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拟某原油终端处理厂含聚采油废水处理的实际工况流程,采用强化混凝试验装置,以连续进液处理的方式,对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含聚采油废水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场条件下通过提升流速、加装管道混合器及增设弯头3种措施均可以优化清水剂FLW126作用的水力学条件,提高混合强度,从而有效提升废水处理效果。选取最易实施的加装管道混合器的方式,对现场药剂投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装2级管道混合器后,要达到目前处理效果,药剂投加量可降低36%。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2):376-379
为高效快速处理聚驱采油污水,采用不同清水剂、按照平台污水处理流程-缓冲罐、斜板除油器、气浮选器及双介质过滤器等处理单元组成的工艺流程,在流程不同位置加入清水剂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结果表明,非离子清水剂RPEO的除油率优于DPEO,阴离子清水剂CH-2的除油率优于CH-1和CH-3;RPEO和CH-2的除油率分别为97.1%和95.0%,RPEO和CH-2最佳的加药位置分别为含聚采油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加药位置1和加药位置2。优化的"100 mg/L RPEO+50 mg/L CH-2"复配清水剂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除油率达99.9%,二者复配后能提升含聚采油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流程处理单元设备中,加入RPEO/CH-2复配清水剂,斜板除油器出口污水的除油率达99.8%,除油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海油田聚驱采油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出电化学降解除油一体化技术,形成"旋流混合加药→电化学除油→斜管除油→核桃壳过滤"的工艺流程,并加工成一套撬装式含聚污水处理装置,在海上油田开展含聚污水矿场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处理工艺除油率98%以上,与清水剂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在清水剂加量50~150 mg/L时,滤后水含油8~18 mg/L、粒径中值1.9~2.26μm、固体悬浮物1.39~2.09 mg/L,全面达到现场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4.
海上某采油中心平台污水系统所用清水剂BHQ-06不能很好解决污水中乳化油的问题,导致斜板、气浮处理效果不理想,使注水水质受到影响.由于油田生产场地空间受限,新的污水处理设备或旧设备的改造无法实现,因此只能通过高效清水剂的使用,来改善注水水质,降低注水的含油量.经过药剂换型方案研究及效果评价,筛选出的清水剂BHQ-325...  相似文献   

5.
海上聚合物驱采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处理难度大,对清水剂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清水剂性能评价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分析了传统清水剂性能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海上油田现场采出液处理问题,分别从评价条件、水质性能、絮体性能、溶解及配伍性能方面探讨了海上油田含聚污水用清水剂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并提出对清水剂的絮体黏附性和流动性等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6)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海上油田增储上产和稳油控水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流体随着聚合物注入地层将无法避免其产出,其中采出液成分比常规水驱更加复杂,稳定性将增强,使得处理它的难度将提升,其中聚驱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油泥会影响处理过程及效果,且增加处理成本。本文运用实验分析聚驱污水中聚合物、悬浮物和原油在污水处理流程的沉降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建立含聚油泥的形成机理模型。结果显示现场所取含聚污水中的悬浮物粒径为1.59μm,油滴粒径为2.0μm,根据理论计算在此粒径范围内悬浮物和油滴均不易聚集沉降。含聚油泥是由悬浮物、油滴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发生聚集沉降而成。预防含聚油泥产生,在选择驱油剂时应尽可能选用阴离子型线性聚合物,以减少聚合物分子与粘土颗粒、胶质沥青质大分子的缔合作用。在采出液处理流程中,应避免采用无机絮凝剂、有机阳离子清水剂等药剂,防止清水剂或絮凝剂与聚合物、粘土颗粒发生聚沉作用。此外,还需提高采出液油水处理流程的油水分离效果,减少油泥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海上平台现有含聚污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成本高、难度大、处理效能逐步降低等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动态膜过滤工艺技术,通过水质、过滤周期的变化研究筑膜剂种类、筑膜剂浓度、来水水质对含聚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膜过滤技术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核桃壳和纤维束过滤技术,过滤效果稳定,油、悬浮物、浊度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油田注水控制标准,来水水质越好,过滤周期越长。处理前后聚合物的浓度基本不变,未改变来水性质,能够适应海上聚驱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宋鑫  邹剑  赵鹏  张洪  张晓冉 《净水技术》2020,39(z1):164-167,271
针对渤海油田化学驱产出液处理所面临的设备处理效率低、药剂投加量大等难题,开展污水处理设备研发及配套破乳剂优化等集成化技术研究,以期提高产聚工业污水的处理效率。通过研发抗污染型陶瓷基功能膜设备以及配套破乳剂,在陆地终端处理厂开展了工业污水产聚处理长周期运行试验、药剂现场瓶试试验及药剂现场评价,自研药剂的瓶试效果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陶瓷膜处理器与药剂的协同配合能够极大地提高油水分离效率及处理效果,对改善海上含聚污水的水质以及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在渤海油田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化学成分作为划分依据,分别对无机清水剂、有机类高分子清水剂、复合清水剂等在我国海上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发现:无机清水剂应用相对较少;有机清水剂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复合清水剂针对特定乳状液的处理要求应运而生,针对性更强,对于特殊油质的油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污水处理中,含聚污水的处理是油田持续发展和开发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课题。聚合物驱采出液是复杂的混合乳化分散体系。相对于水驱采出液,聚合物驱采出液中的活性组份中的活性物质分子更加复杂,增加了界面膜的强度,提高了聚合物驱采出液W/0型乳状液稳定性。含聚污水具有乳化程度高,油水分离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在含聚污水处理上出现了适应性差、处理后水不达标的实际问题,为提高含聚污水处理效果,孤东采油厂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围绕高效污水处理药剂、气浮处理技术、离心机和污水处理配套技术开展研究,提出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上聚驱采油污水处理难题,采用抗聚合物污染的功能陶瓷膜材料,设计出了撬块化膜精细处理装备,做了含聚采油污水处理稳定性运行实验,并在渤海绥中36-1平台通过了现场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膜装备可将含聚采油污水中油的质量浓度从30 mg/L以上降至5 mg/L以下,将悬浮物质量浓度和粒径中值分别降至1 mg/L和1 μm以下,聚合物截留率小于5%,有效实现了聚合物的循环使用。该技术的开发对改善海上聚驱采油污水处理水质以及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PAC为凝聚剂,PAM+为絮凝剂,对原油终端处理厂含聚采油废水进行了混凝工艺研究,考察了凝聚阶段、絮凝阶段桨叶转速及搅拌时间对沉淀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聚阶段和絮凝阶段工艺条件相同,桨叶转速为300~550 r/min,搅拌时间均为30 s的条件下,沉淀出水浊度为4.5~5.5 NTU。与传统的混凝工艺相比,处理效果显著提高,且搅拌强度增强,搅拌时间大幅缩短。该项研究有利于提高原油终端处理厂进水流量,对保障海上注聚采油平台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渤海绥中某注聚油田采出液处理出现的问题,深入剖析了该油田产出液处理能力下降的原因,确定物流温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含聚污油泥水二次污染、设备适就性差、清水剂与聚合物不配伍等因素是导致该油田产出液处理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处理设备结构优化改造和药剂优化等方面开展治理措施研究,为全面解决海上注聚油田采出液处理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化工》2021,50(5)
复合驱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油田采出污水成分趋向复杂,进而引起黏度升高、乳化更稳定等问题,大部分油田现用的技术与设备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在了解复合驱技术并研究含聚表采油污水特点及处理难点的基础上,从含聚表采油污水处理后回注、外排和配制驱替液3种最终去向介绍了重要指标和相应处理方法,阐述了含聚表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基于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单一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研究多种方法联用并协同作用,结合各个油田的不同实际情况,为含聚表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闵珍妮  李芳 《当代化工》2016,(12):2841-2842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油田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聚合物。含聚污水处理通常采用以混凝和过滤为主,但由于聚合物的存在,混凝效果达不到要求。化学氧化具有助凝和破乳的作用,氧化剂投加在常规含聚污水处理工艺的混凝前,不改变常规工艺,可显著提高混凝效果,在实际工程上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海上油田水处理流程中斜板除油器出水水质波动大问题,进行清水剂优化实验,进行了药剂配伍性、除油效果室内实验,并在现场工艺流程中应用。新药剂BHQ-435与原药剂BHQ-133、BHQ-391配伍性良好,药剂混合分布均匀、无絮凝物产生;清水剂BHQ-435在加入浓度为15~20μL/L时,水中含油值降幅明显,除油效果好,当浓度超过20μL/L后,含油值变化不大;清水剂BHQ-435在目前流程状态和处理量下,注入量为15μL/L,即可保证斜板除油器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混凝、物理过滤分离的方法处理含油污水。研究了盘河油田采油污水的处理工艺配方;讨论了污水含油量与药剂投加量的关系和药剂的最佳配比及加药的顺序等影响因素;验证了处理后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确定了处理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可将盘河油田含油污水处理为合格的注入水;处理后的水质达到SY/T5329-1994标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单,适合现场应用,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拟现场除油器结构,开展了5种不同类型除油剂对含聚采油污水的除油效果评价,进而进行不同加药组合处理、降低药剂加量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除油剂类型及加量对除油效果影响显著,5种除油剂中,除油剂BY-1在加量为400 mg/L时,除油率≥91.35%;组合加药除油效果优于单一除油剂的处理效果,药剂组合BF-1(200 mg/L)+BF-2(100 mg/L)和BF-1(200 mg/L)+BY-3(100 mg/L)时,处理含聚采油污水除油率≥97%,药剂组合能有效降低药剂加量,提高污水综合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采油采出污水处理中聚丙烯酰胺(PAM)的降解是水质改善的重要指标,分析聚合物的降解程度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黏度法来分析含聚污水中PAM的浓度变化情况,针对两种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分析测试效果的影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定性与定量分析PAM的降黏率,用于指导油田含聚污水降黏处理的工艺研究实验中,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自制1.0 g树枝状聚酰胺-胺化合物和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一种非离子型多支化清水剂产品PM,并对其结构进行红外光谱表征。以SZ36-1含聚污水为处理对象,用瓶试法对PM进行清水性能研究。结果显示,PM适于含聚污水的处理,在温度为60℃、加药量250 mg/L条件下可取得最佳清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