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芘为荧光基团、肼为连接臂,根据席夫碱反应,制备芘-邻香兰素类Cu(II)荧光传感器(TM),其结构经熔点、1HNMR、13C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TM在乙腈体系中对Cu(II)有很好的紫外、荧光和比色响应,响应时间为12 min,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且对Cu(II)的识别可视、可逆。通过荧光滴定法计算出TM对Cu(II)的检出限为0.48 μmol/L。TM具有桔黄色的固体荧光,但其乙腈溶液荧光很弱,通过对比加水或Cu(II)的荧光强度,结合紫外和荧光滴定以及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TM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识别机理。TM可用于自来水中Cu(II)的检测,回收率为91.2%~107.3%,相对误差为6.3%~8.8%。高选择性和对Cu(II)的快速响应使TM有望成为新的AIE型荧光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Cu(II)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孟宪娇 《精细化工》2021,38(10):2034-2041,2049
以8-羟基喹啉-5-甲醛和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氟硼二吡咯(BODIPY)型荧光化学传感器Ⅰ,通过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传感器Ⅰ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V(DMF):V(水)=1:4介质中,传感器Ⅰ对Cu2+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响应,猝灭率高达97.7%,检测限为5.7×10–8 mol/L.此外,配合物Ⅰ-Cu2+对焦磷酸根(PPi)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响应,检测限为1.9×10–8 mol/L,表明传感器Ⅰ对Cu2+和PPi的识别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络合曲线和核磁滴定数据分析,得出传感器Ⅰ同Cu2+以及配合物Ⅰ-Cu2+对PPi的络合物质的量比均为1:1.传感器Ⅰ对Cu2+和PPi测试的有效pH范围为5~9,且循环响应测试可稳定进行4次.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荧光双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苯并(α)芘(Ba P)标准溶液,试验结果表明:紫外检测器(VWD)对0.1~10μg/mL浓度范围的Ba P标准溶液响应较好,在该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VWD检测器7次重复试验的相对误差范围为-5.0%~2.8%,精密度为2.8%;荧光检测器(FLD)对0.001~0.1μg/mL、0.01~0.0001μg/mL浓度范围的Ba P标准溶液响应较好,在两个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9),FLD检测器7次重复试验的相对误差范围-5.6%~3.4%,精密度为3.2%。本试验测定中,VWD检测器的检出限为0.0053μg/mL,FLD检测器的检出限为0.00004μg/mL。  相似文献   

4.
以2-吡啶甲酸和 (E) -2-苯并噻唑-3- (6-羟基萘) 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一个Cu2+ 荧光探针(P 1)。通过核磁氢谱、核磁碳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对Cu2+ 的检测浓度范围是0~200 μmol/L,检测限是17 nmol/L。该探针被成功用于检测葡萄酒和啤酒中Cu2+ 的含量,其添加回收率为90.00%~108.30%。该文为开发识别性能良好,实用性强的Cu2+ 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糖(Glu)为碳源,乙二胺(EDA)为钝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量子产率为32%的荧光碳点(CDs)。基于CDs和绿原酸(CHA)之间的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使得CDs的荧光猝灭,建立了以CDs为荧光探针检测CHA的传感平台。并通过透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等一系列表征研究了CDs与CHA的相互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HA浓度为5×10~(-5)~5×10~(-4) mol/L范围内,对CDs的荧光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2=0.991 0,线性拟合方程为F/F_0=0.017 3×[CHA]+0.055 2,检出限为1.43×10~(-5) mol/L。利用所构建的荧光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中CHA的检测,回收率为97.50%~103.83%,相对标准偏差为1.89%(n=5)。  相似文献   

6.
代坤 《精细化工》2014,31(8):955-959,978
采用电子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罗丹明B-5-硝基水杨醛(RhB-NSal)在无水乙腈和醋酸缓冲溶液中对Cu2+离子的识别性能。在两种介质中,RhB-NSal对Cu2+均具有很高的识别性能,仅Fe3+和Bi3+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RhB-NSal与Cu2+可逆性结合,形成摩尔比为1∶1的配合物,结合常数分别为6.72×104和4.23×104L/mol,对Cu2+的检测限分别为0.49和14.98μmol/L。在含水介质中,RhB-NSal识别Cu2+的灵敏度比在无水乙腈中稍低,但吸收光谱响应依然显著。硝基有助于提高RhB-NSal识别Cu2+的灵敏度,RhB-NSal有望成为Cu2+的荧光增强及可视型识别试剂。  相似文献   

7.
聂丽  张强 《化学试剂》2005,27(5):289-291
设计合成了用于识别金属离子的ICT双重荧光传感器———N-(p-二甲基胺)苯甲酰氨基-N′-苯基硫脲(DMABATUB)分子,在乙腈中它对Hg2+、Cu2+、Zn2+、Cd2+、Pb2+等有灵敏的双重荧光响应,而对Hg2+尤为灵敏。其CT带发射减弱,而LE带发射增强。实验表明,DMABATUB与金属阳离子之间通过电子转移形成了1∶1的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调节了受体分子内电子给体/受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了ICT荧光体的光物理性质,从而实现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与识别。  相似文献   

8.
基于偶氮化合物优良的光学特性,设计合成一种新型荧光材料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分析水体系中其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发现4,6-二苯基偶氮间苯二酚荧光性质稳定,对Ag(Ⅰ)及Mn(Ⅱ)呈现特征的荧光响应,能够定量结合Ag(Ⅰ)及Mg(Ⅱ),c(Mn~(2+))=8×10~(-6)~8×10~(-5) mol/L可对Mn(Ⅱ)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连续识别型荧光探针能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连续识别两种离子,使得离子的检测更具专一性,是在普通同类型探针检测功能方面的拓展.设计合成了以7-二乙氨基香豆素为母体、咪唑-2-甲醛为识别基团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席夫碱型荧光探针CI,用于连续识别Cu2+和焦磷酸根离子(PPi).探针CI对Cu2+表现出了明显的"开-关"荧光淬灭响应,...  相似文献   

10.
以罗丹明6G、乙二胺、水杨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类衍生物。在pH=6.54条件下,该衍生物的乙醇溶液无荧光及紫外-可见吸收。相比于其它一些常见金属离子,其对Cu(Ⅱ)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响应:加入Cu2+溶液后,溶液迅速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现出较大的荧光强度和紫外-可见吸收且结合过程为可逆反应。由该衍生物对Cu(Ⅱ)响应的工作曲线得出:Cu(Ⅱ)浓度在0~1.0×10-4mol/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73,检出限为6.328×10-8μg/mL。应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求得该衍生物与Cu(Ⅱ)络合比为1:1,条件稳定常数K=2.561×105(室温)。  相似文献   

11.
Al~(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羟基-1-萘甲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个Al~(3+)荧光探针。采用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探针在乙腈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在乙腈及其水溶液中可以有效、快速地检测Al~(3+)。通过荧光滴定曲线、Job's曲线和Benesi-Hildebrand曲线,得出探针分子与Al~(3+)的配合比和配合常数分别为2∶1和2.65×10~5,并测得Al~(3+)的最低检出限为1.85×10~(-8)mol/L。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往的研究进一步设计合成了一种Cu2小分子传感器4-((3-甲氧基-.4-羟基苄亚基)氨基)吖啶-9(10H)-酮(4-AAVS).该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认.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4-AAVS在水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pH 6.24~8.0的水溶液体系中,该化合物对Cu2表现出优良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利用荧光滴定实验可得,该化合物和Cu2的配位比为2∶1,离子浓度在0.1~0.4×10-6 mol/L时,线性相关系数R=0.988 89,最低检出限为1.8×10-9 mol/L.  相似文献   

13.
定量检测肝素对确保其在临床上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通过静电复合作用,将壳聚糖季铵盐和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发光体即4-(1, 2, 2-三苯基乙烯基)苯甲酸(TPE-COOH)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快速检测肝素的自组装荧光传感器。该复合物与肝素相遇后,壳聚糖季铵盐优先与高负电荷密度的肝素结合,然后释放出AIE荧光体,导致复合物的荧光强度下降,从而实现对肝素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法的检测限是0.039 3 mg/L和检测范围是0-14 mg/L。本荧光传感器除了具有制备简单、反应灵敏、选择性高等特点外,另外兼具天然高分子的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陆春燕  孙幼红  徐鉴 《化学试剂》2014,(12):1117-1119
以水杨醛和2-喹啉甲醛为原料合成离子荧光探针LQ,并通过红外、核磁、质谱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实验对金属离子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对Cu2+有良好的响应,当Cu2+浓度在0~20μmol/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 2,最低检出限为0.18μmol/L(n=6)。  相似文献   

15.
魏荣严  赵峰  严世强 《精细化工》2013,30(10):1169-1172
以罗丹明B、水合肼、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off-on"型罗丹明B类席夫碱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体积分数50%的乙腈溶液中对Cu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荧光滴定和Job's实验表明,该探针与Cu2+形成1∶1的络合物,识别过程可逆。由该化合物对Cu2+响应的工作曲线得出:Cu2+浓度在010μ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7 2(n=5),检出限为0.48μmol/L。  相似文献   

16.
以2-吡啶甲酰氯和E-2-苯并噻唑-3-(6-羟基萘)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1个Cu~(2+)荧光探针(E)-6-[2-(苯并噻唑-2-基)-2-氰基乙烯基]-2-萘吡啶甲酸酯(P1)。通过~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对Cu~(2+)的检测浓度范围是0~200μmol/L,检测限是17 nmol/L。该探针被成功用于检测葡萄酒和啤酒中Cu~(2+)的质量浓度,其添加回收率为90.00%~108.30%。为开发识别性能良好,实用性强的Cu~(2+)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以市售的茶籽油作为供试样品,试样中的含有苯并(a)芘的样品加入氢氧化钾-无水乙醇溶液,在水浴加热皂化后用正己烷萃取,氮气吹干后以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乙腈和水(88∶12,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84 nm,发射波长为406 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0.5~50.0 n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6,在3.0~60.0μg/kg添加水平时,加标回收率为79.53%~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0.11%~1.11%(n=6);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686μg/kg和0.2284μg/kg。该方法测定茶籽油中的苯并(a)芘方便,快捷,准确可靠,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于孟  万芳  王勇 《化学试剂》2020,42(5):572-577
以4-溴苯甲酸为原料,将其与二氯亚砜在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制得4-溴苯甲酸乙酯。将4-溴苯甲酸乙酯与氰化亚铜反应制得4-氰基苯甲酸乙酯,将4-氰基苯甲酸乙酯与盐酸羟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白色固体目标化合物。对化合物进行IR、~1HNMR和~(13)CNMR等结构表征确证。合成路线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成本低、产率高等优点。金属离子对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响应研究表明,其对Cu(Ⅱ)、Fe(Ⅲ)和Pb(Ⅱ)有很好的选择性。随着金属离子Cu(Ⅱ)、Fe(Ⅲ)和Pb(Ⅱ)的加入,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至基本消失。对于Mn(Ⅱ)、Fe(Ⅱ)、Cd(Ⅱ)、Ni(Ⅱ)、Zn(Ⅱ)和Cr(Ⅲ)等离子,随着金属离子的加入,目标化合物的荧光强度改变甚微或不改变。  相似文献   

19.
吕荫妮  宋逸群  李宏达  朱昱 《化学试剂》2020,42(9):1083-1087
以3-吡啶甲醛和2,4-二甲基吡咯为原料,合成了吡啶并氟硼荧光染料探针mPBP。通过~1HNMR和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在含80%DMSO水溶液中,荧光探针对苦味酸(P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探针mPBP不到30 s就能够与PA完全反应,可以快速、高效地识别PA,能够满足现场快速检测识别的要求。荧光探针mPBP与不同浓度的P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12.58 nmol/L。探针mPBP成功的应用于河水样品中加标PA含量的检测,获得了很好的回收率(96.0%~105.0%)。另外,明显的溶液颜色变化(亮绿色到无色),可以作为快速可视化识别复杂环境样品中PA的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以无机材料埃洛石纳米管为载体,以聚集诱导发光分子为荧光基团,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表面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检测罗丹明6G。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对传感器进行表征,表明已成功合成表面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在检测罗丹明6G的过程中,传感器展现出由蓝色到橙色的荧光变化,其荧光强度之比(I565/I418)与罗丹明6G浓度(0~5μ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 5),检出限为2 nmol/L。此外,该传感器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罗丹明6G的回收率为89.28%~109.7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7%。该研究为罗丹明6G的高效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