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制品》2015,(4):36-39
6.0 mm 304H不锈弹簧钢丝生产的弹簧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弹簧表面岀现红色锈斑。采用扫描电镜观察304H不锈钢弹簧局部锈蚀酸洗前、后表面正常区和锈蚀区微观形貌,并用能谱仪检测不同区位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生产不锈钢丝的原材料热轧线材表面局部存在麻面或麻坑,拉拔过程中麻坑中残留的润滑剂在制簧回火时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带有孔隙的多元复合物,这些物质和弹簧表面基体经漫长的电化学反应,生成红色的锈蚀物。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烤烟烟叶中主要元素对其燃烧特性的影响, 对全国17个区域、7个品种、上中下三个部位的37个烤烟样品进行元素分析和燃烧热测试, 利用R统计方法对烤烟总燃烧热(THR) 及其主要元素含量(C、H、O、N、K、S和Cl) 进行了描述, 并研究了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①烤烟烟叶总燃烧热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按照产生顺序依次为易挥发小分子挥发热解产物燃烧热、难挥发大分子热解产物燃烧热以及焦炭热解产物燃烧热; ②烤烟七种元素中C和O含量最高, 然后依次为H、N、K、S和Cl。其中, 不同烤烟烟叶中Cl含量差异较大, C、H和O含量则差异较低; ③烤烟THR与C、H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S呈显著正相关, 与O、K、Cl、K/Cl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SEM-EDXA法研究稻草叶鞘、叶片的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区和非颗粒物区交替排列而成;叶鞘外表面皮层主要含C、O、Si、Cl、K等元素,Si含量为18.57%,非颗粒区的Si含量为25.46%,明显高于颗粒区的含Si量。叶鞘内表面层的Si含量仅为0.58%。叶片有发达的叶脉系统;中脉中存在巨大的空腔;中脉的外周交替分布着中型和小型维管束;中脉内部细胞的结点上也存在着维管束。叶片上、下表面皮层的超微结构形态相似,均由气孔区和非气孔区交替排列而成;每个气孔的左右两侧均有3~4个颗粒物加强着;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肉组织;非气孔区对应的皮下组织为叶脉组织。叶片下表面皮层由O、Si、Cl、K和Ca等元素组成,Si含量较高,为22.87%;叶片上表面皮层由C、O、Si、Cl、K等元素组成,Si含量低,仅11.75%。叶片表面及表面上各种器官均布满翅形结构物,具有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金属制品》2016,(2):40-43
冷轧扁钢丝表面缺陷对涡卷弹簧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常见的表面缺陷有疤状、纵向裂纹、侧边裂纹、机械损伤及轧制面凹坑等。多数表面缺陷是原材料缺陷遗传的结果。生产及运输过程中,钢丝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剧烈滑动摩擦是造成钢丝表面擦伤、纵向划伤等机械损伤缺陷的原因,表面擦伤、纵向划伤缺陷的显微组织存在白亮硬化层。硬质物体被轧辊压入钢丝是轧制面凹坑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鉴定皮蛋壳表面红色斑块物质组成成分, 为控制红斑生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X射线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分析皮蛋壳表面红色斑块的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结果 皮蛋壳表面红色斑块物质是大块片状物附着在粗糙的碳酸钙晶体外层, 蛋壳气孔也被块状异物堵塞, XPS检测出红斑由C、O、N、Na、Ca、Fe、Cu、S、Zn、P等元素组成, Fe元素含量低, 未检出Pb元素; XRD分析确定红斑的主要物质是Cu2O, 红斑外层Cu+因氧化而成Cu2+。结论 皮蛋壳表面红色斑块主成分为Cu2O。采取鸭蛋消毒控菌, 低温避光腌制或许可控制蛋壳红斑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环烷烃为油脂成分,分别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班-80,吐温-80)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钠)将其乳化,制备了加脂剂STB和TB。通过静置稳定性、离心稳定性、水乳液稳定性和粒径的测定,分别确定了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最佳乳化条件。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剂在油中法,S/O/W=10∶30∶60(水包油乳液,S:表面活性剂;O:环烷烃;W:水,均为质量比),HLB值为11.5,乳化时间为1 h;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采用剂在水中法,S/O/W=12∶28∶60(水包油乳液),乳化时间为1 h。将制备的环烷烃乳液应用于蓝湿革加脂,并与液体石蜡乳液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环烷烃乳液STB、TB加脂后,坯革丰满性较好,纤维分散程度较高,成革中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含量分别为7.36%、6.28%,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为49.82μg C/g、66.07μg C/g,均明显低于液体石蜡。  相似文献   

7.
以"黑叶"和"中华红"荔枝为材料,分别进行常温和冷藏处理,研究了贮藏期间果实果皮纤维结构及有机元素含量(C、H、O、N、S)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荔枝在常温下不耐贮藏,果皮在10 d后已完全褐变,在冷藏条件下完全褐变时间可延长至约30 d;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细胞结构较冷藏时明显,表面结构由原来密集饱满的半球状变为明显的蜂窝状结构,断面结构排列零乱;有机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黑叶荔枝果皮中C元素含量较中华红高,O含量较中华红低,N、H、S的含量则相差不大;常温贮藏过程中,O、H含量变化不明显,C、S呈轻微下降趋势,N呈轻微上升趋势;与常温下相比较,在冷藏条件下,O元素含量的变化最为明显,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它元素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蔗渣爆破浆表面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XPS分析技术对蔗渣爆破浆进行了表面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处理使蔗渣纤维表面的O/C有所提高,且C1峰面积减小,说明爆破浆表面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较低的木素和抽提物。S/C的提高则表明爆破使纤维表面的木素磺化度提高,这是引起爆破浆强度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黏结性,采用氮气冷等离子体技术对芳纶纤维进行改性,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接触角测量仪观察和分析纤维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表面润湿性及表面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处理后24 h内,纤维表面粗糙度提高,C 含量减少,N 和 O 含量增加,接触角由疏水转变为亲水,表面能增大;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纤维表面粗糙度保持不变,非极性基团C—C 和C—H 含量增加,极性基团C—N、C—O 和NH—CO 含量减少,表面能降低,接触角增大,最后趋于稳定;放置28d后,接触角比未处理纤维降低了27.8°,表面能提升了87%,表明冷等离子体对表面的刻蚀和改性是永久的。  相似文献   

10.
用SEM-EDXA法研究芒秆叶鞘皮层的形态、超微结构及Si等矿质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叶鞘外表面皮层由颗粒物纵向规则排列区域和分散分布区域交替排列而成;每个颗粒物组由两个相对的"肾型"颗粒物纵向排列而成.与外表面皮层两种形态区域对应,皮层横切面由致密区域和疏松区域交替排列而成;致密区域的厚度大且质地较均一,Si元素的含量低,其内部主要是维管束组织;疏松区域的厚度小,Si元素的含量高,其内部则主要是近乎圆形的空腔.叶鞘皮层主要含C、O、Si、Cl、K、Ca等元素,C元素的含量低;外表面皮层的Si含量约为50%,内表面皮层的Si元素含量仅4%左右;叶鞘外表面皮层中的Si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酸盐浆、酸性亚硫酸盐浆、氢氧化钠浆、碱性亚硫酸盐浆1次回用后纤维的形态、纤维表面的物理及化学变化。结果表明,纸张经1次回用后,回用浆中细小纤维的含量明显增加,纤维平均长度变化不大,纤维的柔软性降低,卷曲指数和扭结指数下降;电镜分析显示,回用纤维的表面和原纤维的表面特征相似,密实光滑,但与原纤维表面相比,回用纤维暴露出较多的S2层,即纤维表面部分复合胞间层在回用过程中脱落;实验的4种浆料经回用后,纤维表面的O/C原子比均下降,氢氧化钠浆的O/C原子比下降得最多达22%,而酸性亚硫酸盐浆O/C原子比只下降3.4%。  相似文献   

12.
X光电子能谱是一种以X射线为激发源,测定材料的成分及其化学态的电子能谱技术。本试验以4种常见芸豆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电子能谱仪测定芸豆子叶和种皮,并对其谱图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芸豆的子叶主要是由C、O、N元素组成。黑芸豆子叶中氧碳物质的量比(nO/nC)最高,为0.26。芸豆的种皮除了有C、O、N还有Si、Ca、Zn元素,Si、Ca和Zn的含量超过子叶中的含量,花芸豆种皮氧碳物质的量比最高,为0.22。红芸豆、白芸豆和花芸豆的子叶和种皮中的碳有C—C(或C—H)、C—O(或C—N)和CO这3种存在形态,氧对应有C—O和CO 2种存在形态。黑芸豆子叶中碳的形态中还出现了OCO或者NCON结合形成的峰,氧对应有3种存在形态。芸豆种皮的碳有3种形态,氧有2种形态。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碱抽提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的形貌学特征、化学组成和木素的分布.AFM研究结果表明,随抽提时间的延长,碱抽提后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无定形木素覆盖区域面积减少.木素颗粒减少,颗粒尺寸减小,部分区域旱现清晰的微细纤维纹路,反映出木素在纤维表面的分布不均匀,纤维表面不同区域木素对碱抽提的适应性也不同.XPS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碱抽提的乙醇麦草浆相比,碱抽提后的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O/C比值显著下降,而更接近木素O/C比值的理论值,说明碱抽提后乙醇麦草浆纤维表面仍然存在术素,在碱抽提过程中也存在溶解木素在纤维表面二次吸附和沉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樟树叶为研究对象,通过超临界萃取和微波萃取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处理后的樟树叶残渣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进行表征,以期对提取效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处理前后的樟树叶表面主要由C、O、N、Si等元素组成。通过对C1s进行曲线拟合与分峰发现,处理前后的樟树叶中的C1s存在三种形态:C1、C2、C3。C1的相对含量的变化为:微波萃取后的樟树叶<超临界萃取后的樟树叶;C2、C3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与C1正相反。对于处理前后樟树叶表面O1s拟合分峰发现其有两种结合形式:O1和O2。由于樟树叶中不仅含有C元素,还含有N、Si元素,因此,经超临界和微波两种方法处理后樟树叶中O1的含量较素材有所提高。经微波处理后的萃取液中的萜类化合物等抽提物含量高于超临界萃取;经超临界萃取的挥发油中含有抽提物的同时也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类化合物。可根据提取物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32个大豆品种制得的脱脂豆粉为原料,进行挤压组织化加工,探讨挤压机系统参数对不同大豆品种的响应,并通过相关分析揭示大豆品种品质特性与挤压系统参数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在各品质指标上均有较大的差异,尤其以11S/7S、植酸含量和7S含量等指标的品种间差异更大(CV〉12%),说明不同的大豆品种在这些品质指标上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挤压机系统参数对不同的大豆品种具有不同的响应,扭矩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为19.65%,压力在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68%和21.96%。简单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11S含量、11S/7S等指标与挤压系统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与挤压系统参数具有显著内在联系的指标是11S含量和植酸含量。11S含量与挤压机Ⅳ区压力和模头压力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分别为0.461和0.3732),而与扭矩的偏相关系数达显著负相关水平(R=-0.4342);植酸含量与扭矩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5255),而与Ⅳ区压力和模头压力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负相关水平(R分别为-0.4628和-0.5503)。  相似文献   

16.
选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ET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扫描电镜、XPS、表面接触角以及表面自由能分析,测试表征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膜表面物理形貌结构、化学组分构成以及表面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PET膜产生刻蚀作用,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样品表面氧/碳、氮/碳含量比有所增加,膜表含氧极性基团如C—O/C—N、C O、C O—O等的含量增加,膜表亲水性有明显改善,表面自由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使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更适用于后期深加工,满足终端产品性能指标要求,在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对化学成分设计、轧制工艺控制、组织性能控制及盘条表面质量、外形尺寸等关键生产控制环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C、Mn、Cr等强化合金元素含量进行合理设定;盘条表面缺陷深度控制在0.1mm以下;开轧温度控制在1 000~1 040℃;索氏体化率控制在1.5级以上,索氏体片层间距在0.18~0.25μm;盘条表面无严重划伤、结疤及耳子等缺陷,最终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预应力热轧盘条。  相似文献   

18.
在优化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3种湿度环境对常压射流等离子体(JPAP)处理亲水性羊毛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含量、结晶度与构象的影响。通过Allwrden反应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认为水分能增加JPAP对羊毛纤维鳞片表皮的刻蚀作用,也会改变JPAP处理羊毛表面的C、O、N、S以及特征官能团的含量。通过Peakfit软件分析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认为水分基本不影响JPAP处理羊毛分子的构象或蛋白质二级结构,但对β-折叠、α-螺旋和无规卷曲等构象含量略有作用。通过X射线衍射(XRD),认为JPAP处理以及水分的存在对羊毛结晶度影响不大。因此,JPAP处理有利于加工高湿羊毛纤维。  相似文献   

19.
李华纯 《纺织器材》2011,38(2):39-39
闭式粗纱悬锭锭翼因长期不使用或浸水锈蚀,操作不当被锐器划伤,都会造成通道挂花而影响粗纱机正常运转,可尝试用研磨的方法来修复,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生物酶处理前后粉单竹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纤维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了生物酶预处理改善其漂白性能和白度稳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SCMP纤维表面的O/C比为0.40,57.45%和7.57%的纤维表面被木素和抽出物所覆盖;经脂肪酶、果胶酶处理后,其O/C比分别为0.43和0.41,纤维表面木素的含量分别为66.40%和68.41%,抽出物的含量分别为3.05%和2.03%;而经漆酶处理后其纤维表面的O/C比为0.24,且纤维表面几乎完全被木素所覆盖。说明通过脂肪酶、果胶酶和漆酶处理可以去除SCMP纤维表面的抽出物,使纤维表面暴露出更多的木素,从而提高其可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