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嘉庚建筑"承载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红 《中外建筑》2006,(3):57-58
嘉庚建筑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具有人文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建筑形式上来说,嘉庚风格建筑既具闽南红砖民居特征,又有西洋风格,它把闽南红砖民居与欧式建筑融合起来,将闽南传统的翘檐屋顶和欧式建筑的造型柔和在一起,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嘉庚建筑的人文精神也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包括多元文化兼容的创新实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构成与“诚毅”、爱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嘉庚建筑是爱国、为民的嘉庚精神的一个载体,也是一个特殊时代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3.
将闽南嘉庚建筑的形成过程置于整个闽南发展的历史背景中,以中西文化碰撞和融合作为基础,最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点、自成一体的建筑体系,以历史全貌的方式回顾嘉庚建筑整个形成脉络,再结合几个实际设计项目,对嘉庚建筑的形制特点以及文化成因进行论述;最后针对嘉庚建筑所面临的继承和发展的方向和对策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立面的全面调查,从立面砖石材料、砌筑工艺、组合方式等方面,分析近代嘉庚建筑砖石组合及其与传统闽南砖石技艺的传承关系,并进一步总结嘉庚建筑砖石组合特征,旨在从传统的砖石组合中获得启示,为建筑设计及立面造型表达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小钦 《福建建筑》2001,(B10):3-7,14
回顾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的背景及过程、重点介绍厦大三大嘉庚楼群、从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处理、材料选用等角度出发,对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进行剖析。旨在唤起人们对类似于嘉庚建筑的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吴小钦 《华中建筑》2004,22(B07):154-158,163
回顾陈嘉庚创建厦门大学的背景及过程,重点介绍厦大三大嘉庚楼群,从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空间处理、材料选用等角度出发,对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进行剖析。旨在唤起人们对类似于嘉庚建筑的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理论早已被广大建筑学者和从业者所熟知,但将其理论付诸于建筑设计过程并予以实施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闽南地域建筑文化的叙述,思索现代建筑如何实现地域性的经典理念,并结合若干新闽南建筑实例的探究,表现笔者对于新闽南建筑风格设计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厦门嘉庚建筑是闽南建筑文化的创造性杰作,其建筑中蕴含着许多适应厦门湿热气候的建造经验。本文从校园选址布局、建筑空间特征、材料及构造三个方面分析厦门嘉庚建筑中采用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总结适应当地气候的建筑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9.
侯艳芳  侯婷婷  李婷婷 《砖瓦》2022,(2):31-32,35
闽南古厝是闽南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有着极其浓烈的地域特色.在闽南古厝的传承中,"红砖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砖厝的建筑风格不仅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红砖文化"不只是闽南古厝建筑特色发展与成就的概括,它也代表了闽南人坚韧豁达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潮影响下,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设计中,吸收了西方建筑师“中国化”建筑的设计理念,并融入闽南地方建筑元素与技术工艺。通过深入解读历史资料,从经济实用观念、地方匠师的广泛参与、近代华侨的文化复兴意识等方面,分析嘉庚建筑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古建筑装饰多源于晚清时期福建的漳州、福州地区,有明显的闽南风格,其中台湾地区的寺庙建筑最具代表性,以装饰繁丽,追求精巧著称,与江南古建筑装饰有诸多异趣,文章先从两地装饰风格的差异谈起,并探讨引起差异的原因,再介绍近年来台湾地区古建筑装饰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情况,以期对国内该领域工艺的保护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酒店类建筑是广州近代商贸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起于外资酒店类建筑,并引发民族资本酒店通过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建筑科学和建筑管理促进广州传统旅舍类建筑向西方先进酒店类建筑演变。文章通过梳理广州近代酒店类建筑的发展脉络,总结其特征,为当代酒店类建筑的发展以及广州近代商贸类中的酒店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朱育萱 《山西建筑》2012,38(20):15-16
从楚文化和古代楚建筑中解析楚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尝试将楚建筑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从浪漫主义和沉稳庄重两方面探索了楚建筑在现代的发展方向,对楚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博佳 《山西建筑》2006,32(1):26-27
介绍了以往商业建筑的模式,从形态、风格及广告设置形式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商业建筑外立面的变化,以促进商业建筑的发展,全面提升建设设计水平,从而改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两广南部。广义的岭南,还应包括闽南及台湾岛,大致与华南地区相同。从古建筑的角度分析,岭南古建筑有两大体系,即粤江流域系和闽南系,其中粤东潮汕地区及台湾受闽南影响较大,均属闽南系。两系虽有其差异,但在古代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同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其共性。与北方古建筑相比,首先是脊饰的巨大差异。岭南古建筑中最突出的即是脊饰,其装饰题材与风格,流露出显著的地方特色:基调豪放、内容丰富、精雕细刻、装饰华丽、色彩鲜艳,使砖雕、石雕、嵌瓷与陶塑、灰塑熔于一炉,成为南国古建筑的一支奇葩,为世人所称道,有“可代天工”之誉。岭南古建筑脊饰的发展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包括影响脊饰内容的文化因素、生活方式与风俗、文化圈特征和地理经济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周倜 《城市建筑》2014,(23):3-4
新海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融入了西方建筑文化,同时以细腻和精致的审美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本文试以上市尚同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对新海派公共建筑在总体布局、立面风格和符号语言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世贤 《山西建筑》2007,33(33):60-61
通过华友综合楼项目工程具体说明建筑位置对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并根据建筑物所处具体位置、建筑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提出了以"门"为其建筑造型的理念设计,强调了建筑物的竖向线条,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刘大平  孙尧 《华中建筑》2014,(2):105-108
文章从中东铁路重镇横道河子历史街区的规划布局入手,探讨了自然条件对其规划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平面路网的树枝状格局特点,总结了街区空间开敝有序的特色,又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对横道河子镇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形态分类,从木构建筑和砖构建筑的细部处理探讨了俄罗斯民族风格对其的影响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横道河子镇的街区规划布局与建筑形态是时代发展、城市历史及民族审美倾向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贾志峰 《山西建筑》2010,36(27):11-12
讲述了台湾建筑的来源,介绍了台湾建筑的发展情况,着重对20世纪中叶以后各个时期台湾建筑特色作了说明,最后指出台湾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与大陆建筑同根同源,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