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MI-St-AN耐热改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聚氯乙烯(PVC)的耐热性能为目的,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型耐热改性剂。通过差热分析、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组成及其分布、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初步考察了丙烯腈的加入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交替共聚体系共聚合规律的影响。将合成的耐热改性剂用于PVC共混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高胶粉(High Glue Powder)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高耐热抗冲击ABS合金。首先通过调节SAN与HBS的质量比,选择了合适的ABS基体树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机硅及IP的用量对ABS合金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SAN/HBS的共混质量比以70:30为宜;少量有机硅的加入,大幅提高了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合金的耐热性略有下降;IP的加入,大大改善了合金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3.
耐热聚氯乙烯的合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淼  翁志学 《浙江化工》1999,30(2):11-13
研究了耐热聚氯乙烯(PVC)的合成工艺,考察了PMI用量及聚合温度对VC/PMI聚合技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VC/PMI/AN三元悬浮共聚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的选择角度,讨论了AN用量及聚合温度对此体系聚合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惠敏  吴梓新  陆懿  吕珏  揭元萍 《化学试剂》2011,(7):643-644,654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一种纤维素醚和聚乙烯醇(PVA)为复合悬浮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引发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苯乙烯(St)进行两元共聚.研究了单体中添加少量第三组分马来酸酐(MAH),以及不同气氛下反应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用元素分析、DSC、TGA、HPLC、Color View等手段进行了表...  相似文献   

5.
使用转矩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本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SMI)合金的相容性及熔融共混过程中的流变特性。SMI作为耐热改性剂,在合金中的质量分数最高为60%。结果表明:ABS和SMI有很好的相容性,合金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由于SMI塑化温度较高,共混过程中体系黏度远高于完全混匀的熔体黏度。提高共混温度有利于加速共混组分的分散,缩短体系处于高黏度状态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和N-取代马来酰亚胺三类耐热改性剂的合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N-苯基马来酰亚胺(SMN)、ABS高胶粉(HGP)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耐热ABS合金。研究了加工温度、剪切强度、SMN及HGP含量对产品耐热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为依据对产品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开发出二个耐热等级的高耐热ABS,其主要性能接近或高于市售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8.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马来酸单十二酯谰-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四元共聚物,将其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马来酸单十二酯镧的用量对共聚物组成、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共混物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来酸单十二酯镧的用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用量为9.5%时.且此共聚物的用量为 PVC 的20%时,所得共混改性 PVC 的维卡软化点比纯 PVC 提高了4.7℃,失重1%时的热分解温度比纯 PVC 提高了32.64℃,热分解50%时的温度与纯 PVC 相比提高约17 31℃,冲击强度、拉伸强度与纯 PVC 相比分别提高了1.62%和3.35%。  相似文献   

9.
耐热改性剂PMI合成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生泳 《广西化工》1998,27(1):33-37
介绍了目前耐热改性剂PMI的各种合成方法,认为以无机盐或有机盐和有机酸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较佳。  相似文献   

10.
PMI—St—AN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PVC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杰  黄志明 《中国塑料》1999,13(8):51-54
以PMI-St-AN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考察其用量对PVC耐热、力学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改性剂能明显提高PVC的耐热性能和拉强度,冲击性能略有下降,加工性能则随改性剂分子质量的降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的合成及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的乳液接枝聚合方法合成了以交联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为核,聚氯乙烯(PVC)直接为壳层的新型聚氯乙烯复合改性剂,用于通用聚氯乙烯的增韧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动态力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改性PVC材料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分布较窄;动态力学分析显示;改性剂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改性剂与PVC基体问的相容性;当改性剂加入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50/50)时,改性PVC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VC的5倍。  相似文献   

12.
从共混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添加无机填料及耐热性聚氯乙烯(PVC)树脂等方面总结了提高PVC耐热性的主要方法,并对各种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木塑复合材料的独特优点,使其需求迅速增长,很多国家正着手建立本国的木塑工业体系。总结了国内外在PVC木/塑复合材料挤出发泡研究上取得的进展,分别从木粉处理、配方、成型工艺及成型设备等关键技术上介绍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研究取得的成就。并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PVC木/塑发泡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内核,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氯乙烯(PVC)、PMMA/PVC为壳层的纯丙烯酸酯(ACR)和PVC改性ACR乳液.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纯ACR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进一步包覆PVC后形成疏松外层.考察了不同结构ACR与PVC共混物的相态结构、抗冲性能和断面形貌,发现用PVC部分或完全替代PMMA壳层的改性ACR在PVC基体分散良好,具有与纯ACR相当的增韧PVC作用,冲击断面呈现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二烈  李响  杨亮  徐晓楠 《塑料》2004,33(5):52-54
在目前使用的普通硬质聚氯乙烯冲击改性方法中,传统的冲击改性方法虽然提高了型材的冲击强度,但是耐候性能不过关。研发了相应的ACR方法,提高型材冲击强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材料的耐候性能,采用该方法生产的异型材各项性能指标都超过相应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四种硬质PVC低发泡挤出成型工艺原理,介绍了国内外该项生产技术的现状,以硬质PVC芯层发泡管和发泡板材为实例阐述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IM),并用其增韧聚氯乙烯(PVC)树脂。采用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MA测试了AIM的乳胶粒子尺寸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对PVC/AIM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分析表明:当PVC/AIM=100/8时,通过调节AIM交联剂含量和粒子尺寸,可以使PVC/AIM共混物冲击强度达到1443J/m。  相似文献   

18.
杨敏  潘明旺  万林战  张留成 《塑料工业》2002,30(4):46-48,51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借助于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法,透射电镜,IR,DSC考察了ACR共聚物乳胶粒径,核壳结构,组成变化及玻璃化转变。发现层单体比对缺口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缺口冲击强度随着核层橡胶相质量的增加而明显上升。此外还考察了复合乳化剂使用的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冲击样条断面的形貌特征。这种ACR与PVC共混后能显著提高其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纳米SiO2(DNS-2、RNS-D、DNS-3)对PVC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①DNS-2和RNS-D均能提高试样的冲击强度,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②DNS-3使试样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降低;③DNS-2、RNS-D和DNS-3均能提高共混料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胡晓丽 《当代化工》2017,(12):2603-2605,2609
对PVC发泡板及PP塑料盒在室内植物墙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PVC发泡板主要应用于布袋式和毯式植物墙构建时的植物后背载体结构,而PP塑料主要应用于盒式植物墙和模块化植物墙的模具开发应用。因两种化工材料具有轻型、防腐、耐酸耐碱、抗老化、防紫外线等优良特性在植物墙的不同施工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立体绿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两种化工材料在立体绿化行业尤其是垂直绿化和植物墙的工程建设中需求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