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林洼陷经历了沙四段-沙二段、沙一段-东营组两个断陷旋回期及馆陶组-第四系的拗陷期,第三系发育四种类型的沉积体系。该洼陷面积小,沙三段烃源岩埋藏浅、成熟晚、生烃量有限,油气勘探难度大。通过解剖已发现油气藏的形成过程,把洼陷的构造发展史,沉积史、有机质热演化史及油气运移史和油气的成藏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与圈闭发生发展在时空间的配置关系,进而总结出油气的成藏条件及其聚集规律,并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民屯凹陷西部沙河街组已知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藏分布规律,认为该区沙四段发育有安福屯、平安堡等多个生油洼陷,其南北与荣胜堡洼陷、三台子洼陷相接,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藏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3种。从生储盖组合特点、断层特征、圈闭形态与源储特征等方面研究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在“满凹含油”理论的指导下及对孔南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重新认识的前提下,并对目前已勘探的孔二段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岩性油气藏的潜力方向。孔南地区一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岩性油气藏的发育规律。在对孔南地区孔二段沉积演化背景、沉积相分析及烃源岩分布的基础上,预测湖盆内部孔二段沉积时期发育的坳陷型盆缘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相带,具备形成大中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的基本条件,是增储上产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岩性地层油藏成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是我国典型的岩性地层油藏,其特点是构造简单、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岩性油藏主要受构造沉积环境、烃源岩发育范围和区域盖层等因素控制.烃源岩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沉积环境对岩性地层圈闭具有控制作用,盖层控制岩性油藏发育的规模.该区有3种成藏模式,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洼陷带,砂岩透镜体、砂岩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6.
潜江凹陷蚌湖向斜在潜三段-四段沉积时发育滩坝岩性油藏,层与层之间成藏差异大,富集因素不清。以Eq40油组为例,通过对有效烃源岩识别及评价,分析出烃源岩厚度和有机碳含量与含油饱和度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得出小层烃源岩控富,对于同类型油藏高效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潭口断层前缘经历了强烈断陷-坳陷-拉张断陷阶段,受潜二段沉积末期盐塑性流动及荆河镇组沉积末期强烈挤压应力双重影响,致使早期发育的同沉积及派生断层发生形变及反转,总体表现出形变后展式,发育盐湖特色"s"型嵌入构造,现今逆断层为早期同沉积正断层反转形成。潭口断层前缘砂体沉积主要受潭口断层控制,形成"凸起-缓坡""缓坡-洼陷""凸起-洼陷""凸起-陡坡"类型坡折砂体。  相似文献   

8.
基于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气勘探新局面,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资料分析与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青东凹陷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对关键成藏地质要素进行重新厘定,建立油气成藏模式,认为青东凹陷是新生代郯庐断裂走滑背景下的斜向拉张断陷盆地,发育3种构造样式;青东凹陷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具有早生速排的演化特征;发育多类型油气藏.研究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走滑作用控制,近东西向、北西-北西西向与北北东向3套主要断裂的发育使凹陷内部南北方向形成"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东西向上呈现东断西超的凹陷结构;构造样式以伸展、伸展-走滑构造样式为主,反转构造样式仅在局部发育;沙四上烃源岩转化率快速变化在2 500~3 500m之间,成烃范围较集中,生烃潜力大;南北向构造、岩性油藏相间分布,东西向地层—构造地层—构造岩性—岩性—构造油气藏有序分布,成藏模式分陡坡复式运聚成藏、凹中隆近源运聚成藏、斜坡带断层走向运聚和洼陷内原地生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升潜山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时期潜山,其上房身泡组发育了巨厚玄武岩。在地层结构深入认识基础上,利用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识别等技术对元古界潜山顶面识别追踪,建立全区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等技术方法,准确落实潜山构造形态,深化了对潜山格局的认识,整体构造面貌为一鼻状古隆起,并被多期断层切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潜山圈闭;通过油源分析认为高升潜山油品性质与曙光潜山油品性质相近,饱和烃色、质谱特征与陈家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亲源关系,其油气主要来自陈家洼陷;储层为元古界大红峪组石英岩,储集空间为构造和溶蚀缝洞;通过洼陷深部的供油窗口或经断层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内部成藏。其成藏主要受圈闭、油源及储集性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辽河西部凹陷陈家洼陷具备形成良好隐蔽圈闭的石油地质条件.在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岩芯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进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和成藏地质条件分析,进行隐蔽圈闭预测.结果表明,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在四级层序内部以最大水进面为界,识别出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陈家洼陷沙三下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沉积;受断裂体系和古地貌的控制,该区北部发育扇三角洲-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南部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深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演化特征,结合隐蔽圈闭成藏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1个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型隐蔽圈闭的有利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11.
W61潜山区块已发现了岩性-古潜山风化带叠合型、岩性与古潜山风化带分离型和单纯的古潜山风化带型三类油气藏。W61潜山由于处在构造高部位,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及不整合面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其西南生油洼陷内的流沙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多沿此运移至潜山成藏。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及其上覆的碎屑岩为主要的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裂缝、溶孔、溶洞及原、次生孔隙。区域盖层为流沙港组和角尾组厚层泥、页岩。在本区,古潜山风化带、岩性及断层的分布是决定潜山油气藏类型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三合村洼陷古近系发育稠油,但其成因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稠油的勘探与开发。通过42个稠油样品的物性、族组成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以及原油运聚特征,探讨了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备低熟油的生烃条件;古近纪东营组沉积末期,沙四段膏盐湖相烃源岩进入低成熟演化阶段,咸化还原环境的早期生烃作用促使其生成低熟油;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造成原油密度、黏度、硫含量增大,这些原油通过古近系与前第三系之间的不整合输导层近距离运移至三合村洼陷古近系沙三段地层圈闭中聚集成藏,由于埋藏较浅,后期遭受轻微生物降解作用而进一步稠化。综上所述,三合村洼陷古近系稠油为低熟油经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稠变而成,属于原生蚀变型稠油。  相似文献   

13.
以张强凹陷Q606区块为例提出了针对低井控程度地区的沉积演化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反演技术为核心,首次引入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对研究区沉积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Q606区块沙海组下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沉积,洼陷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随着沉积物持续供应,近岸水下扇范围逐渐扩大,晚期洼陷区被填平,随着湖平面上升,整体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2)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在单井相,连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数据体地层切片分析岩性的横向变化,进而开展沉积学解释是低井控程度地区开展沉积演化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物源、古地形、古气候的控制下,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自北而南发育有砂岩相、泥岩相、碳酸盐岩相、硫酸盐以及氯化盐岩相,盆地中南部斜坡带为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区,具有碳酸盐岩与薄层泥岩频繁互层沉积特征;其中碳酸盐岩晶间孔发育,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泥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生储配置关系良好;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碳酸盐岩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主要受有利烃源岩分布范围、岩性岩相、物性控制,具有烃源岩控藏、岩性物性控富的特征;江汉盆地碳酸盐岩油藏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主要有2个时期,第1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第2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老第三纪沉积初期.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认为该区存在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3种油气成藏模式.综合研究表明: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是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位于油气运移方向上的各种类型的圈闭应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深对姬塬油田马家山地区长4+51亚段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从烃源岩构造、优势砂体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其作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研究区位于长7段烃源岩生烃中心,具有成藏的有利基础;叠置的优势砂体,促成了长7段烃源岩向长4+51亚段排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交汇处高渗砂体与近东西向排状鼻隆构造的匹配形成了石油聚集的有利场所;长4+51亚段油藏在多因素的共同控制下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其纵向上的砂体结构决定了石油富集于长4+521小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构造和气候因素的差异,江汉盆地沙市组的上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沙市沉积早期为弱断陷构造背景,湖盆彼此分隔闭塞,受中、亚热带干旱气候影响,在断陷区形成盐湖相蒸发岩充填,表现为浓缩型沉积序列特征;沙市晚期为拗陷型构造背景,盆地持续下降,湖盆范围扩大,湖水逐渐淡化,形成三角洲-咸水湖相充填,表现为淡化型沉积序列特征.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控制了蒸发岩地层生、储、盖等成藏要素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浓缩型沉积序列的蒸发岩及盐间泥岩提供了烃源岩条件,盐间的膏岩、泥岩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间非砂岩油气成藏模式;淡化型沉积序列的湖相泥岩及前三角洲泥岩提供烃源岩条件,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砂体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下砂岩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平庄凹陷盖层中发育九佛堂组、沙海组和阜新组3套烃源岩,虽然以往围绕煤矿生产展开了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但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较少,研究程度较低。为了客观评价平庄凹陷的油气资源,需对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进行评判。在对平庄凹陷烃源岩岩石热解、镜质组反射率、生物标志物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庄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及演化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平庄凹陷烃源岩各参数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变化明显,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和横向上的不均匀性;平庄洼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成熟阶段,其中,九佛堂组烃源岩是盆地的主要成油岩系;四龙洼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对盆地成烃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9.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一段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准噶尔盆地东部白家海凸起侏罗系西山窑组一段资料,识别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详细分析每种沉积相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的垂向序列.在此基础上描述了西山窑组一段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并指明有利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20.
在三维地震的基础上,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对梨树断陷的构造格架进行重新划分,对油气成藏的基本模式、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分深部、中部、浅部三套成藏组合,存在近源侧向运移为主的自生自储型成藏模式、远源垂向运移为主的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将梨树断陷层构造单元划分为:毛城子斜坡带、八屋隆起带、小宽洼陷、小城子斜坡带、桑树台洼陷、双龙洼陷等6个构造单元;认为陡坡带存在构造(断鼻)油气藏,主洼槽带(断槽)存在岩性(湖底扇)油气藏,中央隆起带存在构造、岩性、潜山、地层油气藏;次洼槽带存在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斜坡带存在构造-岩性、地层油藏;八屋隆起带(中央隆起带)有效的储层和保存条件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小城子、毛城子斜坡带(东部、北部斜坡带),不整合面和泥岩对油气的封堵是该领域成藏的主控因素;桑树台洼陷陡坡带,有效的储层和圈闭是该领域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