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龙 《中国机械》2014,(16):117-118
作为汽车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变速箱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研究其壳体早期断裂失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型变速箱的工艺性,探讨了重型变速箱壳体加工的一般原则,研究了壳体早期断裂部位及特征,最后论述了壳体早期断裂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转向器壳体断裂问题的分析中,通对实验验证以及CAE分析,查找出壳体安装脚根部应力大,是导致壳体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高应力部位形状改善以及实验验证,确定改善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3.
汽车冷却装置护板在固定螺母位置处发生断裂,应用显微组织分析、断口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等方法对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护板发生了疲劳断裂;断口上存在两个疲劳裂纹源,分别位于护板内表面与螺母的焊缝熔合区和外表面焊接热影响区,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裂纹扩展导致护板断裂;焊接缺陷是导致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塔内瞄准镜     
谢尧庭 《云光技术》2007,39(1):12-17
本文以一种枪瞄镜为例,介绍工厂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发的枪塔内瞄准镜的光学系统特点、镜内分划设计和钢带传动机构等。  相似文献   

5.
在国产12吨内燃机车变速箱壳体的断裂分析与防护一文中,曾谈及造成变速箱壳体断裂失效的诸多原因,其中,变速箱输出轴支承的过量磨损则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仅对其磨损机制、磨损失效形式及技改方案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拉压载荷作用下杆端关节轴承的杆端体发生断裂,通过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观察,微区成分和硬度测试,分析了其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杆端体分别在其环与杆的过渡区域(位置A)以及与杆成45°方向的环上(位置B)发生疲劳断裂;杆端体环的内表面与关节轴承外圈的外表面之间存在严重的微动磨损,导致裂纹萌生;在拉压载荷作用下,位置B处的微裂纹首先扩展并导致断裂,位置B处的断裂使位置A处的受力方向发生改变,杆端体发生倾斜导致位置A处开裂和杆端体的最终断裂。  相似文献   

7.
某型飞机油滤壳体在高低压实验过程中发现渗漏。针对渗漏问题采用荧光渗透检测方法开展油滤壳体普查,选取典型失效件进行宏观及体式分析、微观及能谱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荧光渗透检测方法能直观有效地检出油滤壳体渗漏位置,由荧光渗透线性显示特征可初步判定缺陷类型为裂纹,且裂纹由外部向内部扩展。普查发现漏油位置多发生于壳体加强筋及附近腹壁,裂纹方向有周向或纵向,壳体漏油失效原因为疲劳,表面富氧α层的存在及加工过程中破坏表面完整性的痕迹是导致壳体开裂漏油的主要原因。生产制造预防的主要方向为在壳体粗加工过程中将表面富氧α层完全去除,且加强加工过程中对表面完整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下旬至2018年1月上旬,大准线60kg/mU75V淬火轨铝热焊接头连续发生多处同一形式断裂,且该断裂接头均是2017年11月完成的焊接。通过选取两处典型断口进行宏观形貌观察、微观断口分析、能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及硬度分布分析等手段,对折断铝热焊接头进行失效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断裂铝热焊接头断裂方式和裂纹源位置相同,均为解理脆性断裂,裂纹均起始于轨腰与轨底的过渡区表层。该位置属于焊接区,存在比较密集的夹渣、孔洞等焊接缺陷。断裂原因主要是2017年大准线秋季集中修时间安排较晚,预热时间不足和保温措施不够造成焊缝处钢轨表面预热不彻底和热能散发速度快,使得钢轨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不均匀,最终导致钢轨轨腰和轨头尺寸相差较大的部位内部溶液凝固时收缩不一致,最终在焊接区形成密集的夹渣、孔洞等焊接缺陷。  相似文献   

9.
王和平 《机电技术》2006,29(3):37-38
本文通过对BN空调控制器壳体断裂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补充氢压缩机活塞杆的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断裂是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活塞杆表面螺纹根部处为疲劳裂纹源形成位置,母材中的氢损伤(氢腐蚀)和Si元素含量过高等因素加速了疲劳断裂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发动机铸铝附件机匣壳体断裂的故障现象,阐述了壳体断裂故障产生的原因,对现有的修复方法进行介绍及对比分析,简述激光沉积修复的原理及方法。通过采取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对铸铝故障壳体进行修复,修复后通过试验验证产品的性能可以达到性能要求,避免因壳体报废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缩短了产品的交付周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断口扫描电镜观察和金相观察等失效分析手段,对压缩机供液泵的叶片断裂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未断裂叶片根部进行表面着色探伤和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叶片断裂原因是因为根部存在应力腐蚀裂纹,这些裂纹成为疲劳断裂的起源位置。  相似文献   

13.
球阀阀体断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平  谭镰光 《阀门》2007,(5):44-45
对球阀阀体在壳体强度试验时发生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JWM型升降机壳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裂纹现象,研究了壳体的动力学特性。首先,利用Solid Works建立了壳体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运用Simulation模块对壳体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壳体整体前5阶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及下壳体在启动工况下的应力、应变云图。分析结果表明,激振源频率远小于壳体最小固有频率,壳体不会发生共振破坏;下壳体最大应力发生在靠近安装位置的棱角处,需要加强这一区域的设计。通过对壳体的动力学分析,为JWM系列升降机的行程设计和和壳体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挖掘机的销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断裂。本文通过对断裂销轴的宏观断口、微观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材料硬度及销轴的受力等分析,结果表明,销轴断裂为典型的疲劳断裂。疲劳源位于油孔处,属油孔部位应力集中造成的。因此,油孔位置设计不合理是销轴断裂的主要原因。另外,疲劳源始于油孔内的切削刀痕,切削刀痕也是销轴断裂的原因之一。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了工艺路线方案,为提高销轴的使用寿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读过《中国设备管理》1993年第8期上周德祥同志的文章后,觉得减速机小齿轮轴断裂原因有值得商榷之处。 1.事故的原因:文中分析是应力集中、温度过低、载荷过大而引起的。载荷过大把轴扭断是正确的,但为什么载荷会过大?恰是文中提到的“固定轴的挡板螺丝松动,轴下沉”,齿轮轴已不在安装的正确位置上了,从而加大了对花键处的扭矩,以至扭断,从图上看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齿轮轴在正确安装位置上,在扭矩过大的情况下,裂纹处即应是断口处,绝不会出现裂纹而不断,又在新的地方断裂。一般讲,断裂应是在强度最薄弱的地方,况且裂纹又产生了应力集中,更应断裂。可以判定,如果齿轮轴不下沉,断口就应是裂纹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变速器壳体局部断裂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动刚度特性分析变速器壳体局部変形特性的方法,并对危险频率下的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分析。以一种前橫置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运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目标壳体输入轴轴承孔关键点处施加激励,采用振动传递函数的方法,对振动强烈的变速器后壳体进行振动频率响应特性分析,获得变速器后壳体悬置点加速度频响曲线和动刚度频响曲线。进而对变速器后壳体结构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后结构进行软件验证分析。研究表明,动刚度频响曲线评价方法是一种能直观准确反应壳体结构与变形的关系,能够准确找到需要改进的壳体频率区间及部位的有效方法,并且改进的壳体结构可以有效改善壳体结构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8.
进行台架试验时,若干件自动调整臂壳体发生开裂现象。为了分析壳体开裂原因,实验室随机抽取了3件带裂纹壳体零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分析、金相检查、硬度检查、化学分析等。结果发现:失效零件工作环境存在周期性循环载荷作用,致使在调整臂壳体壁厚较薄处优先萌生疲劳裂纹,并扩展至零件彻底失效。检查发现,在裂纹源区外壁存在严重磨损,磨损不仅破坏了材料表面完整性,还使壁厚进一步减薄,降低了零件的抗疲劳强度。通过优化系统配合度,减小磨损,提高自身抗疲劳强度及表面耐磨性,可以有效控制此类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某铁路道岔转辙机的连杆使用不到3a发生了断裂,采用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分析及硬度测试等方法对其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断裂性质为高周疲劳断裂;连杆裂纹起源于连杆直径变化位置的应力集中处,该处未经感应淬火处理,且材料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较高,并存在组织偏析等缺陷,从而使其疲劳强度下降,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最后导致连杆发生高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0.
针对45号钢垫圈在装配后发生断裂的情况,对45号钢垫圈进行断口形貌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宏观形貌显示内孔存在加工台阶和明显刀痕,能谱测试发现断裂起始处存在锌元素,金相组织分析确认内孔加工面存在微裂纹。结合加工工艺分析,确认45号钢垫圈的断裂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