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变电站蓄电池远程监控系统采用智能化、远程化、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变电站蓄电池的日常维护监测、综合分析、智能管理、自动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将蓄电池状态远程传输至设备状态评价大厅的PMS(生产管理系统)状态监测模块,实现了辽宁省变电站状态信息的规范化接入。  相似文献   

2.
蓄电池是变电站低压直流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变电站事故应急的后备保障措施,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模式下蓄电池的集约化管理,积极响应国家电网公司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宁波地区展开了变电站蓄电池在线健康维护系统的试点工作。该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给运维人员提供了区域化、远程化实时在线监测、维护、控制和管理所管辖的所有变电站蓄电池直流系统的功能。新的变电站蓄电池在线健康维护系统在大幅度降低运维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从技术角度上提高了蓄电池和电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现场人工维护工作极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介绍了一种直流系统自动远程维护技术,可进行远程监测和远程维护.通过充电机与蓄电池组主备关系的自动无扰切换,对蓄电池在线充电放电,实时检测蓄电池的实际容量、状态和充电机相关特性参数.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大降低直流系统检测及维护工作量,另一方面定期自动的蓄电池活化维护,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蓄电池》2016,(4)
变电站每年有大量的报废蓄电池,这些报废的蓄电池加大了环境处理压力并污染地下水资源,造成巨大经济浪费。本文根据变电站直流系统中蓄电池的重要作用,分析目前变电站蓄电池运行、维护及在线监测装置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变电站蓄电池在线检测、修复系统。该系统具有日常维护检测、在线充放电、在线去硫化修复、综合分析、智能管理、自动报警等功能,在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提升了蓄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蓄电池是电力变电站直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维护工作直接关系着变电站及电力网的安全运行.蓄电池定期核对性放电是直流维护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了蓄电池远程核对性充放电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结构、功能、系统软件主要界面.该系统变革了传统的核对行充放电方法,解决了人员短缺、无法按时完成蓄电池核对性放电维护的问题,有效降低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工时和生产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变电站蓄电池远程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蓄电池实时、在线、智能监测,同时提供Web Server供远程主机以及本地人机界面(触摸屏)实时浏览蓄电池数据,并以GSM短信服务的方式将信息发送给责任人,以便在蓄电池劣化早期及时发现并替换,保障整个变电站蓄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蓄电池组维护方法存在的形式单一、维护时间长、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以呼和浩特供电局台阁牧变电站为试点,安装1套蓄电池远程管理系统,通信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变电站通信监控平台远程监控变电站内蓄电池管理系统的监控主机,操作监控主机给执行机构下达命令,完成蓄电池充放电等操作。通过对蓄电池进行远程充放电试验,验证了系统可实现通信蓄电池组远程在线监控和充放电试验,同时可提高测试维护的工作效率,降低电池组脱离系统后的安全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单节电池之间电压不均衡所导致的电池容量衰退、使用寿命缩短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满清  聂壤  赵岚 《电源世界》2013,(11):36-38,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变电站蓄电池远程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蓄电池实时、在线、智能监测,同时提供WebServer供远程主机以及本地人机界面(触摸屏)实时浏览蓄电池数据,并以GSM短信服务的方式将信息发送给责任人,以便在蓄电池劣化早期及时发现并替换,保障整个变电站蓄电池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对变电站蓄电池的运维管理,解决传统监测系统的检测功能不足,以及安装接线繁冗等问题,基于智慧电池技术、PLC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平台技术,建立了一套智能的专家型的电池管理诊断系统。该系统无需布线安装,彻底改变了传统蓄电池监测结构,兼顾安全性监测和全周期寿命管理,实现了变电站蓄电池监测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化。实验运行表明,主要测试指标正常,满足当前变电站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中对蓄电池的监测与维护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变电站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物联网技术,从原理、方法和设计等方面,对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说明。针对通信机房内蓄电池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蓄电池状态监测智能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文章结合物联网技术,分析了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思想,并且提出了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架构,最后根据系统架构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利用站内传感器节点,实现对蓄电池的电压、内阻和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实现对通信机房蓄电池组的实时监测。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可以对站内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实时查看。随着蓄电池监测系统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中的应用,可实现对蓄电池组的科学化管理,保证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减轻人工维护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结合变电站的维护工作现状,对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维护范围,使用对象和维护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系统设计的重点和原则。考虑到Internet技术和分布式对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CORBA,Agent和Web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建模方案,并对系统关键部分的实现进行了重点介绍,包括设备的远程维护策略以及维护控制器的设计。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了远程维护系统的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为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设计模板,并给出了系统性能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变电站蓄电池传统运维模式,提出一种新型蓄电池远程在线维护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使用放电负载仪对离线蓄电池组进行核对性放电的维护方式,实现了单体蓄电池在线电压巡检、内阻测试和动态均衡以及蓄电池组远程在线核对性放电、均衡充电,为推进变电站蓄电池状态检修的智能化、高效化、无人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方案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徐韬 《电工技术》2017,(7):89-90
探讨了变电站自动化设备远程维护技术,介绍了基于调度数据网的变电站智能设备远程维护系统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与实现。实践证明,该方案能保证变电站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近几年电源技术和防雷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通信电源系统也发生较大变化。智能高频开关电源、免维护蓄电池、浪涌保护器(SFD)等设备在变电站的通信电源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变电站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各级电力通信管理部门对通信电源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忠亮 《供用电》2015,(2):14-18
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变电站、发电厂的直流电源系统运行可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关系到变电站、发电厂的安全工作,甚至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介绍了直流电源系统的主要组成单元,分析了直流电源技术的发展情况。锂离子蓄电池、蓄电池在线监测及远方监控、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等新技术的发展,将有效提高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和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网际协议(IP)技术的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建设背景和要求,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IP技术的监控和远程维护系统,实现对分站主机的远方管理和维护。分析了远程维护系统的构成及其实现的功能,给出了远程维护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保证,对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研究和开发变电站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平台的背景及方向,介绍了集成防盗、消防系统等智能设备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系统结构,提出在江苏省电力系统范围内实施变电站远程视频监控统一平台的技术方案,并在江苏镇江供电公司推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介绍通过应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和网络传输技术,在无人值班变电站中建立变电站直流远程控制系统,达到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遥信、遥调、遥测和蓄电池充、放电的远程控制,同时实现蓄电池放电电能的再利用,提高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和节能效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其管理模式的发展对维护的需求出发,对变电站远程维护系统的总体框架模型、逻辑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信息模型、系统的网络体系和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的系统体系结构既满足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对维护的需求,又兼容现有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及维护体制,可以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维护保障结构。  相似文献   

20.
对变电站蓄电池运行维护中开路监测、内阻测试、单体一致性等关键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通过对3个供电局的调研,总结了蓄电池在线监测、远程维护和容量预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指出运用数据系统对蓄电池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是变电站备用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