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直接预测脱硫剂煅烧产物孔隙分形维数的模型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分形维数是分形几何结构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反映了几何结构的光滑规则程度,该文在石灰石分解和CaO晶体烧结模型基础上,预测出石灰石分解所生成CaO孔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以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为参数,根据提出的孔隙分布模型,计算出CaO孔隙中孔容积的分布情况,结合分形介质中孔隙分布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方程,直接预测出石灰在各种煅烧条件(煅烧温度,CO2浓度等)下,分解产物CaO孔隙的分形维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对石灰石煅烧产物CaO孔隙结构的分形特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石灰石同时分解吸硫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应用信息熵理论对石灰石同时分解吸硫的反应机理模型进行了择优筛选,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机理模型,并给出了各机理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情况的图线。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高温煅烧固硫性能的热分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辽宁产的不同用途的5种石灰石,利用热分析仪,对其高温煅烧固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石灰石的分解特性差别不大,但固硫性能相差较大;粒度(45μm~90μm)对石灰石的分解特性和固硫性能影响不大;煅烧温度对石灰石的分解特性影响不大,但对固硫性能影响较大,石灰石最佳煅烧温度为1000℃左右。  相似文献   

4.
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热重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粒度对石灰石分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差别较大,因此采用多重扫描速率法和单个扫描速率法相结合的动力学方法作进一步研究。通过对5种不同粒径的石灰石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粒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Avrami-Erofeev方程控制的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型为石灰石分解的最概然机制函数,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和可信的,也说明动力学方法的选择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从微观结构特征、气体扩散机理和扩散系数等方面,探讨了贝壳型脱硫剂内部的气体扩散特性,并与石灰石对比研究。扫描电镜图片表明,与石灰石相比,贝壳的孔隙结构更有利于SO2等反应气体向其内部扩散;气体扩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体在贝壳原样内部为过渡扩散形式,煅烧后和脱硫初期以分子扩散为主,而对于石灰石,原样和煅烧、脱硫试样内部的气体扩散均为Knudsen扩散形式;贝壳的气体有效扩散系数基本在同一数量级,分别比石灰石大2或3个数量级,即贝壳型脱硫剂的内部气体扩散特性相似,比所选石灰石的气体扩散特性优越;同时热重实验结果还表明,脱硫性能与气体扩散特性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石灰石脱硫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平 《发电设备》2004,18(2):77-78,98
该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加石灰石脱硫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结合设计实践,提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加石灰石脱硫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湍球塔中对柠檬酸钠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考查了石灰石浆液浓度、液气比、入口SO2浓度、循环浆液pH、添加剂浓度等对脱硫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柠檬酸钠强化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以燃用褐煤的某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对循环流化床石灰石脱硫速率进行工业试验并研究了循环流化床的脱硫机理,分析了燃烧工况、石灰石量以及石灰石粒径对脱硫速率的影响情况,阐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情况并且研究出了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及列出最佳脱硫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中对进行过不同试验的550kVGIS断路器用绝缘拉杆进行了孔隙性试验,研究不同试验结果对绝缘拉杆材料内部致密性的影响.根据试验研究结果,文中提出对每批产品应增加抽样试验项目—孔隙性试验,进一步排除不合格品,提高产品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介观尺度(多孔介质尺度)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机理,引入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石灰石煅烧反应和硫化反应的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了石灰石脱硫反应计算程序,并利用该程序研究了煅烧反应和硫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煅烧反应的进行,CaCO3逐渐被消耗,并生成多孔的CaO;提高温度可促进煅烧反应的进行,提高环境CO2质量浓度会抑制煅烧反应。对于硫化反应,生成的CaSO4会覆盖在CaO表面并使孔隙变小进而逐渐堵塞,导致部分CaO未反应完全,提高SO2质量浓度可促进硫化反应的进行,而O2质量浓度的影响与此相反,且SO2质量浓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硫化再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利用共沉淀法制备铁酸锌系列脱硫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硫化试验,然后对其中活性较好的ZFD7脱硫剂进行硫化和再生循环试验,最后用强度仪、XRD仪及气体吸附仪对该类脱硫剂在硫化和再生前后的机械强度与有关结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高岭土粘结剂的脱硫剂脱硫效果较好;循环试验中,硫化再生后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均大于新鲜样品,说明该类脱硫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试验还证实经3次循环后脱硫剂的结构、孔容积及比表面积均与新鲜样品相类似,表明该类脱硫剂在试验条件下未发生明显失活,因而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干性条件下脱硫反应中孔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利用压汞分析微观手段,对吸收剂孔结构的实验数据提出脱硫剂的孔径分布满足高斯函数分布形式,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吸收剂颗粒内部孔结构在硫化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建立了干性条件下SO2和多孔CaO反应的孔分布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很好地反映脱硫反应的本质过程,可以用来预测脱硫剂的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吸收剂的品质对干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硫能力影响较大。将含有不同量氧化镁的生石灰制备成吸收剂并进行脱硫试验,以确定氧化镁质量分数对吸收剂颗粒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孔容积及SO2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消化过程中仅有少量氧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随着氧化镁质量分数的增加吸收剂颗粒平均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减少,SO2吸收能力降低。为确保吸收剂的脱硫能力,制备吸收剂时必须控制原料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4.
在钙基脱硫剂团聚体结构这一新的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体积扩散机制和表面扩散机制,推导了团聚体颗粒烧结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了烧结模型的可行性。基于该烧结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模拟了CaO烧结过程中温度对空隙率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 J-2热差天平进行了试验验证。通过对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认为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方式(直接煅烧,水煮和酸洗)制成稻壳基吸附剂载体,利用吸附相技术将纳米银负载到载体上,采用X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脱除Hg0实验。分析发现酸洗的稻壳基吸附剂具有高纯度无定形SiO2、高活性、高比表面、高OH的特征,是负载银的最佳载体;吸附相技术可以制得较小的单质银粒子(约8 nm),且银粒子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汞吸附实验表明,负载纳米银的吸附剂在150℃和模拟烟气条件下具有90%的吸附效率,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其吸附机制是纳米银颗粒与汞蒸汽发生汞齐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神经网络(NN)实用稳定性理论和对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NFF)容错性能(fault-tolerance performance,FTP)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FNN容错性的实用方法,该法建立了基于FNN学习与模糊处理相结合的FNN模型重构机理,以改变FNN“伪吸引子”和“伪吸引域”来地提高FNN的FTP。文中以电力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为例,通过仿真测试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并能有效地提高FNN的FTP,所研究的方法为基于FNN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蒸汽活化改善中温烟气脱硫的机理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用蒸汽处理用于中温烟气脱硫的失去反应活性的脱硫剂可以显著提高钙利用率和脱硫效率。为了探明蒸汽活化机理,借助于成分分析和表观形貌检测,分析了蒸汽处理后的脱硫剂理化特性的变化,用CaO迁移的新观点揭示了中温蒸汽活化提高脱硫剂固硫能力的机理,经过蒸汽活化后,乏脱硫剂颗粒除了发生破碎外,其内部未反应的CaO会与蒸汽水合成Ca(OH)2,继而在体积膨胀作用下迁移到颗粒表面,并在分解温度以下还原和与SO2发生反应,迁移过程还改变了颗粒表层的孔隙结构,改善了SO2与CaO扩散,接触和反应。  相似文献   

18.
在固定床试验台上,以汞渗透管和其它主要气体成分模拟烟气条件,采用活性炭和飞灰对汞的吸附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Hg0入口含量的增加,活性炭、飞灰的吸附量增加,初始吸附量与Hg0的含量成正比例增加;吸附反应温度升高,活性炭、飞灰的吸附能力降低,这主要是由物理吸附的机理决定的。颗粒物理特性的差异成为飞灰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之差距的原因之一。另外,针对固定床吸附过程,建立了由质量平衡、传质过程以及吸附剂表面反应过程等综合决定的吸附动力学模型。模拟值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某些待定影响因素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颗粒,在固定床上测试其催化脱硝活性。通过研究发现CuO/γ-Al2O3催化剂在250~450℃范围内脱硝效率达到了75%以上,硫化后催化剂的最佳温度窗口向高温扩展。同时利用程序升温方法研究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NH3的氧化性能,发现催化剂的脱硝反应活性不仅取决于催化剂表面的氧化性能,而且还与催化剂本身结构相关。硫化后的催化剂氧化性能降低,是催化剂在低温区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水蒸气存在使最佳脱硝反应温度窗口向高温方向偏移。动力学计算表明催化剂优良的孔结构特征和较高的单层分散活性组分降低了催化剂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