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资源再生》2022,(3):3-4
<正>3月10日,包头铝业新建20吨蓄热式熔炼炉正式投料,标志着包头铝业再生铝业务全面启动。再生铝产业具有节能、环保等优势,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我国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发展再生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包头铝业现有电解产能131万吨,在某些合金铝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部分再生铝,不仅能提高企业合金化盈利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周边工业园优势,将部分再生铝合金液直接外售,实现再生铝保级使用。  相似文献   

2.
再生铝熔炼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小型的坩埚熔炼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反射炉熔炼,目前国内最大的熔炼铝反射炉已经达到5 0吨以上,而且炉型也趋于多样化,并且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但是,在现代化的熔炼炉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众多的小型再生铝厂仍然使用原始的坩埚炉熔炼铝合金,因此,对坩埚炉熔炼铝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再生铝熔炼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小型的坩埚熔炼发展到今天的大型反射炉熔炼,目前国内最大的熔炼铝反射炉已经达到50吨以上,而且炉型也趋于多样化,并且正在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但是,在现代化的熔炼炉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众多的小型再生铝厂仍然使用原始的坩埚炉熔炼铝合金,因此,对坩埚炉熔炼铝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铝熔炼炉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熔体质量,在对某厂蓄热式铝熔炼炉热平衡测试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铝熔炼炉模型,提出了优化准则。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铝熔炼炉燃烧器不同水平夹角下铝液和炉膛的耦合物理场进行了仿真优化。经过对不同燃烧器水平夹角下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器水平夹角为90°时,铝熔炼炉能获得最佳的熔炼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的圆形铝熔炼炉,结合铝熔炼炉熔炼过程的特点,在铝熔炼炉热平衡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铝熔炼炉数学模型,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实现燃烧空间和熔池的耦合物理场的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不同旋流数对铝熔炼炉熔炼过程的影响,依据提出的优化准则,确实旋流数大于0.6时能够获得最佳的熔炼性能。  相似文献   

6.
双室反射炉是一种熔炼再生铝合金的专用设备,因其有能耗低、烧损率低、金属回收率高的优点,故被欧美一些再生铝企业广泛采用。但由于各国之间的技术壁垒,我国对双室反射炉很少了解。 双室反射炉,顾名思义就是由两个熔炼室组成的熔炼炉,其炉型有多种形式,但一般都是两个熔室,即内熔室和外熔室,两室之间有专门设计的通道,供铝液循环之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方便地获得蓄热式铝熔炼炉的热效率及其他技术指标,评价其热工特性,以期找出进一步加强热能利用管理和提高热能利用率途径,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以统一建模语言UML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蓄热式铝熔炼炉热平衡计算软件的用户需求模型、静态模型、动态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终开发了蓄热式铝熔炼炉热平衡计算软件。并以某厂的蓄热式铝熔炼炉热平衡测试为实例进行热平衡计算,分析其计算结果,提出了提高铝熔炼炉热效率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铝熔炼炉生产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采用这种方式开发软件,优化了开发过程,提高了软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优化铝熔炼炉的性能,针对现有的蓄热式圆形铝熔炼炉,在建立合理的铝熔炼炉基本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耦合用户自定义熔化模型和氧化烧损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实现燃烧空间和熔池的耦合物理场的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不同固液区和不同孔隙率对铝及铝合金熔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铝熔炼炉的熔炼现象,可运用该模型进行铝熔炼炉熔炼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同时获得了固液区和孔隙率对熔炼参数影响规律:铝液温度在固液区上升缓慢,而离开固液相线时,铝液温度上升速度加快,炉膛温度和氧化层质量随着熔炼时间分别呈周期性增加和呈抛物线增加;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铝液温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9.
熔铝炉设计和炉衬材料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铝熔炼炉炉型的改进,炉村和炉衬部件设计原则及新型耐火材料的应用,铝熔炼炉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铝熔炼炉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熔体质量,根据影响熔炼性能的特性要因,运用正交表安排数值模拟方案,通过田口方法进行铝熔炼炉的工艺参数优化,得到最优的铝熔炼炉工艺参数组合,并对最优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达到了节源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电磁搅拌(EMS)技术在铝熔炼炉和静置炉的铝水搅拌中的应用已是成熟和成功的技术,本文概述了ABB公司自动化系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省成本的贡献。 自从1968年ABB公司向美国凯撒铝和化学公司提供第一台铝熔炼炉的电磁搅拌装置以来,目前在全世界已有100多台铝熔炼炉电磁搅拌装置在全世界运行,电磁搅拌装置明  相似文献   

12.
应用Fluent软件对熔炼炉中精炼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氮气口的位置变化对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影响很大。通过增加进气口可以改善型腔中铝液流动,使熔炼炉中氮气的分布更为均匀。氮气与铝熔体的接触面积得到了有效的增大,降低了铝液中氧化物颗粒数,使得铝箔产品品质提高。氮气流的搅拌作用促进了铝液成分和温度均匀,节约了熔炼所消耗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再生铝产业是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铝生产国和消费国,再生铝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的主渠道之一。中国再生铝产业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亟待产业升级的领域。我国是全球铝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巨大的需求使得我国在回收利用废铝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入世十年,中国再生铝产业发展迅速,再生铝生产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国家在限制原铝产能规模的同时,对再生铝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再生铝已成为我国铝工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生铝行业现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推动下,掀起了再生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再生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国内、外再生铝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指出再生铝产业的优势和我国发展再生铝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我国再生铝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国再生铝生产工艺流程,全面分析了我国铝再生的冶金质量现状和不足之处,指出了净化变质是制约我国再生铝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认为要使我国再生铝生产上新台阶,就必须加大技改力度,加大新工艺新设备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再生铝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行业发展状况的考察、跟踪与研究,概述了我国再生铝行业的生产产量、废铝进出口、国内废铝回收等情况,分析了我国原铝供应和原铝消费情况、国家有关政策等对再生铝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全面地剖析了我国现行再生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铝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预测我国到“十二五”末,再生铝产量有望达到600万吨/年,再生铝产量年均以8.4%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7.
铝耗、能耗和环保,是制约当前再生铝合金生产技术发展的3大瓶颈.选择和采用先进的熔炼设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公司新建的再生铝项目,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工艺设计,主要设备均由国外引进,其中2台由德国LOI公司生产的60 t双室熔炼炉是国内首次整套引进该类熔铝炉.双室炉将传统反射炉用隔墙分为加热室和废料室两个炉室,是在侧井反射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优点是废气排放低、节能、金属损耗低、生产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再生铝的熔炼.这两台双室炉经过联动试车和试生产的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介绍了铝的发展过程及其优势特点,对大力发展再生铝产业的好处和意义进行了比对;并分析了我国再生铝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和世界发达国家再生铝产业方面的差距,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观点;同时指明再生铝是铝工业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资源,应快速高效率的发展我国的废铝回收与再生行业,全面打造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9.
《资源再生》2022,(9):58-60
<正>[装备名称]广东巨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晨装备”)“再生铝绿色化熔炼熔铸成套装备”包括弥散式蓄热燃烧系统、水浸式铸锭机系统、全自动码锭系统。[装备创新性]巨晨装备经过近两年的市场调研,作为再生铝熔铸行业整厂装备一体化供应商,一直在装备制造与信息化研发的道路上持续精进,专注于废铝前处理装备、熔炼炉、铸造、铝灰处理、环保除尘及辅助装备等单体及整厂装备的设计、研发与制造、改造,加持装备信息化和系统智能化,提升装备的综合处置能力及一体化交付能力,赋能铝熔铸行业信息化、自动化、绿色化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铸造》2016,(7)
本试验中对比了静置炉与塔式熔炼炉对A356.2铝合金液质量的影响,探究了获得高质量铝液的最佳静置处理时间。结果表明,经过静置处理后,与塔式熔炼炉内铝液相比,静置炉内各位置铝液成分更加均匀,温度分层现象得以改善,试棒伸长率相对于塔式熔炼炉内铝液试棒提升了12%。最佳静置时间确定为40 min,铝液静置40 min后,铝液化学成分均匀,元素烧损量小;温度分布均匀,铝液顶层与底层之间温差稳定在15~20℃度内,试棒力学性能最优,晶粒细化效果好,变质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