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碳钢连铸生产技术工艺优化是当前我国特种钢连铸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者通过总结实践生产经验,结合传统高碳钢连铸工艺开展了工艺优化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高碳钢钢水预处理、转炉冶炼、脱氧处理以及精炼四个主要工序的工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晓江 《中国冶金》2016,26(12):36-39
针对唐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线生产高碳钢65Mn出现的带钢表面翘皮和铸坯内部偏析问题,分析了缺陷产生的原因机理。带钢表面翘皮为铸坯边部在矫直过程中形成角裂轧制而成,铸坯内部质量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为连铸二冷强度、软压下终点位置和钢中硫质量分数。通过调整LF脱硫工艺、优化连铸保护渣、提高二冷水强度、调整软压下终点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高碳钢65Mn带钢表面翘皮缺陷和铸坯内部偏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高碳钢连铸特点,分析了高碳钢板坯连铸粘结漏钢的原因,提出了板坯连铸45#高碳钢保护渣优化设计思路。研究改善保护渣润滑性能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果配制45#钢板坯保护渣,并试用10多吨保护渣。未发生粘结及粘结漏钢事故,稳定了连铸生产。  相似文献   

4.
高碳钢铸坯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重钢采用转炉-LF炉-连铸工艺生产高碳钢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如何尽可能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是生产高碳钢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转炉-精炼炉-连铸-高速线材轧机生产高碳钢盘条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所生产的65钢质量较好,连铸坯表面质量较佳,经高速线材轧机轧成的盘卷,用作钢丝生产的原料时,其拉拔性能好,消耗低,还根据试验中所暴露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炼钢-精炼-连铸工艺生产高碳钢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魏军  刘中柱  蔡开科  刘会圈 《炼钢》2000,16(3):46-51
根据高碳钢线材产品的质量要求,概要论述了转炉-精炼-连铸流程生产高碳钢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工艺技术,为国内相关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俞晏 《钢铁厂设计》2000,(5):6-10,29
简要介绍了国际上用连铸小方坯生产高碳钢(包括轮胎钢)、弹簧钢、冷镦钢等情况,比较了大、小方坯连铸的区别用小方坯连铸生产这些钢种采取的质量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重钢采用转炉-LF炉-连铸生产高碳钢的工艺,并对其工艺和质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高碳钢生产的工艺操作要点。作者认为:控制钢的碳偏析和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及数量,是高碳钢生产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电磁搅拌提高铸坯内外部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铁成 《甘肃冶金》2006,28(4):32-34
本文针对酒泉钢铁公司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有无结晶器电磁搅拌(MEW S)的对比试验在方坯连铸机上生产高碳钢,试验结果表明有电磁搅拌时的内外部质量明显优于无电磁搅拌;且当搅拌电流从100 A增大到300 A时,中心偏析、中心疏松和缩孔等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分析钢水过热度、拉速、二冷强度等连铸工艺参数对高碳钢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认为采取提高钢水洁净度、低过热度浇注、电磁搅拌、轻压下和优化二冷技术等措施是减轻高碳钢连铸方坯中心偏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姚健  朱喜达  刘宇  董瀚 《特殊钢》2022,43(6):66-72
概述了国外有关连铸高速钢、工模具钢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以及国内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围绕高碳高合金钢连铸技术做过的研究和工业试验。分析认为有必要加大高碳高合金钢连铸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相比于传统模铸,研究表明连铸可使粗大的碳化物厚度降低40%,晶粒尺寸降低50%,并且碳化物形貌也由平直片状转变为纤维状,这将有利于后续锻轧工艺的碳化物细化。最后提出了可在连铸矫直机、水冷工艺、铸坯截面尺寸以及成材锻压比方面进行优化改进,如果能够在现在技术成熟的弧形连铸机取得突破,这将更有利于提升铸坯质量,实现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连铸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连铸工艺生产车轴钢具有高效、经济、质量优等特点,为了满足铁道部门对高质量车轴钢坯的需求,开展了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铁道车轴钢的试验研究。针对连铸生产车轴钢的技术条件要求,研究了微量元素钒在车轴钢中的作用,利用钒的析出强化,显著提高了车轴钢的力学性能指标,其强度稳定提高10%,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用户加工车轴的力学性能及实物质量优良,完全满足连铸技术条件及铁道运输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3.
皮下气泡是连铸坯常见的质量缺陷,严重影响钢材的质量及使用性能。通过对国内部分钢厂生产的连铸坯皮下气泡的缺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一氧化碳气泡缺陷和氩气泡缺陷占很大比例。其次,总结概述了连铸坯皮下气泡缺陷的分布特点,气泡被捕获的机理以及不同类型气泡缺陷的形成原因,发现脱氧不良、水口吹氩工艺、电磁搅拌以及过热度等均会对皮下气泡缺陷造成影响。为降低铸坯皮下气泡缺陷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控制连铸坯皮下气泡缺陷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Mn23AlV高锰无磁钢的高铝含量导致连铸过程中钢水与连铸保护渣的剧烈反应,连铸坯产生大量裂纹缺陷,影响其连铸正常生产。为提高铸坯质量,保证20Mn23AlV高锰钢连铸生产顺行,本研究对现场生产20Mn23AlV的连铸工艺和采用的连铸保护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验室的感应加热炉进行渣-金反应试验,并结合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开发出20Mn23AlV低反应性连铸保护渣,并采用工业试验证明采用低反应性连铸保护渣可以消除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20Mn23AlV高锰钢铸坯修磨量可由8%降低至1%。  相似文献   

15.
宽板坯结晶器保护渣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杜恒科  文光华  唐萍 《钢铁钒钛》2006,27(3):10-13,20
宽板坯连铸与常规板坯连铸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保护渣理化性能、绝热保温性能的研究,确定了适合于宽板坯中碳钢连铸用保护渣的理化指标,并开发出XCN-Z型保护渣.工业应用表明:研制的XCN-Z型宽板坯连铸用保护渣使用效果好,能满足拉速为1.3~1.5 m/min的中碳钢中厚板坯连铸连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依据达钢现有生产装备情况,开发出中高碳硬线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即铁水KR脱硫预处理→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连铸,并通过采取大渣量单渣法转炉脱磷、无铝脱氧、LF炉白渣精炼、使用低氮增碳剂、连铸保护浇注及结晶器电磁搅拌等措施进行工艺优化,有效控制了钢中气体含量及夹杂物水平,提高了钢水可浇性,保证了连铸坯质量,使轧材性能达到了硬线钢的要求,满足了用户对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韶钢通过设备改进及工艺优化,产品实现了从普通钢向特殊钢的转型,在42CrMo钢的冶炼过程中采取转炉高拉碳、精炼渣系优化、真空脱气等工艺措施,并在连铸工序对连铸参数进行控制,最终生产出性能等方面完全满足客户高质量要求的42CrMo钢.  相似文献   

18.
温德智  黎尚济 《炼钢》1995,11(2):16-21
本文介绍涟钢第一炼钢厂1号小方坯连铸机浇铸优质钢的生产实践,并探索连铸优质钢的途径。指出为保证质量,必须严格保证钢水质量,控制合适的浇铸温度,拉坯速度和冷却强度;钢水必须吹氩;采用大容量中间包和伸入式水口保护渣浇涛,确保连铸机的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10 0 %CCratiowasimplementedatXiangtanIronandSteelCoLtdinJuly 1999,whichhas 2ba sicoxygenfurnacesand 3continuouscastingma chines,andcanproduce 1 5milliontonofsteelayear.Sincethen ,alotof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forimproving qualityofsteels ,in particulargrade 2 0carbo…  相似文献   

20.
杨利彬 《钢铁》2022,57(8):1-10
“十三五”时期,中国炼钢技术快速发展,在机理创新、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高品质钢高效生产、智能化控制、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粗钢产量持续增加,达到了世界产量的56.49%,在发展的同时逐步实现炼钢结构优化,高品质钢的高效绿色生产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作用。通过回顾和分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炼钢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的科技成果,对“十三五”期间炼钢科技进步进行了总结。代表性关键技术成果总结为两个方面,即“高品质钢炼钢-连铸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和“洁净钢高效、低碳绿色炼钢-连铸技术研发”。“高品质钢炼钢-连铸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主要的发展表现在高品质不锈钢脱氧及夹杂物控制技术,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电工钢技术,重载车轴钢冶金技术,高速和重载铁路钢轨用钢炼钢技术,特殊高合金钢品种冶炼及连铸关键技术;“洁净钢高效、低碳绿色炼钢-连铸技术研发”的主要发展体现在大型转炉高效、绿色冶炼关键技术,绿色电炉高效冶炼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高品质钢高效连铸技术。同时,炼钢-连铸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进展。实现关键钢铁材料的自主保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是“十四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