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自由基反应在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时引入抗泥保坍单体,合成一抗泥保坍聚羧酸减水剂。通过不同抗泥单体对比合成试验表明,采用自制含磷酸酯抗泥单体时所合成的磷酸酯类聚羧酸减水剂具有更佳的抗泥保坍性能。通过在不同含泥量下的净浆、砂浆和混凝土试验,将合成减水剂与市售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减水剂具有优异的抗泥、保坍效果,且对混凝土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含泥量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詹洪  王友奎  赵帆  杨灿 《混凝土》2015,(3):102-103,107
传统聚羧酸减水剂(PC)对混凝土骨料中的泥土非常敏感,少量泥土会使PC分散性能大幅降低。通过高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流动度及混凝土试验测试表明,所制备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含泥的情况下,其分散效果和传统减水剂相当;但在骨料含泥的情况下,其分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减水剂,不仅减水剂掺量降低,而且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因砂石含泥量高所导致的混凝土各项性能下降的问题,研究合成了一种两性新型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抗泥性能展开深入剖析。具体以异丁烯基聚乙二醇(HPEG)、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Vc)为引发剂,3-巯基丙酸(3-MPA)为链转移剂,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反应合成。重点研讨了掺入两性新型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流动性以及抗压强度随含泥量和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与市场现售的其他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MDH-A-MV-1型两性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在较高含泥量情况下阻泥效果更好。随着含泥量和时间的不断增加,掺两性新型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流动性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后期下降幅度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4.
利用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丙烯酸(AA)、磷酸类功能性单体(PFM)和β-环糊精马来酸单酯(β-CD-MAH),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化合物C为还原剂,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研究了掺该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的性能,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和总有机碳分析测试(TOC)对减水剂的抗泥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PFM和β-CD-MAH改性后的减水剂具有明显的抗泥保坍效果,并能有效改善含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长期性能。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不同的粘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粘土特性,采用不同的改善措施,最大化的提高聚羧酸减水剂与含泥材料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能,蒙脱土对聚羧酸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砂土和高岭土。我司抗泥型聚羧酸母液复配用于混凝土中,具有一定的抗泥效果。另外,阴离子抗泥剂、阳离子抗泥剂、无机抗泥剂等也具有较好的改善粘土矿物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东建材》2021,37(8)
利用实验室合成的交联型功能单体制备出一种抗泥性能优异的聚羧酸减水剂。分别用FTIR、净浆流动度和XRD测定减水剂的微观结构、抗泥性能和蒙脱土吸附减水剂后的层间距。通过调整功能单体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的比例来获得减水剂的最佳抗泥效果,确定最佳配比为:功能单体30g、HPEG355g,此时水泥浆体1h流动度为207㎜。经普通减水剂和实验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分别处理过的蒙脱土层间距为1.40nm和1.32nm,证明实验制备的减水剂可以有效减少插层吸附,提高抗泥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β-环糊精(β-CD)与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形成包合物,并将β-CD引入聚羧酸减水剂侧链,合成β-CD改性聚羧酸减水剂,通过β-CD限制HPEG侧链的分子运动,减小膨润土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该改性减水剂的合成工艺与常规聚羧酸减水剂相近,无需对β-环糊精进行化学改性。净浆和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β-CD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抗泥效果,当β-CD用量为HPEG质量的5%时,改性聚羧酸减水剂(PCE5)的初始分散性和保坍性受膨润土的影响最小,抗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聚羧酸减水剂(PCE)中的PEO侧链对黏土非常敏感,而骨料中难免会掺杂较多黏土,尤其是钠基膨润土。通过自由基聚合在PCE的分子结构中引入抗泥功能单体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合成一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PCE-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征了PCE的分子特征;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XRD等分析表征了PCE在黏土上的吸附能力;通过净浆、混凝土等试验,评价了PCE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抗泥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相比,合成的PCE-c具有更优的保坍效果,在钠基膨润土表面的吸附量更少,对水泥具有更好的吸附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试验制备了抗泥小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抗泥小单体引入到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结构中,合成抗泥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测试其抗泥性能,并与市售缓释型聚羧酸保坍剂M21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不同种类水泥,0~40℃温度范围内,加入2.0%蒙脱土时,合成保坍剂KN-4的保坍和抗泥效果及对水泥种类和温度的适应性均优于M21;将KN-4应用到混凝土中,其抗泥和保坍效果优于M21,并且对混凝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方法合成聚羧酸减水剂。通过调整酸醚比先确定部分参数,再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不同配方合成出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配方。合成的最终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S-PC7具有较好的抗泥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用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为大单体,与丙烯酸(A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丙烯酸羟已酯(HEA)等原料进行聚合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抗泥性能的减水剂。砂浆和混凝土试验表明,性能较好的配合比为:n(AA)∶n(TPEG1200)∶n(DADMAC)∶n(HEA)=4.2∶1∶0.2∶0.15,该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具有较好的抗泥性和保坍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自由基反应过程中引入少量含有烯烃官能团的封端酰胺磷酸酯和二元酯,制备了抗泥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KJ。测试了该减水剂对不同含泥量细集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以评价其对含泥量的敏感性;同时通过采用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和V型漏斗、L型箱流动时间测试,对其降黏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KJ具良好的抗泥、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臧明辉 《建筑施工》2023,(6):1146-1149
以蒙脱土代替砂石材料中的黏土,通过混凝土试验,研究砂中蒙脱土含量对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和1 h坍落度的影响,研究抗泥助剂对含蒙脱土机制砂混凝土、含黏土机制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中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的影响,以及过量抗泥助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抗泥助剂可以降低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在含蒙脱土机制砂混凝土、含黏土机制砂混凝土和天然砂混凝土中的掺量,过量的抗泥助剂不会对混凝土的状态和抗压强度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合成工艺,该减水剂适用于使用再生微粉制备预拌混凝土。在传统聚羧酸减水剂的基础上,引入了具有抗泥、抗盐、保坍等功能的新官能团分子,通过自由基共聚的方法得到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该产品在使用再生微粉为矿物掺合料的预拌混凝土中的性能要优于普通聚羧酸减水剂,具有用量少、保坍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3,(3):400
<正>诚邀全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合作生产混凝土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型、缓凝型、抗泥型、保坍型)品种多样自由选择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合成+复配+技术支持或单设外加剂复配萘磺酸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复配+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高分子质量的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8000)为大单体,烯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功能单体,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种高效抗泥型聚羧酸系减水剂(PCE-GKN)。通过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减水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胶砂和混凝土试验考察了其抗泥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PCE-GKN的结构与设计结构相符,并具有较高的分子质量,抗泥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PCE-J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在过氧化氢-甲醛合次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合成了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5℃,n(AA)∶n(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酯)∶n[磷酸二(丙烯酸羟乙基)酯]∶n(3-巯基丙酸)∶n(VPEG)=2.5∶0.2∶0.05∶0.14∶1.0时,制备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综合性能最佳,该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分散保持性及抗泥性。  相似文献   

18.
正诚邀全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合作生产混凝土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型、缓凝型、抗泥型、保坍型)品种多样自由选择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合成+复配+技术支持或单设外加剂复配萘磺酸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复配+技术支持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泵送剂)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泵送剂)合成+复配+技术支持合作模式A、合作办厂可提供部分资金、设备、原材料、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砂石含泥量高会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产生的负面影响,选用马来酸酐(MA)和磷酸盐(PPs)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能够抑制混凝土细集料中泥土副作用的抗泥剂KN-P,最佳合成条件为:n(MA)∶n(PPs)=2.5∶1,催化剂、APS用量分别为MA质量的0.08%、8%,70℃滴加3.5 h,在80℃保温2 h。FTIR分析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含磷聚羧酸共聚物;净浆流动度试验表明,在减水剂折固掺量仅为0.10%,该抗泥剂掺量为0.08%时,掺10%泥土的水泥浆体初始和1 h流动度分别为292、295mm,混凝土1 h坍落度、扩展度分别为190、420 mm。表明该抗泥剂具有抑制高含泥量的细集料负面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普通预拌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及预制构件中的应用。在预拌混凝土中,抗泥缓凝剂PR可以减轻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在自密实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PC3600、PC9096、PC8000和PC4000,以及状态调节剂PM-1、PM-6,并将含气量控制在4.5%时,可以得到性能较优异的混凝土。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合理使用增稠剂和引气剂可以改善构件的表面质量。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试配表明,聚羧酸减水剂比氨基磺酸盐减水剂表现出更好的早期强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