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喀什凹陷北缘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之一。由于该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具有地形起伏大、山前巨厚砾石堆积、表层结构和地下构造复杂的特点,在该区采集的地震资料普遍存在信噪比低造成构造主体部位成像不清的问题。提高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工作的首要任务。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和“循环迭代式”的流程调查表层结构,通过循环调查、迭代建模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根据表层结构模型逐点设计激发、接收参数,保证在高速层中激发和检波器与岩层的良好耦合;综合利用表层结构模型、地面地质资料、高精度卫片资料以及地震资料,对激发、接收条件分区,并按照 “按能分配”的原则对炮点、检波点进行转移和再分配,以优选激发、接收条件;应用这些技术在该区进行地震攻关,使地震原始资料的信噪比和关键构造部位的成像质量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之一,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构造主体成像效果;利用优化后的检波器大组合压制多种干扰,提高单炮信噪比.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采集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主体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
焉耆盆地山前构造带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激发和接收条件非常差,造成干扰波非常发育,原始资料的信噪比非常低,难以见到有效反射,成像精度不高,不能满足构造解释的需要,为此,开展了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研究,采用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关键参数分析论证技术和观测系统设计等技术,通过改善激发条件、优化激发参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通过检波器组合实现对干扰波的组合压制,提高单炮的信噪比;通过针对性观测系统设计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剖面信噪比,查清了南部山前逆冲推覆带的分布范围、目的层产状及断裂带展布特征,并落实了构造特征及圈闭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的表层结构复杂多变,这不仅影响了激发和接收,使野外采集难以获得较高信噪比的原始资料,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和振幅保真处理。针对该问题,GeoMountain采集工程师表层调查软件通过对微VSP、微测井、小折射和双井微测井等资料的人机交互处理和解释,实现了表层速度反演,建立了准确的表层物理模型,从而指导野外激发、接收,为静校正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从实际应用情况看,该软件是研究复杂多变近地表环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民和盆地黄土山地区地震采集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盆地地表及地下构造都异常复杂,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制约了该区地震资料品质的提高。针对该区特殊的表层结构和地下地质条件,通过优化激发因素设计、表层调查方法和静校正技术改进、多信息折直测线布设、高密度地震资料采集等多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采集、静校正、处理联合攻关,推动了民和盆地黄土山区域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岭断陷区的复杂表层结构及复杂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震采集对岩性油藏的影响及提高岩性油藏信噪比和分辨率采集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高精度表层调查技术、激发技术、接收技术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适合长岭断陷区岩性油藏高分率勘探最佳的地震采集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长岭断陷区地震采集面临的复杂地表、复杂油藏区分辨率提高的技术难题,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品质,在复杂的地表区获得的地震剖面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满足了岩性油藏勘探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喀什-西克尔地区山地地震勘探罕见复杂的地貌以及二维地震采集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差等特点,对该地区二维地震采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分别就其表层调查、激发、接收、观测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改善该区地震资料质量的方法,即在表层调查中通过“循环迭代”流程加大控制点密度以加强表层调查精度,在激发中采用单井和大面积组合井适当药量的高速层中激发,在接收中采用检波器大面积组合接收,同时利用动态法优化观测系统与宽线大组合的接收技术。经现场采集实践检验,改善后的采集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9.
南方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学武 《石油物探》2007,46(5):514-520
南方黔中地区地表出露不同地质年代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溶洞、裂隙发育,散射严重;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目的层埋藏深度变化大,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适合于黔中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对采集因素——道间距、最大炮检距、覆盖次数、激发井深、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检波器组合方式等进行了细致分析,确定了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深井饱和药量激发、多串检波器组合接收的采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采集方法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了断层和地腹构造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勘探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广西桂中地区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加上大部分为灰岩出露,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资料信噪比低。针对这一问题,从该区的表层结构、浅层强反射界面屏蔽作用及地质结构等方面分析造成信噪比低的原因,提出了选择最佳激发参数(井深、药量)及通过干扰波调查确定检波器组合等最佳接收因素,同时还就炸药类型、改善岩性激发条件及复杂构造观测系统设计等方面探讨其对提高资料信噪比的作用;在资料处理上,提出了采用近地表地震散射噪声正反演法来消除散射噪音,采用多种针对性去噪技术消除线性干扰、压制面波、交互动态切除初至波等。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大大提高了资料信噪比,改善了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王德志  贾烈明 《石油物探》2006,45(4):423-426
位于中国东北境内的三江盆地,环境与气候十分恶劣,勘探程度低,地震地质条件复杂,以往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为整体了解盆地结构,进一步评价盆地含油气情况,在分析三江盆地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多类型的表层结构、强屏蔽界面、低信噪比资料、复杂构造成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论证和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发现:①首先须做好低、降速带的调查及激发井深、岩性、药量的试验,以保证药柱在高速层顶面以下激发;②该区进行地震采集时,炮检距不宜过大;③须使地震波有足够的高频成分,以获取散射波。通过研究,解决了地震勘探采集中的难点,提高了地震资料单炮记录的品质,获得了浅、中、深地层成像清晰的地震剖面,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杂山地具有地形起伏大、表层结构复杂、地腹构造高陡的特点,而传统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是以水平地表和地下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为假设条件,使得设计的观测系统不适合该类区域地震资料采集,造成所获资料信噪比低、构造成像质量差、采集施工困难等问题。复杂构造真地表地震观测系统设计软件利用CRP覆盖次数确定针对目标层的最优观测系统,利用遥感信息进行测线评价优选、激发与接收点逐点优化设计、工区安全风险评估与施工路线设计,从而为山地地震采集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软件在多个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施工难度可降低近一半,采集效率提高近一倍,资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山地高陡构造主体部位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官1地区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胜利油田官1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该区的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使得老资料分辨率低,不能满足精细解释的需要.为此,根据该区的地质任务和勘探技术难点,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技术研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技术:①用小面元来提高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②用高覆盖次数及目标设计方法来提高目标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③用优化观测系统来提高干扰波的压制效果;④用延迟叠加震源来提高有效波的下传能量;⑤用多种方法联合调查表层地质结构,并量化分析不同激发井深和药量的频谱、能量和信噪比,以此来确定不同激发点的最佳激发井深和药量.高分辨率采集技术在官1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新采集的资料较之老资料在分辨率和信噪比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利用新资料解释的构造图上构造形态和断层系统更加精确清楚,根据新资料部署的王古1井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  相似文献   

15.
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地震采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李林新 《石油物探》2005,44(5):529-537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总面积200×101多km3,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区的面积达90×104多km2,但由于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干扰波发育,导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是该区油气勘探的重中之重。为此,针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区的地震地质特点,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地震采集所面临的问题和造成资料信噪比低的原因:①地表条件复杂多变,有平原水网区、碳酸盐岩出露区、砂泥岩出露区等;②地层时代老,地震反射信号弱;③地下构造复杂等。针对地震采集难点,从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因素、干扰波、观测系统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结合勘探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表层地质地貌极其复杂,有巨厚黄土区、黄土-沙漠区及山前砾石-黄土区,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地震采集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根据以往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经验,采用多种方法系统地开展黄土表层结构精细调查,深入研究黄土地球物理特征及激发因素与表层黄土结构之间的关系,优选激发井位和井深,确保了激发效果;采用小道距、三线小线距、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获得了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时应优选激发井位和岩性,合理选择激发井深;坚持多深井组合激发、单井药量不宜过大总药量要大两项基本原则;采用高密度采样技术,提高采集资料的覆盖次数和信噪比。图10表1参15  相似文献   

17.
巴彦浩特盆地地表大部分被沙漠和戈壁覆盖。地震原始资料的干扰波发育且能量较强,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巴彦浩特盆地的复杂地表地震条件,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然后依据合理的构造样式,采用叠前去嗓、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文中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对巴彦浩特盆地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老资料重新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8.
巴彦浩特盆地地表大部分被沙漠和戈壁覆盖。地震原始资料的干扰波发育且能量较强,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巴彦浩特盆地的复杂地表地震条件,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然后依据合理的构造样式,采用叠前去噪、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利用文中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对巴彦浩特盆地新采集的地震资料和老资料重新处理后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9.
镇巴复杂山地地震采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伟 《石油物探》2006,45(4):418-422
镇巴区块二维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镇巴区块地震地质条件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的各种因素,认为:①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②干扰波发育、激发岩性差、激发点位置和激发参数选择困难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镇巴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①现有条件下改进地震采集质量提高信噪比的办法是,加强表层结构调查和深部构造研究,重视干扰波分析,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和激发、接收参数选择等;②强化对复杂构造和复杂地震波场的认识,研究和探索新方法新理论,是改变镇巴区块地震成像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复杂山地山前带处于西昆仑造山带与天山造山带的交汇处,强烈挤压作用造成地下构造高陡破碎,与复杂多变的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共同造成地震原始数据信噪比极低,构造成像困难,是国内少有的超高难度探区。受地震资料品质影响,该区油气勘探长期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地震勘探攻关,采集方面加强近地表调查及激发接收参数优选,优化观测系统设计,开展线束地震及高密度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处理方面探索多重联合约束初至层析反演、黄土区“黑三角”带强能量噪声压制、真地表速度建模和深度偏移成像等技术。经过技术攻关,地震资料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发现和落实了一批钻探目标,首次在侏罗系砂岩和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取得两项重大突破,打开了塔西南山前带油气勘探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