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加速寿命试验与电能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电能表相关标准对电能表的可靠性与寿命提出了相关要求,然而,相应的测试方法非常费时.本文在介绍了可靠性与加速寿命试验的一般理论基础上,结合电能表的应用环境,首次提出采用高温高湿环境实现加速寿命测试的方法用以评估电能表的可靠性,该方法在实验室中用10台样机进行1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验证电能表10年的平均寿命,从而大大可以减少试验时间并在浙江正泰仪表公司内部开展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影响电子式电能表寿命的LCD、电池和电容等元器件的寿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阿伦尼斯模型给出的公式,采用温度作为恒定加速应力,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研制的F008型白光功率LED给出了165℃、175℃、185℃的加速寿命的试验数据,推算出25℃下失效判据50%时的期望寿命为8.11×10^4小时,25℃下失效判据70%时的期望寿命为4.17×10^4小时,并以此为例,给出一种通过功率LED加速寿命试验来推算实温期望寿命的方法,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其它单色功率LED。[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加速退化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退化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是解决高可靠性、长寿命产品可靠性评估等问题的两种重要加速试验技术。介绍了加速退化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的基本概念,对两者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并进一步对加速退化试验与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影响电磁继电器寿命的环境因素及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原理,确定温度为加速应力(应力等级水平为4),同时介绍了电磁继电器加速寿命试验的系统硬件电路和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5.
为缩短消缺时间、提高消缺效率,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消缺工作通常未深究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缺陷处理过程简单、表面,导致缺陷无法彻底消除,使得相同缺陷可能再次发生。因此,为查明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将缺陷产生的原因定位到芯片级、原理级,通常需要对缺陷设备开展深层次缺陷查找、分析工作。基于上述原因,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缺陷的验证和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缺陷验证和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二次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可靠性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为基础,结合变电站二次设备寿命周期的运行规律,建立了二次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模型。在深入分析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与可靠性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包含可靠性影响因子的LCC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法确定模型中的待定系数。通过引入平均年费用,对如何优化二次设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当故障率一定时,通过选择尽可能长的服役时间让费用最少;当服役时间一定时,利用本文所提供的方法确定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让费用达到最少。  相似文献   

7.
继电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寿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寿命不仅仅是指电寿命和机械寿命,也包括贮存寿命.产品在贮存过程中处于非工作状态,因贮存而失效是长期的缓变过程,采用贮存寿命加速试验可大大缩短试验时间和费用.介绍了研制的继电器贮存寿命加速试验装置,采用寿命加速试验方案能同时对处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多台继电器的多对触点进行电参数检测,以完成贮存寿命加速试验.进一步工作集中在进行长时间的试验并积累试验数据,进而预测贮存寿命.对失效试品作表面物理分析以便分析其失效机理,验证寿命加速试验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8.
继电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其寿命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寿命不仅仅是指电寿命和机械寿命,也包括贮存寿命。产品在贮存过程中处于非工作状态,因贮存而失效是长期的缓变过程,采用贮存寿命加速试验可大大缩短试验时间和费用。介绍了研制的继电器贮存寿命加速试验装置,采用寿命加速试验方案能同时对处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多台继电器的多对触点进行电参数检测,以完成贮存寿命加速试验。进一步工作集中在进行长时间的试验并积累试验数据,进而预测贮存寿命。对失效试品作表面物理分析以便分析其失效机理,验证寿命加速试验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9.
密封式电磁继电器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徐伟 《低压电器》2010,(1):5-7,16
根据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原理,提出了一种快速评价密封式电磁继电器贮存寿命的试验方法。在定数截尾场合下,建立寿命分布服从威布尔分布的继电器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模型,采用似然方法计算出继电器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寿命特征。结合部件寿命信息给出Newton—Raphson迭代公式的初始值确定方法,为预测继电器贮存寿命提供了依据。利用随机模拟方法举例,验证了所提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提高硅压力传感器的高温环境应力,研究制定了其加速寿命试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完成了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应用威布尔分布函数描述其寿命分布并完成了常温应力下的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设计方案是正确可行的,硅压力传感器的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其加速模型符合阿伦尼斯方程,加速参数的精确计算确保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估算出在正常应力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加速寿命试验作为一种氢镍蓄电池寿命考核办法得到普遍应用,80 Ah氢镍蓄电池进行了模拟地球同步轨道最大放电深度充放电的加速寿命试验,结果表明,该种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了20年的在轨等效工作寿命.但使用该种氢镍蓄电池的卫星尚处于初期业务开发阶段,蓄电池实际放电深度要远低于设计最大放电深度,不能较好地验证80Ah氢镍蓄电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再制造技术与电厂装备延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立峰  魏彦筱 《中国电力》2005,38(10):80-82
设备零部件工作性能指标下降后,分析其失效原因,对其进行再制造技术处理,以获得原来性能或优于原来性能的零部件。主要包括对失效零部件进行再制造及对长期服役后的旧部件应用再制造技术延长寿命。介绍了绿色再制造技术及其在电厂装备失效维修中的应用,并制定了相关的“再制造”修复方案,采用表面涂层防止锅炉“四管”泄漏问题、表面改性技术在电厂阀门延寿修复上的应用、恢复热处理技术在高温螺栓延寿上的应用、锅炉高温受热面管的焊接延寿修复,指出应用再制造技术对在役电厂装备延寿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艰巨工作。一般情况下,很难获得为数众多的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数据。然而,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是蓄电池性能好坏的最终判据。所以,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一直制约着高性能蓄电池的研究开发以及蓄电池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性能的改善提高。本文作者设计了加速蓄电池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即采用慢脉冲快速充电,且按相关的标准进行放电,研究发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能表服役一段时间后,需要定期进行抽检,决定该批次电表能否在线服役以及还能服役多少年。本文针对到达一定期限的智能电能表进行剩余寿命预测研究。首先根据到期智能电能表的抽检结果,选择部分样本进行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试验过程中对输出性能参数基本误差进行监测。根据建立的幂函数退化模型和温湿综合加速模型,利用步进应力加速试验数据处理思想,推导得到高应力下产品的伪寿命分布,从而计算得出产品在给定可靠度为0.9时产品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氢镍(MH—Ni)动力电池日历寿命的预测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快速测试出本公司生产的氢镍动力电池的日历寿命,同时也为以后评估新品种动力电池的日历寿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二次设备更新换代频繁且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往采用手动测试配置的方法已难以满足工作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二次设备自动配置方法。首先,模拟常规测试核心流程,构建基于测试任务的信息点、基于设备厂家的信息点检索路径以及基于测试配置信息类型的命名实体知识三类知识图谱。然后,根据测试设备及测试功能,利用所构建的知识图谱检索需配置信息点,确定设备厂家并基于子图匹配信息路径。采用改进的BERT模型计算配置信息点与描述文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完成映射配置。此外,还加入了端口地址配置数据字符串校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的二次设备测试自动配置方法合理有效,并具有极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评价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标准中的测试方法的要求,设计了一套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评价参数测试系统.系统由电气参数测控仪、程控电阻负载、数字示波器、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直流电源和蓄电池测试的控制.并形成测试报告.采用CS5460A芯片测量直流电压、电流;采用UC3875零电压开关(ZVS)脉宽调制器设计的负载控制器,实现了可程控调节的电阻负载:采用20 MHz带宽的数字示波器和隔直滤波电路测量纹波.应用结果证明设计方案高效、可靠,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8.
简介:本文通过试验方法来探讨电解电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容量、漏电流、损耗角正切值等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试验验证和对其寿命衰减曲线的研究分析,得到一种加速电解电容寿命试验的有效方法,大大缩短了电解电容寿命试验的检验周期,极大地提高了检验效率,节省了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