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氧枪是氧气预吹转炉的重要设备。双流氧枪是80年代氧枪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单流道双流氧枪具有炼钢和燃烧CO的双重性能。应用单流道双流氧枪,氧气管路、阀门、仪表及氧枪滑道系统可不必改造,投资少、上马快,经济效益显著。单流道双流氧枪,1985年8月1日在鞍钢1号150 t转炉投入工业性试验,1986年1月在鞍钢2座50 t转炉上推广应用至今。在生产中取得了化渣快、吹炼时间短、去除P、S效果好、枪龄高、废钢装入量提高17 kg/t、钢铁料消耗降低2.8 kg/t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4.
5.
200t提钒复吹转炉氧枪喷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攀钢西昌钢钒200 t提钒复吹转炉在底吹布置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顶吹氧枪喷头的结构来增加熔池搅混能力的问题,采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在顶吹流量一定的条件下优化了氧枪喷头尺寸参数(包括喷孔夹角、喷孔数和马赫数Ma),并进行了工业性应用。结果表明,反映熔池搅拌能的混匀时间随喷孔夹角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在喷孔夹角为12°时最小;反映熔池液面活跃度的1/3大波波高随喷孔夹角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在喷孔夹角为12°时最大。5孔喷头混匀时间比4孔减小1.88%,波高减小3.35%,熔池中死区增大。Ma数为2.10和2.20的喷头比Ma数为1.99的喷头混匀时间分别减小7.36%和14.31%,波高分别增加8.68%和14.57%。3种参数对熔池搅拌影响程度的排序为Ma数>喷孔夹角>喷头孔数,且在底吹流量低时更为显著。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底吹效果差时优化喷头(4孔喷孔夹角为12°,Ma数为2.10)的应用加强了熔池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使半钢残w([V])降低18.8%,残钒合格炉次(不大于0.05%)比例提升26.7%,钒渣w((V2O5))增加了6.5%,w((TFe)) 降低了6.6%,达到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535型氧枪喷头的结构及主要设计参数,通过535型氧枪喷头与435型氧枪喷头在攀钢120t转炉上工业试验表明,535型氧枪喷头供氧强度大,寿命高,有利于缩短冶炼时间和来渣时间,减少终渣TFe含量,冶金效果优于435型氧枪喷头。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为减少或避免氧枪粘枪情况的发生,提高氧枪寿命,本钢炼钢厂采用锥体氧枪进行生产,实际生产情况表明喷头寿命可增加50%,氧枪枪管寿命可增加10%,锥枪枪体可满足氮、氧、水等介质参数要求,粘渣后基本可自行脱落,较直枪生产安全性更高,并且成本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转炉氧枪喷头会随枪龄的增加发生不同程度的侵蚀,为了探究氧枪喷头侵蚀程度对超音速气体射流吹炼特性的影响,建立了120 t转炉及超音速氧枪的三维全尺寸几何模型,研究了氧枪喷头不同磨损角度对气体射流特性、熔池速度及壁面侵蚀的影响。发现随着磨损角度增加,射流速度衰减加快,射流核心区长度缩短,同一等速线长度缩短,射流中心最大速度和最大速度点距中心距离增大。射流动压衰减速度随磨损角度增加而加快,磨损角度由0增至20°,距喷头端面1.5 m处最大动压减小了14.84%,14 000 Pa等压线包围面积由0.038 m2减小至0.002 m2。钢液面处高速区面积随着磨损角度增加而减小,死区面积随着磨损角度增加而增大。熔池纵截面高速区域主要分布在冲击凹坑和底吹元件附近,低速区域主要分布在熔池底部,死区主要分布在熔池底部中心和炉壁下部区域。当熔池深度小于0.6 m时,顶吹气流对熔池的搅拌起主要作用,磨损角度增加,熔池搅拌能力变弱,熔池横截面高速区面积减小,低速区和死区面积增大;当熔池深度大于0.6 m时,底吹气流对熔池搅拌起主要作用,高速区面积基本不变。渣-金作用区域和底吹流股附近流体湍动能较大、壁面剪切应力较为集中,该部位耐火材料侵蚀严重。熔池壁面附近流体湍动能和壁面剪切力随磨损角度增加而降低,转炉炉衬侵蚀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