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抹茶奶油杯     
原料:速溶咖啡粉1茶勺 牛奶2杯 糖1/3杯 巧克力220克(捣碎) 香草鲜汁2茶勺 咖啡利口酒2茶勺 蛋黄7个 搅打的奶油和干酪蛋糕适量  相似文献   

2.
低捻转杯纺纱实验与理论分析:提高低捻转杯纱强力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转杯纺加捻区中加装阻扭件,然后选用相同的棉条纺制不同捻系数的转杯纱和环锭纱,并测试其成纱的强伸性能,表面形态和扭转性能。测试表明,加装阻扭件的转杯纱可以适当改善转杯纺的加捻效果,进而适当提高了转杯纱的成纱强力。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和国内转杯纺纱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评述,提出我国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转杯纱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转杯纺纱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国际和国内转杯纺纱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评述,提出我国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转杯纱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转杯纺纱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在无水三氯化铝存在下,与苯酚发生脱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杯E4]芳烃。再以杯[4]芳烃与对氨基苯磺酸为原料,通过偶合反应合成了5,11,17,23-四[(对磺基苯基)偶氮]-杯E4]芳烃,再利用锡-盐酸还原得到5,1i,17,23-四氨基-杯[4]芳烃盐酸盐。合成的化合物通过热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对合成的各化合物分析。利用该方法合成杯[4]芳烃铵的盐酸盐收率高,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是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发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浙江省目前不仅是国内拥有转杯纺产能较多的省份之一,而且也是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半自动转杯纺机最多的省份,用转杯纺机开发非棉针织纱,是调整转杯纺产品结构的一项重要决策,对转杯纺产能的持续发展与转杯纺纱线应用范围拓展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两类水溶性杯芳烃---磺化杯芳烃以及磺化硫代杯芳烃的合成,合成过程虽经多步处理,但合成方案较成熟,处理过程简单;其次概述了磺化杯芳烃的热稳定性,该性质为后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并着重综述了磺化杯芳烃在催化方面的应用,其较强的酸性基团满足了催化反应中所需的酸性条件,此外,与其他类型的酸催化剂相比,磺化杯芳烃易于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回收再利用,是一种绿色有机催化剂;最后在配位作用、络合包结、分子离子的识别等作用中作为母体化合物,其应用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8.
杯杯型复合挤压的有限元模拟范建文①吴诗②李淼泉③杯—杯型复合挤压在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目前的工艺设计主要依据试验数据和图表。[2]采用上限法分析了这类挤压过程。近年来,有限元法在塑性加工中逐步得到应用,成为目前塑性加工数值分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低捻转杯纺纱张力与断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转杯纺纱过程中捻度分布,张力布以及新头率的测定分析。通过测定,分析与讨论,得出低捻转杯纺纱过程中,断头率急剧增加,接头成功率大大减少,同时断头的部位大部分发生在纱纱转杯至引纱管区域。因此增加转杯至引纱管区域的捻度,提高该纱段的成纱强力是低捻转杯纱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绪言古杯类具有石灰质多孔的并且常常是很精致的薄板状构造。在已知的各类生物化石中,古杯类显然是正处于精细研究阶段的最新的一类。它们的骨骼对于世界各国的寒武纪沉积来说,几乎都可作为非常重要的鉴定标志。在苏联境内古杯类的产地特别丰富。就所产古杯类的生物分类单位如种、属及科的数量而言不算特别多的产地数以百计。由于古杯类幼年时代漂浮生活,因而每个幼虫阶段的个体,一边随着海水自由地移动一边发育,长出骨骼以后,受到增长着的身体比重的影响便沉落到海底,有的在海  相似文献   

11.
对教科书《棉纺学》中转杯纺纱的例题提出质疑,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转杯纺纱例题的求解公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通过调整喂给罗拉~喂给板隔距、纺纱杯转速和分梳辊速度3个工艺参数,研究了超 早熟短季棉纤维的低捻转杯纺工艺,探讨了不同转杯纺工艺对转杯纱棉结数量、强力、捻度的影响.在保证低捻的情况下,优选出降低转杯纱棉结、提高转杯纱强力的最佳工艺为给棉罗拉与给棉板之间的隔距为0.08 mm,纺纱杯速度为30 000 r/min.分梳辊转速为7 200 r/mi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转杯复合纺纱技术的发展和纺纱原理,分析了转杯纺氨纶复合纱的外观和性能,结果发现与转杯纺纯棉纱相比,转杯纺氨纶复合纱表面更为均匀光洁,主要性能指标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转杯复合纺纱技术的发展和纺纱原理,分析了转杯纺氨纶复合纱的外观和性能,结果发现与转杯纺纯棉纱相比,转杯纺氨纶复合纱表面更为均匀光洁,主要性能指标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S7— 2 6 6型PLC作为杯突实验机控制主机 ,利用光栅传感器测量杯突值 ,两只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值 ,计算机控制双电磁阀切换油路、夹紧电机以及冲压电机 ,全自动完成板材的杯突试验 ,并将试验数据上传PC机 ,PC机完成试验曲线、试验报告打印、存档功能。本杯突试验机在国内的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以自制的杯芳烃与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合成杯芳烃衍生物,以杯芳烃衍生物和丙烯酰胺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将其运用到分子印迹技术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分离介质,对模板分子苯甲酰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离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单体的效果,当杯芳烃衍生物与丙烯酰胺的比例为1:3时,分离因子可达13.37。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彩色眼底图像中视杯的分割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彩色眼底图像视杯分割方法.首先提取感兴趣区域的血管;然后分割视盘区域,在视盘分割的基础上根据视杯的亮度特征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法提取视杯候选区域,并根据视杯的形状和位置特征对候选区域依次进行镜像映射、椭圆拟合及椭圆校正,得到视杯的粗分割结果;最后利用杯沿的血管特征定位血管弯曲点,修正视杯粗分割结果,完成视杯的准确分割.对Glaucoma Repo眼底图像数据库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为87.15%,特异性为99.03%,准确率为98.12%,阳性预测值为82.03%,综合评价指标为84.51%,像素距离为18.80,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转杯纺纱利用气流对纤维进行剥离、输送及凝聚等操作,转杯内气流对纤维运动指向性、分布均匀度和扭曲度等有直接影响。为研究转杯纺纱过程中转杯内气流流动特性,运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转杯内流场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转杯内气流流动整体呈旋转流动,气流经纤维输送管进入转杯后,小部分直接向上流出转杯,大部分向下流动冲向转杯壁面,并沿转杯旋转方向旋转流动,在纤维输送管出口处和假捻盘台阶处出现涡旋;转杯内部存在负压区域,从纤维输送管入口到出口动压不断增大,凝聚槽内动压最大;随着转杯转速增加,凝聚槽水平截面上尾状流动区面积减小,旋转流动趋势明显;滑移面倾角对纤维输送管出口处高压区面积大小、位置及凝聚槽内动压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纤维运动状态与成纱质量,不宜采用过大的滑移面角度。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转杯纺快速发展的情况作了介绍,分析了转杯纺生产针织纱的优良性能,并结合国内生产实际对纯棉,纯粘纤针织纱及其混纺纱生产中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如何积极开发转杯纺针织的新产品,扩大应用领域,以适应针织服装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单强变异系数是转杯纱评等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调整一些工艺参数来降低转杯纱单强变异系数,从而提高转杯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