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水土流失方程原理,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江门市水土流失信息进行准确提取,并分析不同植被覆盖、地形坡度和降水条件下区域水土流失规律特征。结果表明:江门市水土流失以微度为主,占区域面积的72.23%,其他强度水土流失分布均不足10%;该市年均侵蚀模数为208.46 t·km~(-2)·a~(-1),流失量为200.65万t;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特别是40%~50%植被覆盖的乔木林下,水土流失严峻;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正向相关,并且坡度在15°~25°的地带水土流失量最大;区域降水量与输沙量具有高度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栅格技术进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过程和方法。首 先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分类和植被覆盖度的计算,然后利用地理 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中GRID工具进行各类水土流失因素图的空间分析,估算各县或小流 域的水土流失强度,并计算各种强度下的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DEM岷江流域都江堰区域河网水系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岷江流域都江堰区域为试验研究对象,论述常用的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河网水系的方法和原理.采用1:25万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应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河网水系提取.并对研究区域提取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河网提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为GIS在河网提取方法研究方面提供了更加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5.
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按其研究尺度划分,可以分为坡面、小流域和区域三类。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土流失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坡面和小流域的。分析和总结了水土流失研究的现状,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进而提出了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可以以小流域水土流失因子及其格局与水土流失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基础,根据小流域一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尺度转换特征来推测区域尺度上水土流失的现象和过程;在进行区域水土流失地形因子的研究时,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即建立不同尺度下的地形指标选取依据,不能所有的尺度下都采用相同的地形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某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通过RUSLE数学模型实现水土流失量计算,并提取了土壤侵蚀强度图,提高了水土流失调查工作效率和精度,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依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RS技术,通过计算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因子,研究了粤东地区崩坎水小流域2011年和2021年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崩坎水小流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由2011年的2.157减少为2021年的1.958,流域内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和极敏感区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变化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其次是坡长坡度因子,总体而言,2021年流域内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增大,坡长坡度因子减小,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随之下降,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洪水淹没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哲  肖旎旎 《吉林水利》2014,(6):30-32,37
洪水作为自然界较为贫乏的灾害之一,对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破坏。近年来,随着3S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GIS模型的发展,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来模拟并预测洪水淹没场景,计算淹没区范围,成为研究洪水灾害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襄阳某地为例,利用arcgis软件与DEM高程模型相结合,计算洪水淹没区面积,指导当地居民合理、安全的安排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覆盖度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遥感影像判读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大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简要介绍了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的方法。基于遥感与实地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ODIS时序数据融合高分遥感数据的方法,以湖南省蓝山县为试验区,对植被覆盖度因子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植被覆盖度因子的结果较理想。提出的植被覆盖度因子提取方法对今后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3S技术的流溪河流域水土流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IS和RS技术为支撑,选取广东省流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SLE),综合考虑降雨、植被、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等因子,对区域内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对比分析研究区内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3D GIS的计算水库淹没区范围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库淹没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传统基于二维的水库淹没区范围和基于 DEM 模型的水库淹没区范围 2 种计算方法的不足,及它们计算水库淹没区范围存在误差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 3D GIS 的计算水库淹没区范围的算法,并列举了所提算法用来计算水库淹没区范围的基本流程,论证了该算法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在实践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河道水土流失变化情况,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提出基于ArcGIS的河道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方法。采集河道遥感影像导入ArcGIS平台,通过几何校正、影像镶嵌、大气校正、云层处理、波段融合,预处理遥感数据,计算植被指数、坡度因子、水体指数、建筑指数、差值和比值植被指数、裸土指数、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叠加影响因子归一化值,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强度,监测各个强度等级的土地面积变化。并以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河道为例,采集2016、2018、2020和2021年遥感数据,借助ArcGIS平台输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图。结果表明,河道水土流失微度面积增加,总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治理工程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GIS技术手段模拟区域水文分布状况及信息提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DEM基础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工具,对流向、河网累积值、河网水系、流域面积等水文信息进行了提取,着重对河网提取阈值的选择作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河网阈值逐渐增大,河网密度逐渐减小,二者具有幂函数关系;河网阈值为2000时,提取的河网水系其长度、流域面积及空间分布与县域内实际水系相符合;河网阈值大于4000时,河网密度与空间分布变化幅度趋于稳定,提取的河网水系可用于宏观规划及把控等方面.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河网水系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利用Arcview/Arcinfo和Erdas软件,以大汶河流域雪野水库近年的TM影像为基础资料,结合GIS和RS的应用原理分别进行了水库库区矢量和栅格文件的处理,分析了基于RS和GIS技术的水库水域面积的提取方法。通过水库库面积提取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准、效率高的优势,为水库作更进一步的水文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张伟 《人民黄河》2004,26(5):37-38,4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GIS空间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是获取地形要素的重要手段。以栅格数字高程模型为基本信息源,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及其面向对象的二次开发环境Avenue为技术平台,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地貌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以丘陵沟壑区为样区实现了沟间地、沟坡地和沟底地等基本地形因子的自动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DEM提取基本地貌类型速度快、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的土石坝监测系统基于GPS与网络传输技术,以土石坝变形体为监测对象,对其在时空域的变形信息实施实时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存储、计算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同时通过系统的预警功能模块设置预警值,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位移比较,如超过预警值就进行声音和短信报警以便大坝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及时地对险情做出反应,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郑楠炯  陈红梅 《吉林水利》2021,(6):50-52,57
洪水淹没范围是洪水影响的直接反映,也是洪水影响评估的基础.利用GIS工具将河段洪水水位转换为三维栅格水位,与区域的DEM进行淹没分析,结合河岸堤防高程修正,便捷地得到洪水影响范围,可以作为超标准洪水预案、洪水淹没影响评估等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1车载GPS系统概述车载GPS系统是由GPS接收机及电子地图组成的车载导航定位测速应用系统,目前主要分为跟踪系统和导航系统。前者主要为车辆防盗、监控管理和后定位。后者主要是自主导航,实时获取车辆位置、速度等空间信息,引导司机最快到达目的地,并以图像、语音等多媒体方式进行人机交互。其提供的位置坐标、路线、偏航距离及信息报警等数据,及全天候应用的时效为车载GPS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功能支持与应用便利。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已有水土流失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方法:把降水量、土壤可蚀性、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主要指标,以径流场小区观测数据为样本,计算各指标的贝叶斯概率表,然后利用遥感、G IS等技术提取基本评价单元的评价指标参数,根据贝叶斯概率表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等级。以鄂东大别山区为例进行了水土流失评价,其结果与专家规则法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水土流失评价方法更合理、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