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包覆型导电填料的制备及在防静电陶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化硅粉体为载体,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了ATO包覆氧化硅导电粉.对比了该导电粉与ATO在防静电陶瓷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以包覆型导电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防静电陶瓷能够大大地减少ATO的用量,其中包覆物加入率为12.5%、25%、50%、75%和100%的ATO包覆氧化硅粉体加入陶瓷后分别能节省大约66%、40%、35%、30%和25%的ATO用量.  相似文献   

2.
锑掺杂氧化锡包覆氧化硅导电粉的制备及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化硅粉体为载体,用非均匀成核法制备了锑掺杂氧化锡(antimony-doped tin oxide,ATO)包覆氧化硅导电粉.用电阻测试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覆物加入量由二氧化硅用量的12.5%增加到100%时,包覆层厚度也从110 nm增加到600nm.ATO包覆氧化硅粉体的电阻率随处理温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同条件下制备的ATO基本一致,其中包覆物加入量为100%,75%,50%的ATO包覆氧化硅粉在500~1200℃热处理后的电阻率低于200Ω·cm,1 100℃热处理后的25%包覆物加入量粉体的电阻率仅为99.9 Ω·cm.包覆物加入量为12.5%的包覆粉体的电阻率由1 100℃处理后的120.6 Ω·cm上升到1 200℃处理后的超过20 MQ·cm,这是因为包覆层较薄,在高温处理过程中包覆层上颗粒长大并收缩而使包覆层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新生态锰氧化物作为吸附剂,对硫酸锰溶液深度除钼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锰溶液的质量浓度、溶液的pH、吸附剂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新生态锰氧化物吸附除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1.0~3.0、除钼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新生态锰氧化物悬浮液中锰氧化物质量浓度为20g/L和加入量大于13.5 mL/L的条件下,除钼后硫酸锰溶液的残余钼质量浓度均低于0.015 mg/L,完全达到生产无汞碱性锌锰电池专用电解二氧化锰的要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生态锰氧化物的除钼效果远优于粉体锰氧化物.  相似文献   

4.
以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浆料为包膜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子试验等方式,以产品电阻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SnO2包膜量、pH、包膜温度及包膜时间等包覆ATO的相关工艺条件,确定了导电钛白粉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导电钛白粉配制的水性环氧导电涂料,其涂膜性能与进口导电钛白粉制备的涂膜相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岭土表面包覆二氧化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岭土为基体,利用硫酸钛水解,在高岭土表面形成一层二氧化钛而制成高岭土/TiO2的复合粉体。探讨了高岭土/TiO2包裹机理;进行了高岭土/TiO2包覆量的理论计算;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高岭土颗粒表面包覆二氧化钛的工艺参数,重点研究了悬浮液浓度、反应温度及搅拌速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悬浮液浓度为5%、反应温度为80℃及搅拌速度为600r/min条件下可制备出包覆效果良好的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6.
包覆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光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酸钠水解生成的无定形氧化硅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表面包覆,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加料速度和热处理条件对纳米TiO2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80℃~95℃,pH 9~10,加料速度1.0 mL.m in-1~1.2 mL.m in-1反应时,所得的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适当的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纳米TiO2的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MA)包覆SrAl2O4:Eu2 ,Dy3 (SAO:ED)发光粉各元素的电子结合能,提出了界面配位键合的包覆机制.探讨了包覆参数溶剂种类、反应温度、溶液pH值及反应时间对包覆后MA/SAO:ED复合发光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为30℃,溶液pH=9.0,反应时间为6 h时,制备的MA/SAO:ED复合发光粉的光致发光性能最优,在363 nm得到最大激发,在512nm得到最大发射,发光强度最大.除了初始亮度略有降低以外.MA包覆层并不影响MA/SAO:ED发光粉的余辉特性.  相似文献   

8.
用湿化学共沉淀法,以SnCl4.5H2O、SbCl3 TiO2粉体等为原料,制备了电导率较好的ATO/TiO2复合导电粉,其体积电导率可达3.13×10-2(Ω.cm)-1,优化的工艺参数为:m(SnO2)∶m(TiO2)=25%、Sb的掺杂量m(Sb2O3)∶m(SnO2)=15%、包覆温度为60℃、pH值为2.0、搅拌速度为90 r/min、热处理煅烧温度为500℃。  相似文献   

9.
徐秋红  刘明  李大枝  曹允杰  常照荣 《应用化工》2006,35(7):504-506,513
通过自制的连续式反应器,采用湿法合成和添加新型辅助试剂氨水的方法合成了β-Co(OH)2,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NaOH溶液的浓度、CoSO4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流速以及洗涤方式等反应参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pH=10.50,反应温度为90℃,NaOH溶液的浓度为4 mol/L,CoSO4溶液和氨水溶液的流速分别为50 mL/h和31 mL/h,选择50℃的蒸馏水进行洗涤。该方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溶液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芳醚砜酮(PPESK)微纳米纤维膜,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分别对纤维膜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正交试验对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对纤维直径影响由大到小的工艺参数依次为:溶液浓度给料速度纺丝电压。纤维直径最小的工艺条件为:溶液浓度19%,纺丝电压10 k V,给料速度为0.04 mm/min。对纤维膜拉伸强度影响由大到小的工艺参数依次为:给料速度纺丝电压溶液浓度。纤维拉伸强度最大的工艺条件为:溶液浓度24%,纺丝电压14 k V,给料速度0.04 mm/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实验法,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及光电子能谱仪等检测手段对包膜后二氧化钛的白度、消色力及吸油量进行分析,对影响硅铝包膜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了二氧化钛表面包覆SiO2及Al2O3的最优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硅包膜时搅拌速度450 r/min,反应温度75~80℃,中和时间80~100 min,熟化时间90 min;铝包膜时搅拌速度500 r/min,反应温度60~65℃,终点pH 7~8,中和时间150~180 min,可以得到均匀、致密的硅铝氧化物包膜层。  相似文献   

12.
软锰矿经还原焙烧酸浸提取锰后,渣中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超过60%,而且其他杂质较少,是较好的含硅原料。采用在常压下用氢氧化钠溶液浸出软锰矿酸浸渣中硅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和液固比等因素对硅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影响硅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钠浓度。当反应温度为120 ℃、液固比(溶液体积与软锰矿酸浸渣质量比,mL/g)为2∶1、反应时间为5.5 h、氢氧化钠浓度为20 mol/L时,硅的浸出率达到70.9%。  相似文献   

13.
在100 mL 8 mol·L-1硫酸溶液中,核桃壳加入量为9 g,核桃壳颗粒度为100目,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硫酸改性核桃壳.硫酸改性核桃壳对Cr(Ⅵ)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详细探讨了硫酸改性核桃壳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废水pH值、Cr(Ⅵ)离子浓度、硫酸改性核桃壳用量、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和提高汽车支架类零件常用的AZ91D镁合金表面耐蚀性能,采用两步法在其表面电沉积Ni-SiO_2复合镀层。设计了正交试验,以SiO_2质量分数和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施镀工艺参数的影响主次顺序,并得到最优施镀工艺参数为:镀液中SiO_2颗粒质量浓度20 g/L、电流密度8 A/dm~2、超声波功率300 W、镀液温度55℃。结果表明:采用最优施镀工艺制备出Ni-SiO_2纳米复合镀层,其表面平整、致密,腐蚀均匀,腐蚀速率为65 g/(m~2·d),明显低于镁合金基体的96 g/(m~2·d)。Ni-SiO_2纳米复合镀层能够提供有效的表面防护,改善和提高镁合金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磷化是应用于钢铁件涂料涂装工序间防锈和增大涂料与钢铁件附着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四合一”磷化处理液的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磷酸200 mL/L,氧化锌35 g/L,氟锆酸钾2.0 g/L,钼酸钠2.0 g/L,植酸25 mL/L,硝酸10 mL/L,柠檬酸2.0 g/L,硝酸镍1.0 g/L,O...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SiC coating on carbon fibers is presented. The SiC coating was generated from the reaction of silicon monoxide (SiO) with a pyrolytic carbon (PyC) layer deposited on the fibers. The influence of holding time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iC layer was discussed. The oxidation behaviors of the uncoated and SiC coated carbon fibers were compar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iC coating was evaluated. With increased reaction time, the SiC coating becomes thicker and its surface becomes rough.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arbon fiber was improved by the SiC coating. The initial oxid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SiC coated carbon fiber is about 200 °C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ncoated carbon fiber. The growth of the SiC coating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indirect reactions of SiO with PyC in the SiO/SiC/C system, in which silicon is considered a critical intermediate product.  相似文献   

17.
以氟硅酸为硅源、氨水为氨解剂,制备合成了高质量的纳米白炭黑及高浓度氟离子溶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加料方式、陈化时间及洗涤条件等因素对合成白炭黑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40 ℃下,分8次向氟硅酸中快速倾入氨解所需的氨水,直至体系的pH为8~9,陈化1 h,抽滤、水洗后再用少量乙醇润洗,抽滤、放置挥发后再在110 ℃下干燥2 h。所得白炭黑的粒度为89 nm 和322 nm,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大于93%,比表面积大于 200 m2/g。所得溶液中氟离子的质量浓度可达90 g/L以上,有利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铁碳微电解法处理水基切削废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桥  张秀玲  连建肖 《上海化工》2009,34(11):15-17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对水基切削废液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废液CODCr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的工艺处理条件:常温下,当铁碳投加量为0.6g/mL、铁碳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0min、pH值为1时,水基切削废液CODCr去除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19.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以自制的磷钨酸/二氧化硅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相转移催化剂的情况下,用w(H202) 30%的H2O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次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化工艺为磷钨酸负载量30%,磷钨酸/二氧化硅用量1.20 g、草酸0.18g,H2O2 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