制备核壳结构碳材料的合成路线,同时综述了核壳结构碳材料在多个领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核-壳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和应用潜能。通过核壳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合成,不仅能够整合核壳内外两种材料的优势,而且能够克服两种材料自身的不足,达到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和优化。近年来,核壳结构的控制已经成为了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上一个重要的方向,并在催化、生物、能源存储和转化等众多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控制壳层结构的状态,在纳米尺度上开展精确、系统的调控,从而实现对  相似文献   

5.
沈春妮  朱艳 《应用化工》2013,42(6):1145-1147
将纳米ZnO与其他物质复合,制备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使材料具有更多优异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光催化材料、光电子材料、抗紫外材料等领域ZnO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甘氨酸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合成溶剂热法制备了新型的胶体核壳结构α-Fe_2O_3。胶体核壳α-Fe_2O_3的结构单元(壳和核)是纳米盘状的α-Fe_2O_3,而纳米盘由α-Fe_2O_3纳米粒子组成。以制备的核壳结构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活性物质,组装成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电池在180圈循环时仍具有1437.2 m A·h·g~(-1)的放电比容量和1425.7 m A·h·g~(-1)的充电比容量,表明核壳α-Fe_2O_3胶体呈现出高的锂存储容量和倍率性能。独特的核壳状胶体结构,较大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和快速的锂离子扩散能力可能是该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微纳米核壳结构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延伸,已在生物、医学、化工与电子等众多领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作者介绍了目前以无机纳米粒子为芯核的核壳材料的制备现状,以及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核壳结构电池材料能从核心和壳体两方面产生协同作用,具有比容量高、氧化还原可逆性好、离子扩散速率高、成本低、安全性强等优点,在电池材料研究中有广泛应用。三元电池材料的核壳结构设计主要分为非电活性材料核壳结构设计、普通核壳结构设计、浓度梯度核壳结构设计、全浓度梯度核壳结构设计等;核壳结构三元电池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分为: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综述了核壳结构电池材料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性能,对核壳结构电池材料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简述了核壳结构正极材料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核壳结构光催化材料,其壳层可以阻止内核与苛刻的反应环境直接接触,起到铠甲的保护作用,而且核壳间具有较高的界面接触,增加了光生电荷的传输通道,核壳结构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笔者综述了纳米核壳材料的特点及银基的种类,并从银基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银基与半导体复合、银基与金属复合三个方面梳理了目前银基纳米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旨在更好地拓展研究思路,解决银基光催化材料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李霞  乔新洁 《硅酸盐学报》2019,47(7):1003-1007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的制备出了不同核壳结构NaYF_4基上转换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表征,探讨反应时间对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α-NaYF_4@β-NaLuF_4:Yb,Er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强,反应时间为24 h时,成功制备出尺寸约为50 nm的核壳纳米粒子,并且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六方相晶体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高,发光强度逐渐增强。活性壳α-NaYF_4:Yb,Er@β-Na Lu F_4:Yb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比惰性壳α-NaYF_4:Yb,Er@β-NaLuF_4纳米粒子的发光强度高,这得益于活性壳层包含敏化剂Yb~(3+),敏化剂可以吸收激发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核内的激活剂,从而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悬浮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工艺及设备,针对本体聚合法列举了釜管串联、环管-直管串联、釜-反应挤出3种组合形式的生产装置及工艺。对于不同的聚合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及对比。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非液滴内成核法、液滴内成核法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原理,重点讨论了乳液聚合法、无皂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细乳液聚合法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优缺点。针对包覆过程中产生的独立聚合物粒子、独立无机粒子,提出采用引发剂吸附在无机颗粒表面、采用反应性乳化剂和偶联剂处理无机粒子并控制单体用量;针对包覆多个无机粒子,提出采用聚合前超声空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全面地综述了复合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水解-沉淀法、表面接枝法、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原位聚合法。对制备方法进行了概括和评价,并简述了复合纳米二氧化硅在应用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溶液聚合与分散聚合两种方法,在硅胶载体表面实施了苯乙烯的接枝聚合,重点考察了聚合方法对接枝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本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分散聚合体系的接枝率明显高于溶液聚合体系的接枝率,最高可达47%(即47g/100g);除聚合方法之外,影响聚合物在硅胶表面接枝率的因素还有硅胶表面的双键含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种乳液聚合方式:间歇乳液聚合法、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根据实验结果和三种聚合工艺的特点,选出最适合的丙烯酸酯聚合方式;探讨了聚合温度、搅拌强度、软硬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乳液聚合法最佳;当体系聚合温度为80℃,聚合反应6h,搅拌速率为200f/min时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压敏胶;当软硬单体的比例大约为3:1时,压敏胶可达到最大剥离强度;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  相似文献   

16.
氯乙烯悬浮(本体)聚合用过氧化物引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乙烯(VC)悬浮(本体)聚合常用过氧化引发剂的合成方法,着重阐述引发剂与聚合动力学的关系以及聚合动力学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单一和复合引发剂条件下的VC聚合动力学,为优化引发剂体系、缩短聚合时间、提高聚合釜的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性氯化聚丙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雪茹  孙培勤  刘大壮  孙绍晖 《化工进展》2006,25(12):1386-1390
介绍了近年来水性氯化聚丙烯的研究进展。评述了水性氯化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如机械法、相反转法和化学改性法(包括乳液接枝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接枝聚合),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其在涂料体系中作为底漆和作为添加剂制备底面合一漆的应用情况;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poly(p‐dioxanone), by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with tin II bis(2‐ethylhexanoic acid) as the catalyst, was conducted by a new method in which programmed decreasing reaction temperature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or polymerization reactions perform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s in the 80–180°C range. In the novel method, the temperature was gradually reduced, as the reaction proceeded, to maintain a maximum polymerization rate and monomer conversion as the monomer was consumed.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at constant temperatures confirmed previous reports that the bulk polymerization of 1,4‐dioxan‐2‐one is an equilibrium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With increasing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the initial rate of polymerization increased, but the monomer conversion, reaching equilibrium, decreased. High conversions were obtained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long reaction times. Therefore, reduc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o ensure working conditions that guaranteed the maximum polymerization rate and monomer conversion, could optimize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ese conditions were calcul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equilibrium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kinetics. With our proposed method, a 71% conversion was achieved in half the time needed when the polymerization was performed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120°C. Similarly, a 78%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with our proposed method in only a third of the time employed when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80°C. Our method guarantees high conversions in shorter times and a gradual reduction of the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7: 659–665, 2005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官建国  谢洪泉 《弹性体》2013,23(1):85-92
前端聚合因具有简易、节能、反应速度快和独特的产物形貌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将前端聚合按照聚合方法分为3类:热前端聚合,光前端聚合和等温前端聚合,讨论了前端聚合的组成,综述了前端聚合的应用,前端聚合在功能材料、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和工业生产上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合成方法包括大分子反应法、共聚法、乳液聚合法、阴离子聚合法、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超声波法、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法等,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工业、涂料工业、污水处理、生物医药材料、工程材料等,并且展望了新的合成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