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海洋能不稳定、难以实现独立或并网供电,上海海洋大学将波浪能和潮流能进行耦合发电,成功研制出具有原创性的浪流一体化柔性浪轮式发电装置,发电装置远离海岸且海洋环境恶劣无人值守,应用导航系统进行实时定位及监控十分必要。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海洋监测中运用的必要性,设计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浪流发电实时监测系统及通讯系统。实际应用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高精度、高接收率、全天候、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等特点,在海洋能发电实时监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监测需求,结合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的波浪能发电装置远程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模块、数据远程传输模块以及数据监控终端三部分。数据监控终端通过数据远程传输模块与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建立通信,数据监控终端向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发送查询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模块将监测数据按照Modbus通信协议打包,通过数据远程传输模块发送至数据监控终端。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运行可靠,可以满足发电装置远程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水文监测是进行防汛预警指挥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许多监测点位于偏远地区且无通信网络,在汛期采用人工检测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智能水文监测系统.该系统的采集节点能够采集水位、温度、浊度及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并将数据通过LoRa通信模块传输到汇集节点.汇集节点经数据处理后,通过北斗短报文模...  相似文献   

4.
文中研究基于北斗卫星的海洋水文实时监测系统,以海洋浮标为平台,实现布放海区温、盐、深剖面的长期、实时监测,通过北斗卫星数据通信链路,岸基中心站对浮标系统进行遥测和监控,实现可控的数据采集和实时传输以及对浮标工作状态的监测和遥控。中心站实时获取浮标传回的水文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数据库和有关应用系统的接口,为海洋观测和海洋技术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数据和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太阳能发电设备稳定高效运行,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发电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以AM3352为开发平台,主要设计了太阳能传感器数据采集节点电路、采集节点数据传输电路、GPRS传输电路以及AM3352最小系统电路等。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实时有效监控太阳能发电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可实现对太阳能发电阵列环境的监测,便于及时对其维护和检修。  相似文献   

6.
石化装置智能监测系统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和维护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石化设备的运行特点,规划了合理的智能监测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根据整个系统的实施特色,设计了典型的ASP.NET三层架构,系统具有良好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和维护性;依据系统开发的经验,提出了系统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设计过程,通过在上海某石化企业的应用,实现了石化装置的智能监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已有的乙炔气体检测装置功能单一、数据处理慢的缺点,以ARM处理器S3CA4BOX为硬件平台,设计了乙炔气体监测系统.通过移植uClinux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支持系统MiniGUI,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对乙炔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远程监测数据共享和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等功能.用户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方便快捷地进行系统参数的设置和数据的读取.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汽车行业中常用的直接式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供电问题,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核心元件,利用磁致伸缩逆效应与法拉第电磁效应的耦合效应,设计了一种可通过收集振动产生电能的发电装置。通过对无源胎压监测系统实现原理的分析,完成了磁致伸缩振动发电装置的结构设计及样机的研制。通过实验研究了样机在静态振动力和动态振动力作用下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该装置产生的输出电压与静态输入力之间为近似的线性关系;在简谐振动力作用下,该样机产生的输出电压与输入力频率相同,且在实验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值与力幅值近似呈正比。研究成果为实现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无源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遂行大型工程保障任务的军用工程机械群的指挥控制一直是制约作业效率与质量的难点问题。针对军用工程机械群遂行大型工程保障任务时出现的各机械位置不明、动向不清等指挥管理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系统的军用工程机械群位置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和方案设计。此系统基于车载端与指挥端内置的北斗模块,通过北斗短报文功能实现位置信息的采集、传输与显示,从而便于指挥员掌握装备的分布情况,提升指挥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bVIEW的提升机液压制动装置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BM法与温度监测法相结合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提升机液压制动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给出了硬件组成与软件开发.综合运用虚拟仪器、计算机控制、液压传动等技术,实现监测参数的实时显示、越限报警、数据存取等功能,具有界面友好,编程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该项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通过高精度数字采集技术和基于LabV IEW平台,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完成了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装置的研制,包括环境温度、组件温度、太阳总辐照度、组件直流输出电参数及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参数和谐波的数字化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太阳能发电设备的稳定性及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太阳能发电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各个太阳能极板的温度、蓄电池温度以及太阳辐射值,采用工业以太网实现各个太阳能极板数据采集装置之间组网,实现数据的交互,通过网关装置中的4G传输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打包后统一发送到服务器中。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地监测到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各个太阳能极板的工作参数,便于了解太阳能各个发电阵列的工作情况,提高太阳能极板的发电效率,预防故障发送。  相似文献   

13.
张铮 《现代仪器》2008,14(1):61-63,76
本文结合国内发电行业状态检修及设备管理的现状,提出一种崭新的大型旋转设备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是以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测技术以及大规模数据仓库为技术基础,通过建设设备运行信息远程监测中心,为发电集团公司提供大型旋转机械的远程管理平台、远程诊断和维护平台以及远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基于此平台,各发电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体系和实际情况,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更透明、更有效率以及更加科学的旋转设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所设计的具备冗余功能主从逆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应用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本主从冗余逆变系统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主从冗余逆变系统适用于各类光伏发电系统,利用最大功率跟踪技术跟踪最大功率点(MPPT).根据发电功率自动启动各逆变装置,并能够保证平均使用各逆变装置,延长其寿命,并能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测工作中所存在分布广、路途远、效率低等问题,对智能变电站中数字计量装置缺乏现场检测手段。对IEC61850-9-2LE中电子式互感器、数字电能表的输出规约及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互感器、电能表的误差在线测试系统,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校验误差算法的准确度。此系统不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测试,实现了计量装置误差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连续可调谐均匀单色照明光源系统的能量监测系统,主要是用于监测和采样待测探测器接收的相对光谱能量,实现能量监测和量子效率的测量。具体方法是在积分球侧壁放置监视探头,用于监测和采样待测探测器接收的相对光谱能量。为了保证能量监测系统的精度和准确性,需要对监测系统的3个监视探头进行相对光谱响应度定标,以提高系统精度。设计结果为表面能量监测系统其光谱监测范围为300nm~2200nm,其光源能量监测范围为100pW~100nw,实现了用于光源能量监测和量子效率的测量目的。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圆弧限位压电发电装置来提高发电能力及可靠性。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建立了其机电能量转换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获得了压电振子厚度比(基板与总厚度比)对最小限位圆弧半径及能量、及压电振子厚度和限位圆弧半径对电压及能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小限位圆弧半径随厚度比的增加而线性减小,且存在共同的最佳厚度比(0.35)使不同厚度压电振子的输出电压和能量最大;在最佳厚度比时,输出电压和能量随压电振子厚度增加或限位圆弧半径降低而增加。制作了一组限位圆弧半径不等的发电装置,并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压电振子的最大输出电压(变形量)仅与限位圆弧半径有关,故采用最小限位圆弧半径可同时获得最大的发电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建筑排水管道的发电装置,利用管道中排下的雨水或家庭废水,经蓄能后通过重力开关释放,冲击水轮机发电,达到势能转变为电能的目的。经蓄电池储能后能用于楼道路灯、卫生间排气扇等小型用电设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的形状记忆效应设计制作了记忆合金作为动力器件并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相结合的热水发电装置,该装置由Ni-Ti记忆合金丝转动驱动器部分、探温调整机构部分,发电机部分等构成。利用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引起的尺寸变化产生的力来驱动转子在绕线线圈中转动,使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后驱动发电机发电,实现工业余热转化为电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