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煤矿区生态补偿是实现煤炭开采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有效手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综合运用恢复成本法和价值损失法,从目标层、约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构建高潜水位矿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标准评估框架,补偿标准为各项指标层的价值量之和。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东滩煤矿为例,结合东滩煤矿特点筛选关键评估指标,计算2014年东滩煤矿生态补偿标准为16 497.02万元,占该年煤炭销售收入的2.75%。该方法为征收高潜水位煤矿区生态补偿费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文荣 《煤炭工程》2014,46(5):27-29
文章在借鉴谢高地等人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关参数进行了修正,并以潘三煤矿为例,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对潘三煤矿开采20年来的累积生态影响进行了损益分析,对煤矿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生态损益的定量化分析和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资金的分配是生态补偿的难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扬州市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确立受水区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上限,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对水源地各区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补偿资金分配机制。研究表明:1)2010-2018年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53.58亿元降低到467.99亿元,其中水体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显著,占比90.38%;2)受水区应给予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91亿元,而支付标准上限为13.59亿元,二级服务水文调节价值占比80.02%,是补偿的核心;3)补偿顺序和补偿资金分配情况依次为高邮市(10.13亿元)、宝应区(5.08亿元)、邗江区(2.81亿元)、江都区(1.79亿元)、仪征市(0.93亿元)和广陵区(0.17亿元)。最后从明确补偿对象、建立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化补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庆阳市油气资源丰富,油气资源开采区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庆阳市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工作。依照庆阳市油气资源开采区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当前的主要做法,从配套法律立法、环保主体责任、矿区社会矛盾、资金来源使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吕志祥  牛建平 《煤矿安全》2013,44(3):203-206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煤炭富集区(譬如鄂尔多斯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煤炭开采对当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了实施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缺失,提出了完善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部煤矿区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我国东南部煤矿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根据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和经济外部性理论,分析了我国东南部煤矿区生态受损现状,总结了东南部煤矿区生态破环主要特点,确立了煤矿区生态恢复补偿范围和生态损耗因子,提出了东南部煤矿区生态损耗价值量的测算方法,并应用此方法对东南部生产煤矿和已报废、即将报废煤矿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进行了测算。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态环境资源的价值,并将生态环境的经济外部性进行内部化,这为东南部煤矿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资金的分配是生态补偿的难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扬州市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确立受水区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上限,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ECPS)对水源地各区补偿的迫切程度进行量化,并建立补偿资金分配机制。研究表明:1)2010—2018年扬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553.58亿元降低到467.99亿元,其中水体和水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显著,占比90.38%;2)受水区应给予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0.91亿元,而支付标准上限为13.59亿元,二级服务水文调节价值占比80.02%,是补偿的核心;3)补偿顺序和补偿资金分配情况依次为高邮市(10.13亿元)、宝应区(5.08亿元)、邗江区(2.81亿元)、江都区(1.79亿元)、仪征市(0.93亿元)和广陵区(0.17亿元)。最后从明确补偿对象、建立监督机制、形成多元化补偿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草原矿区不同开采时期的生态状况,选取自然条件及开采现状较为相似的、具有不同开采年份的3个大型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20 a)、伊敏露天矿(36 a)、胜利一号露天矿(45 a),在初步划定各矿区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结合生态储存状态、过程、能力、格局及条件指标,综合评价对比各矿区的生态储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宝矿、敏矿、胜利矿矿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分别为-4 212.19、1 915.68、-2 491.49元/a;生态储存状态指标显示,宝矿、敏矿、胜利矿的矿区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以83.68、75.38、48.01元/(hm2·a)的速度发生退化。(2)三个矿生态储存转化率均为负值,生态系统呈现高服务功能向低服务功能转换的过程,生态储存过程均呈现消极转化趋势;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能力值分别为-410、-310、-240元/(hm2·a),其中胜利矿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储存能力;三个矿的生态储存格局值较为接近,宝矿、敏矿、胜利矿生态储存条件值分别为0.37%、0.69%、0.62%。(3)生态...  相似文献   

9.
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阻碍了稀有金属矿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生态补偿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中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针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行为的特殊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稀有稀缺性、可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对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意义、基本原则、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主张重点从加快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两方面建立健全我国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期的煤炭资源开采,导致煤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厘清生态修复需求空间异质性、合理安排生态修复工作优先次序,成为开展高效协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基础性工作。从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协同发展的综合视角切入,选取徐州市贾汪区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2019年3期历史遥感影像以及历史矿井信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当量赋值法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作系数修正,综合地形位指数、矿区扰动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格局,并引入夏普比率进一步探讨生态修复需求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贾汪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先增加后减少,生态风险指数值先下降后上升,增长速率较为平缓,均表现为小幅度;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总体连片,局部圈层向外推移的态势,城镇化与采煤塌陷地治理是空间格局差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在数量层面,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强的负向等级相关性,但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在空间层面,2000...  相似文献   

11.
吕霜  邓寅生 《煤》2011,20(5):13-15,24
针对平煤五矿风井工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现场勘察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预测了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弃渣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为合理布署该矿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煤炭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战略能源物质,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根据煤矿开采不同部位的水土流失类型确定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并制定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指导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维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区周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气行业是我国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柱,对当前油气产业上游勘探开发环节进行综合效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源投入回报法(EROI)以净能源为分析重点,衡量能源开采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利用生产前沿面对比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评估各决策单元是否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的角度,创新性地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对我国油气开采效率进行全面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2017年间,我国ERO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近几年增长速度加快;2015年后,我国油气开采行业的投入产出决策已实现相对优化。以上结果均证明我国油气开采效率正在不断提升,我国油气开采行业正处在良性发展之中,分析原因与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单位直接能耗以及油气勘探投资的减少有关。在未来,天然气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油气总产量的提升,勘探开发相关投资也将进一步增加,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行业投资,以保持高水平的勘探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复垦后的某铜矿区排土场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地形地貌、污染治理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其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区土壤酸性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土壤pH值提高至7.64~8.01,区域酸性水源头减量化明显,年产生量减少约18.14万m3。治理区植物品种达17种,生物多样性高,植被覆盖度达95%以上。建设了截水沟、导水沟和排水沟,有效防止了地表汇水径流和平台积水对坡面土壤的冲刷作用。因势造形和修整坡面,提高了边坡稳定性和修缓坡面,复垦区域生态系统已进入正常的演替过程。本研究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为矿区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旺铁矿上河露天采场水土保护工程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旺铁矿在上河露天采场的开发建设中,把水土保护工程纳入生产规划,做到矿山建设与水土保持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利用废石填沟筑坝,造地还田,而且实施堵水工程,取得较好的水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用流失方程式(USLE)是目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模式, 但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中,存在概念不明确、参数确定不准确的理论缺陷和应用局限性等较多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实践经验,采用类比调查方法,分析了通用流失方程在实际应用中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不宜过分强调水土流失量预测的观点.指出应尽可能通过资料收集、专家咨询、现场类比调查或选取典型工点进行预测的方法,提高水土流失预测的准确度,以便在方案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某磁选铁精矿浮选脱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凤海 《金属矿山》2007,37(7):70-74
山西某磁选铁精矿铁品位为65.16%,S含量高达2.62%,主要铁矿物为磁铁矿,占总铁的92.23%;含硫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分别占总硫的53.72%和45.67%,硫在粗粒级(+100目)和细粒级(-325目)的含量相对较高,超过70%的硫分布在-200目粒级。为降低该铁精矿中的硫含量,进行了反浮选脱硫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采用1粗1精-粗选与精选尾矿合并扫选,扫选精矿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流程处理,在粗选+精选丁基黄药用量为400+100 g/t、H106用量为950+450 g/t、松醇油用量为50+20 g/t的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66.59%、含硫0.29%、铁回收率为91.40%的铁精矿和硫品位为22.13%、含铁52.75%、硫回收率为90.0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8.
SAGD技术应用于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最有研究价值和开采价值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仍处于研究和试采阶段。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相比相对比较容易,在钻进过程中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孔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主要方法有热激法、降压法、置换法和化学抑制剂法。SAGD(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技术也叫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在重油、油砂开采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被认为是目前重油开采最有效的方法。对SAGD技术应用到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经过分析发现将SAGD技术应用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是可行的,但确定两口水平井之间的距离是关键,且在应用时要将上部井变为生产井,下部井变为注汽井。  相似文献   

19.
煤炭工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研究,能够比较精确地体现出采矿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内蒙古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为例,根据遥感影像以及矿区开采工序,以Constanza划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选取与胜利东二号矿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即物质生产能力、调节空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护及旅游文化,研究该区域2005、2009、2035年3个时间点只开采及边开采边复垦两种不同情景下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边开采边复垦下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远大于只开采而不采取任何生态重建措施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即土地复垦有效地提高了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石油企业获取了高额利润,却忽略了资源耗减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我国现行的石油资源税费统称为石油资源开发补偿税费,以突显石油资源税费定位于资源开发补偿的重要性,通过国际比较分析了我国石油资源开发补偿税费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资源耗竭补贴和生态补偿机制均不完善的现状。最后,在借鉴国外石油资源开发补偿税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发补偿税费政策的改革方案,建议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建立资源耗减补偿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资源税税率,实行差别比例税率和动态滑动税率相结合的灵活税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