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靖志国 《广东化工》2009,36(4):87-89
文章从悬浮聚合引发剂的选择、分析,介绍了105m3聚合釜使用国产TX23/TX36复合引发剂替代EHP单一引发剂生产PVCSG-7型树脂的情况。采用国产复合引发剂不但解决了悬浮聚合反应后期的超温超压现象,还提高了聚合釜的生产能力,降低了树脂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国产HPMC─60RT50分散剂在30m ̄3聚合釜上应用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PVC厂佘国华1情况简介我公司聚氯乙烯厂PVC树脂生产,现有四台30m3聚合釜,生产能力可达2.4万吨/年,年需分散剂约18吨,原来所用分散剂全部依赖进口,按现行分散剂进口价...  相似文献   

3.
SG8型PVC在13.5m^3釜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控制链转移剂疏基乙醇的用量和加入程序,采用微机控制聚合温度,在国产13.5m^3聚合釜生产出符合国标的SG-8型PVC树脂。  相似文献   

4.
徐其芬 《吉化科技》1996,4(1):26-28
采用5m^3聚合釜进行稀土催化系合成异戊光刻原胶的试生产。试生产结果验证了中试成果。双螺带锚式搅拌器结构的聚合釜适用于稀土异戊光刻原胶的工业化生产。借聚合反应热可提高聚合反应温度,这样既降低能耗又缩短了聚合反应时间,并提高聚合釜生产能力。聚合釜的容积比中试聚合放大9倍,无明显的放在效应,且可使聚合反应操作更富于弹性。工业试生产的光刻原胶质量符合部合同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聚合循环水温度对聚合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引发剂配方,采用复合引发剂,做好聚合釜的涂釜工作避免粘釜和使用低温盐水等措施。通过改进,提高了聚合釜的传热能力,使聚合装置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提高国产30m^3聚合釜的产量及PVC脂的内在质量,提出了转化率转化化速率软测量的实现,向针中注水,提高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均匀优化控制转化率,加大VCM的入料量,缩短反应时间,将单台的釜中注水,提高传热系数及传热面积均匀优化控制转化率,加大VCM的入料量,缩短反应时间,将单台的年产量提高80%。  相似文献   

7.
国产助分散剂油溶性聚乙烯醇HNB02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比较了国产助分散剂油溶性聚乙烯醇HNB02与进口助分散剂LL-02在30m^3釜上生产聚氯乙烯时的使用效果,对比了使用这两种助分散剂时生产树脂的质量、成本与粘釜状况。  相似文献   

8.
王克俭 《吉化科技》1995,3(4):41-44
依据3m^3釜苯乙烯悬浮聚合经验,通过生产实验,探索利用闲置的6m^3聚合釜,实现苯乙烯悬浮聚合生产粗粒型聚苯乙烯树脂技术。实验考察了体系流体动力特性对产品粒子形态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优选了生产条件,实现了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9.
尹洪忠 《维纶通讯》1997,17(2):38-42
优化聚合回收VAc系统的工艺,将D251、D253塔物料重新回入D405塔处理,控制其回流量为1.2-1.5m^3/h,塔釜湿为78-80℃,釜出量为30-50kg/h,在塔顶加聚剂HQ。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对12m^3聚合釜传热的计算,论证聚合釜的传热状况,寻求聚合反应操作的方法和操作条件,以解决聚丙烯生产中的传热问题,促进降丙烯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采用的合理有效的引发剂体系。实验及生产情况表明可以大大缩短聚合时间,提高聚合釜的生产能力,减少引发剂的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2.
前言SBS是九十年代初国内新开发的技术,岳阳石化原有1万吨/年SBS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工业生产装置。SBS生产是以苯乙烯等为单体 ,通过引发剂、活化剂等,按照产品分子量的不同,单体以不同配比经阴离子聚合而成。聚合釜正是装置中单体聚合成SBS的关键设备。由于原料品种多 ,投料量大 ,为提高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 ,对设备的混合性能及散热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使物料能在短时间内均一化并及时取出聚合热 ,提高聚合效率缩短单釜操作时间。在总结原有SBS生产技术的基础上 ,将原有装置改造扩建使之达到规模化生产。50m3SBS聚…  相似文献   

13.
以冷模方法对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氯乙烯悬浮聚合LF30-Ⅱ型30m ̄3,70m ̄3及130m ̄3聚合釜搅拌工程进行了研究。剖析了搅拌桨叶、挡板的设置;并对这几种聚合釜的搅拌功率准数、搅拌功率消耗、循环特性和湍流强度等特性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其结果为氯乙烯悬浮聚合釜的搅拌设计与工业釜的改造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4.
将吸收塔直径由250mm扩大到300mm,塔高由10400mm增高到12400mm,水洗塔上段内径由250mm改为280mm,填料层高度增加1m,下段内径由300mm,改为350mm,填料层高度增加1m;水洗塔釜冷却器的换热器面积由2.5m^3,改为3.5m^2,提高了合成生产能力30%。  相似文献   

15.
引发剂是调节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速率,并影响聚合放热、聚合周期和聚合釜生产能力的重要助剂。引发剂对氯乙烯悬浮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主要与引发剂的活性、用量有关。引发剂用量、加入方式和前后期使用比例等对树脂质量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一种活性高的引发剂,可以大大缩短聚合时间,提高聚合釜的生产能力。因此,新引发剂的研制,国内外都很活跃。据报导,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以下简称DCPD)是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使用的一种高效引发剂,国外己广泛使用。为填补这一空白,天津有机化工二厂试产了部分DCPD,供我厂生  相似文献   

17.
影响12m^3聚合釜填料密封性能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厂气体分厂12m^3聚合釜填料密封长周期无泄漏使用的几个原因,提出了使用维护及选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70m^3聚合釜反应过程注水的意义,注水控制系统的组成,釜内料位及温度分布检测,注水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羧基丁苯胶乳工业技术的工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羧基丁苯胶乳中试和工业试验提出的聚合釜的放大规律和试验数据,以工业化为目标,分析了聚合釜的传热和脱气釜的放大问题,比较了20m3、30m3聚合釜放大的技术成熟性和两种结构不同的脱气釜的脱气性能。选择2台20m3聚合釜与2台50m3塔式脱气釜的匹配方案,完成了1万t/a羧基丁苯胶乳生产装置的基础设计。经工业化生产后,证明该工业技术的工程开发是成功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工业试验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氯乙烯悬浮(本体)聚合用过氧化物引发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氯乙烯(VC)悬浮(本体)聚合常用过氧化引发剂的合成方法,着重阐述引发剂与聚合动力学的关系以及聚合动力学的检测方法。研究了单一和复合引发剂条件下的VC聚合动力学,为优化引发剂体系、缩短聚合时间、提高聚合釜的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