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腐烂的葡萄干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法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M-8,鉴定为黑曲霉(Asperaillus niger)。经摇瓶产酶实验可知,此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为:果胶0.7%,NaNO30.1%,MgSO40.02%,FeSO40.001%,KH2PO40.03%,豆粉1.0%,马铃薯20.0%;培养温度28℃,初始pH7.0,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7%(v/v),培养时间48h。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酶活力达964U/mL。该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酶性状稳定,在食品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聚半乳糖醛酸酶高产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腐烂的苹果中定向分离筛选出适合液态发酵法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菌株YL-9,鉴定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经摇瓶产酶试验可知,此菌株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果胶0.7%,NaNO3 0.1%,MgSO4 0.02%,FeSO4 0.001%,KH2PO4 0.03%,豆粉1.0%,马铃薯20.0%;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初始pH7.0,装液量50mL/250mL,接种量7%(v/v),培养时间48h.该条件下,酶活力达8.52U/mL.  相似文献   

3.
张辉  桑青  刘进森  孙占斌 《食品科学》2011,32(1):115-119
对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液体发酵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5%、(NH4)2SO4 0.5%、苹果皮粉3%、KH2PO4 0.1%、MgSO4·7H2O 0.025%,pH6.0;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5mL/250mL 三角瓶,培养温度50℃,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96h。最佳条件下培养,酶比活力为2768.97U/mL。  相似文献   

4.
张媛媛  郝林  王倩 《食品科学》2013,34(7):231-233
利用透明圈法对黑曲霉SH312菌株进行初筛,得到黑曲霉SH312-26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SH312-26-19菌株,该菌株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力为113.68kU/mL,较出发菌株SH-312-26提高了1.44倍;果胶酯酶酶活力为14.34k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0.14倍,其幅度远小于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的提高幅度。突变株SH312-26-19经斜面传代培养了5代,产酶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态发酵,实现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PG)。以葡萄渣、苹果渣和柑橘渣为底物,利用黑曲霉18-23发酵生产聚半乳糖醛酸酶,考察不同果渣底物、可溶性碳源对胞外聚半乳糖醛酸酶合成的影响,并对该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渣最适合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生产,苹果渣次之,二者的PG酶活力分别为56.9 U/g和42.1 U/g。乳糖对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合成有诱导作用,可促进酶活力的增加,而槐糖无诱导作用,葡萄糖会抑制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合成。聚半乳糖醛酸酶最适温度为50 ℃,最适pH值为5.5,且在温度40~50 ℃、pH 4.0~5.5稳定性良好,表明该酶在食品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解析重组聚半乳糖醛酸酶PGB的酶学性质,研究PGB制备的果胶水解物的基本成分和生物学活性。通过摇瓶发酵制备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液,研究其基本酶学性质。再在最优作用条件下对果胶进行水解,并考察水解产物的组成、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摇瓶发酵水平,黑曲霉聚半乳糖醛酸酶PGB的酶活达到10790 U/m L;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 H分别为55℃和5.0;在40℃或p H4.0~6.0条件下具有较好稳定性。Mg~(2+)和Cu~(2+)对其活性有促进作用,K~+、Ca~(2+)、Zn~(2+)、Mn~(2+)、Co~(2+)、Fe~(3+)和Fe~(2+)等对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它对低酯果胶的K_m和V_(max)分别是0.756 mg/m L和9.225 mg/(m L·min)。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的分析表明,PGB对果胶的酶解产物是半乳糖醛酸单体和聚合度2~4为主的寡聚半乳糖醛酸,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抗氧化活性分别为0.64 mg/m L和6.125 U/m L。  相似文献   

7.
对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IFO 15732产褐藻胶裂解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褐藻胶的裂解酶活为指标,该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海藻酸钠0.4%、酵母粉0.15%、KH2PO40.1%;MgSO4·7H2O 0.05%(w/v),pH=6.0。最适发酵产酶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6d。在最适培养条件下,菌株的最高产酶活力达到57.8U/mL。  相似文献   

8.
脆壁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fragilis)LFS 8611合成的β D 半乳糖苷酶具有较高的催化半乳糖基转移反应活力.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LFS 8611细胞生长和β D 半乳糖苷酶的合成同步.该菌株生长和产酶的最适碳源为半乳糖,乳糖次之;最适氮源为蛋白胨F403;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0,摇床的转速为200r/min.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质量浓度对菌体生物量和β D 半乳糖苷酶活力有重要影响,以12mg/mL乳糖为碳源,16mg/mL蛋白胨(F403)为氮源,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32h后,菌体生物量和β D 半乳糖苷酶活力分别为7.56g/L和18.83U/mL.  相似文献   

9.
何玉兰  王斌  潘力 《食品科学》2019,40(18):83-88
利用黑曲霉自身强启动子(葡萄糖淀粉酶启动子,PglaA)实现了酸性果胶裂解酶PelD在黑曲霉中的过量表达,重组酸性果胶裂解酶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重组酸性果胶裂解酶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最高酶活力达到8?822.6?U/mL;经一步纯化后,该重组酶的比活力为8?522.7?U/mg,回收率为79.4%;该重组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3.0~6.5范围内40?℃保温2?h仍能保持5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在酸性pH值下稳定性良好;最适反应温度为50?℃,该重组酶在30~50?℃的范围内非常稳定;在1?mmol/L浓度下,Ca2+、Mg2+、Cu2+、Zn2+、Ni2+、Mn2+、Ba2+对该重组酶具有激活作用,其中Zn2+、Ni2+、Ba2+激活作用较为显著,而十二烷基硫酸钠表现为抑制作用;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该酶能够特异性地降解高度甲酯化果胶,其对柑橘果胶(酯化度≥85%)酶活力高达31?248.0?U/mL;此外,重组酶对橙汁、苹果汁和葡萄汁具有良好的澄清效果,其中橙汁的透光度提高了16.9?倍,苹果汁的透光度提高了10.5?倍,葡萄汁的透光度提高了4.7?倍。  相似文献   

10.
从桂北果园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力为29.2 U/mL)的丝状真菌,鉴定该菌为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以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测得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且在50℃条件下保温1 h,仍能保持70%以上最大酶活力,属于中高温酶。该酶具有独特的弱酸性催化特征,最适反应pH 5.0,且在pH 6.0仍具有73%最大酶活力,并在pH 2.5~8.0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Zn2+对酶活性具有部分激活作用,Mn2+则对该酶有一定抑制作用。针对5种弱酸性水果果浆(木瓜、香蕉、芭蕉及火龙果(红心和白心))脱胶实验结果显示,该酶对5种水果的脱胶效果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芭蕉果浆出汁率提高了24.4%,木瓜果浆黏度下降了82.5%,红心火龙果果浆透光率提高了31.9%,3种水果脱胶效果显著。本研究挖掘出一种新型产聚半乳糖醛酸酶菌株,对于热带、亚热带易腐烂水果的果汁生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一株高产高纯度的果胶甲酯酶的黑曲霉工程菌,提高果胶甲酯酶的产量,从果胶酶生产菌种中克隆了果胶甲酯酶基因pmeA,通过同源重组的原理,冻融法转化农杆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黑曲霉方法,成功构建了分泌表达果胶甲酯酶的纯合重组菌株TH-2(glaA::pmeA)。基本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第9 d上清中最高酶活达到467.77 U/mL。进一步敲除重组菌株TH-2(glaA::pmeA)中背景蛋白酸稳定的α-淀粉酶的编码基因asaA,获得纯合重组菌株TH-2(glaA::pmeA?pyrG?asaA)。该菌株在添加1%的硫酸铵的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 d后,发酵液上清中主要的背景蛋白均消失。但是与纯合重组菌株TH-2(glaA::pmeA)相比,果胶甲酯酶表达量有所下降,最高酶活为255.40 U/mL。重组果胶甲酯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 ℃,适合的温度范围是40~80 ℃,在80 ℃下仍能维持其酶活性的70%以上,适合的pH范围是3.0~5.0,最适pH为4.0。最终获得了一株温度和pH作用范围较宽的高产高纯度果胶甲酯酶的黑曲霉工程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从黑曲霉YY-22发酵产酸性果胶酶粗酶液中分离出较高纯度果胶裂解酶(PL)、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的方法,同时考察了主要组分PL在各分离阶段的纯化效果。依次采用硫酸铵盐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对果胶酶PG、PE、PL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果胶酶粗酶液中硫酸铵饱和浓度为65%时,沉淀中PL回收率最大,部分杂蛋白在盐析过程中被分离出来;沉淀复溶后经Phenyl-Sepharose FF疏水相互作用层析首先分离出PE活性组分,又经Q-Sepharose HP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分别得到PG和PL活性组分。果胶酶粗酶液中主要组分PL经三步纯化后的比活力达到79.37 U/mg蛋白,纯化倍数为13.30,活力回收为33.05%。较高纯度PL、PG、PE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酶的基本性质及其在果蔬加工和葡萄酒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曹珂珂  李妍 《中国酿造》2015,34(3):83-86
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BB-6利用葡萄渣固态发酵产果胶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4%、硫酸铵0.6%,含水量60%,培养温度30 ℃条件下培养72 h,果胶酶酶活达12.226 U/g。  相似文献   

14.
以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其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提高其产酶量.得出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w/v):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0.25%、酵母粉0.15%、MgSO4·7H2O0.05%、CaCl20.02%、KC...  相似文献   

15.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选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黑曲霉JW3039为出发菌株,通过EMS多次诱变处理及最适培养和发酵条件的摸索,使其酸性蛋白酶产量从1800~2000u/ml提高到3300u/ml。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产单宁酶的固体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固体发酵培养基单因素研究,确定了三个影响单宁酶产率的关键因素,对氮源用量、五倍子用量、培养温度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旋转实验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以获得最佳产单宁酶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组成。结果表明,固体发酵黑曲霉最佳产酶条件为:五倍子含量为9%;氮源添加量为2.3%;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重复实验,酶活力为219.4U/mL。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筛选到一株适于使苹果汁澄清的果胶酶产生黑曲菌No.07,应用物理因素及化学因素对No.07进行处理,从白色突变菌落中获得一高产株CL—8501,对CL—8501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培养基及较适条件下,CL—8501产酶达631.6单位/毫升,产量此出发株No.07提高约105倍。  相似文献   

18.
以黑曲霉菌种作为菌源,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内切型菊粉酶。通过测定发酵液酶活力,从20 株黑曲霉菌株筛选得到产菊粉酶活力最高的1 株黑曲霉菌株,酶活力为3.05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 ℃、接种量1 cm2/250 mL、转速180 r/min、pH 5.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原理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装液量 99 mL/250 mL、接种量0.99 cm2/250 mL、培养温度31 ℃、转速180 r/min、pH 5.0。在此条件下,测得内切型菊粉酶的酶活力为 6.43 U/mL,比初始酶活力提高了 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