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为了解决软件响应和验证易受攻击的问题,对现有的防篡改方案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完整性验证的防篡改模型TPM(Tamper Proofing Model)。该方案将软件分为多个单元,采用多种加密方式加密软件,对程序的控制流进行完整性验证得到Hash值,通过隐藏在程序中的密钥生成函数,利用得到的哈希值、注册码和用户码来计算各个加密单元的解密密钥。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需修改底层硬件,易于实现,开销小且算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软件哨兵是一种动态防篡改技术,但是哨兵自身安全性无法保障,容易被绕过或移除。针对软件哨兵中存在的安全弊端,着重研究和实现了三线程结构和软件哨兵相结合的动态防篡改技术,利用改进的三线程结构来保护哨兵自身安全。相对于传统的三线程技术,改进后的三线程通过remote线程和watch线程之间的相互监视保护,显著改善了其保护力度,增加了黑客攻击软件哨兵的难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三线程保护的软件哨兵,不仅能防止软件篡改攻击,还能有效抵抗对哨兵本身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产品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防止计算机软件被篡改的各种技术,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水印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水印分割方法,并通过在程序中同时插入与分割的拓扑图相对应的校验比特串的方法提高其纠错能力和抗篡改能力。该算法具有编码纠错能力强、抗攻击能力好的特点,同时兼顾了基数-k编码方法编码率高、编码范围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动态图软件水印的隐藏容量和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防篡改的动态图软件水印方案。该方案利用不同进制形式的数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将大的水印信息分割成多个小的水印信息,然后将这些小的水印信息编码成一组图结构,动态地嵌入目标程序中。在编码水印信息时,利用动态图结构中结点的父指针来编码,并使其叶结点与目标程序变量关联,起到防篡改的作用,从而可对水印进行有效的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嵌入水印信息后,目标程序的运行速度和结果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水印对溢出攻击、扭曲攻击和附加攻击等都有明显的抵抗效果,水印也能够准确、方便地被提取出来。该方案的性能明显优于PPCT算法和常量防篡改水印算法。  相似文献   

6.
软件防篡改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广泛使用,软件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设计切实可行的软件保护方案已成为必须直面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软件防篡改技术作为软件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软件防篡改的目标在于阻止程序中的关键信息被非法修改或使用;检测篡改并作出适当的响应.针对这两个目标,重点介绍了基于代码混淆的静态防篡改技术和基于检测-响应的动态防篡改技术,对现有主流的软件防篡改技术进行分类,并分析和讨论了各类方法的优劣和局限性.最后,总结软件防篡改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件防篡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对知识产权的攻击方式主要有三种:软件盗版(Software Piracy),逆向工程(Reserve Engineering)、代码篡改(Code Tamper),对应的防御措施主要有软件水印技术(Software Watermarking)、代码模糊(Code Obfuscation)、软件防篡改(Software Tamper-proofing).此外,还有多样性(Diversity)、时间限制模式(Time-limited Scheme)等方法.详细介绍了软件防篡改技术,对它的分类、现状、现存机制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做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图的防篡改软件水印实现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二叉树的水印基数编码方案,并对水印中的常量进行编码以达到水印防篡改的目的。同时,不仅形式化地定义了水印系统的常用算法,而且给出了该方案较为详细的实现步骤,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9.
软件防篡改技术是保护软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当计算机软件中的核心代码被篡改或者非法使用时,篡改检测机制如何针对当前行为作出有效响应并应对。针对该问题,笔者重点介绍了基于代码混淆的静态防篡改技术和检测响应动态防篡改技术,分析了当前主流软件防篡改技术,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与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软件安全问题的暴露也越来越突出。尤其软件被篡改的问题,更是向软件工程的防护技术发出挑战。本文根据目前软件被篡改的常用方式和技术,主要从软件和硬件这两个层面,论述一些目前应用的软件防篡改技术,希望进一步探讨出更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谭良  周明天 《计算机应用》2007,27(5):1070-1072
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是建立操作系统可信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系统采用口令、智能卡、USBKEY,甚至还采用了指纹、虹膜等认证方式来确认用户的身份,除了存在密码容易被遗忘、猜测、截获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外,还存在身份信息的存储安全和单向认证问题。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分析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登录认证方式: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用户登录可信认证。该认证方式是利用PC机USB接口外接TPM,将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关的密钥信息等存储在TPM中,并利用USBKEY技术、动态的口令技术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可信。该认证方式克服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支持双向认证,为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安全芯片的可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能够进行系统完整性数据收集与度量的可信终端系统,在不明显降低系统效率的前提下,获得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可信网络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可信计算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信计算是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它是在计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从科学计算、容错计算到可信计算,介绍了可信计算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可信计算属性、可信计算机系统和可信平台的体系结构等关键技术,并对目前可信计算的研究现状和可信软件系统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信任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信计算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认为最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信任根是可信计算的根本。简要介绍了可信计算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可信产品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从可信计算信任根的角度入手,提出了两种采用嵌入式技术来实现信任根的方案,并给出了方案的详细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5.
增强的无线TNC证实模型及协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信计算技术为解决无线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无线可信接入是无线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可信网络连接(TNC)架构并不能够很好适应无线接入环境。通过分析TNC架构的不足,提出一种增强的无线TNC证实模型并设计模型下的相关协议。通过分析,该模型有较高安全性和效率,具有一定的匿名性,适合于无线接入环境,同时能够兼容不含可信芯片的无线终端接入。  相似文献   

16.
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TPM)是可信计算技术的核心。可信计算平台需要TPM的可信测量能力、可信存储能力和可信报告能力,向用户证实平台是可信的。然而当前人们主要关心TPM的实现以及其上的应用开发,却很少讨论TPM本身的安全性。这样一方面很难使人们相信TPM本身是安全的,另一方面也不能很好的将TPM应用到安全领域中。对用户和TPM交互时所遵循的重要协议——对象无关授权协议OIAP进行分析,证明了该协议会受到重放攻击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EFI的信任链传递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提高BIOS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PM)在可扩展固件接口(EFI)中建立可信链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对EFI启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一条从EFI的第一个阶段开始,一直到操作系统的可信链。从而较大地缩小了信任根的范围,使得BIOS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EFI的普及,这将在实现安全计算机系统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终端数据可信迁移方案以解决数据无防护地流入/流出终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根据“全程BLP规则”对待流入/流出的数据进行安全检查,只允许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迁移,由TPM负责将其加密/解密。介绍实现框架并分析其安全性。该方案可以保证迁移数据的机密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时间戳(DTS)技术被广泛用于数字签名、电子商务及各种软硬件产品的专利和产权保护。在一些网络状况差、网速变化大、时断时续的不可靠网络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时间戳服务的正常、有效运行。根据不可靠网络的特点,设计了一个不实时依赖时间戳服务中心(TSA)的时间服务模型,每次进行时间戳服务时不再需要与远程TSA进行通信,而是通过本地可信平台来进行时间戳服务。还提出一种不可靠网络环境下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数字时间戳服务协议,并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协议是安全的,协议产生的时间误差是可控的,对不可靠网络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TPM接口命令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奇  马楠  刘贤刚 《计算机工程》2009,35(2):129-132
标准符合性是衡量可信计算模块(TPM)芯片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的重要因素。该文面向可信计算组织规范,给出一个针对TPM接口命令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案。运用有限状态机归纳测试集的方法实现了原型。对某款TPM芯片进行实测的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有效且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