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蛋白质与还原糖发生非酶褐变所生成的化合物,已证实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主要研究加工条件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CML)和羧乙基赖氨酸(CEL)形成的影响。采用果糖-赖氨酸模拟体系,使用同位素内标法进行LC-MS/MS分析,分析底物配比【果糖/赖氨酸,0.25∶(1~4∶1)】、反应液p H值(4.0~8.0)、加热温度(20~120℃)和加热时间(20~120 min)对CML及CEL形成的影响。CML和CEL的含量分别在果糖与赖氨酸比1∶1以及4∶1时达到最大值4.26μg/m L和5.39μg/m L;在p H 4.0~8.0范围,CML与CEL的含量都随p H值的增加而增加;在温度20~120℃范围,CML及CEL含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00℃时,CML和CEL生成量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不变的趋势,且在反应60min时,分别达到最大值4.94μg/m L和3.34μg/m L。适当的底物配比、碱性p H值、高温和反应时间都加剧CML和CEL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乳糖水解程度及热处理方法与Maillard反应的关系,鲜牛乳用中性乳糖酶处理获得不同水解程度的低乳糖牛乳,然后对牛乳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处理后的样本进行Maillard反应程度评价。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不同水解时间的牛乳中葡萄糖质量浓度和乳糖水解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水解后牛乳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糠氨酸和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及牛乳褐变程度的OD值。结果表明,随着乳糖水解时间的延长,牛乳中的葡萄糖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葡萄糖质量浓度从0.00 mg/100 m L增加到1 721.33 mg/100 m L,但增加趋势逐渐变缓;乳糖水解率从0%增加到70.33%,水解时间2.0 h后的牛乳水解率达到了50%以上。糠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5),水解时间在3.0 h以上并经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糠氨酸含量超过了190 mg/100 g pro;水解时间为0.5 h及以上并经75℃、15 s热处理的牛乳,糠氨酸含量超过了12 mg/100 g pro。生鲜牛乳和水解后经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均未检测到5-HMF,水解后经75℃、15 s热处理的牛乳,随乳糖水解时间的延长,牛乳中5-HMF含量增加显著(P0.05)。牛乳的褐变程度随乳糖水解时间显著增加(P0.05),且乳糖酶水解后75℃、30 min热处理的牛乳的褐变程度明显高于75℃、15 s热处理的牛乳。本研究结果说明,乳糖经过酶水解后的牛乳,长时间热处理会加重乳Maillard反应,影响乳的蛋白质品质。  相似文献   

3.
牛乳中的乳糖作为还原糖,在热处理过程中与牛乳蛋白之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并生成中间产物--乳果糖基赖氨酸(Lactulosyllysine),其经酸水解后可生成呋喃素(Furosine).呋喃素又称糠氨酸,可作为一个定量指标用于鉴别UHT灭菌纯牛乳或巴氏杀菌乳是否为复原乳.由于加工工艺参数的影响,使得UHT灭菌纯牛乳中的糠氨酸含量时常超出标准范围,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分别对预巴杀温度、浓缩工艺、添加管道滞留奶以及UHT杀菌工艺参数这几个可能影响糠氨酸含量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浓缩工艺、添加管道滞留奶以及UHT杀菌工艺参数是影响成品中糠氨酸含量最主要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煎制、挂糊油炸、烤制和煮制4种烹饪方式对金枪鱼中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4种家庭烹饪方式(煎、炸、煮和烤)对金枪鱼鱼块中糠氨酸、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 methyllysine,CML)、丙烯酰胺、荧光化合物和赖氨酸含量的作用,探究烹饪方法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的影响,从MRPs安全性的角度比较金枪鱼4种家庭烹饪方式的安全性。结果煎制和挂糊油炸烹饪金枪鱼过程中,当鱼块中心温度≤80℃时,MRPs主要为糠氨酸;当鱼块中心温度达90℃时,MRPs中糠氨酸含量下降,荧光产物含量增加。4种烹饪方式中仅300℃条件下烤制10 min的金枪鱼块中有少量CML产生;中心温度达100℃的煎制烹饪、中心温度≥90℃的挂糊油炸烹饪和≥240℃烤制温度的烤制烹饪,均导致鱼块中少量丙烯酰胺产生。煮制烹饪的鱼块中中后期MRPs含量较少。此外,煎制、烤制和煮制均可导致鱼块中赖氨酸含量降低,但鱼块中心温度≤90℃的挂糊油炸烹饪,可使鱼块中赖氨酸几乎没有损失。结论综合对比4种烹饪方式,挂糊油炸可显著保持金枪鱼块营养品质,是值得推荐的一种金枪鱼烹饪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5.
以大肠杆菌为模型菌,考察了常压加热对调味型复配液的抑菌性影响,分析有效酸度、大蒜活性组分和总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调味型复配液经60℃~100℃,加热15和30 min仍保持抑菌活性,当加热温度大于80℃时抑菌性显著低于未加热组。加热处理未显著改变复配液的有效酸度,而复配液中大蒜热敏性活性组分在加热温度大于80℃时几乎损失殆尽。总酚含量先是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地降低,90℃加热15 min总酚含量最低为0.124μg·μL-1,80℃加热30 min总酚含量最低,为0.125μg·μL-1,而后总酚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00℃下加热15和30 min调味型复配液的总酚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加热条件下调味型复配液的抑菌性改变主要与大蒜活性组分和总酚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7种啤酒样品中异α-酸的含量,实验研究了色谱流动相组成、比例及进样量、流速、柱温的色谱条件,得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啤酒中异α-酸的最佳优化条件:流动相为A(1%H_3PO_4)∶B(ACN∶H_2O∶H_3PO_4=80∶19∶1)=10∶90;检测波长:249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测定7种啤酒样品中的异α-酸含量,分别为:青岛啤酒(4.46μg/mL)、燕京啤酒(2.92μg/mL)、蓝带啤酒(1.34μg/mL)、雪花啤酒(0.8μg/mL)、哈尔滨啤酒(1.12μg/mL)、百威啤酒(1.06μg/mL)、崂山啤酒(6.39μg/mL)。本实验为啤酒行业评价不同品牌啤酒质量、人们选择喜爱的啤酒风味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干品末水坛紫菜和新鲜番石榴为原料制备复合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菜酸水解保温浸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湿重的15倍,醋酸量为0.06%,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3 h;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紫菜汁与番石榴汁比例为3∶1,柠檬酸加入量为0.03%,甜味剂的添加量5%;小白鼠经口灌服剂量达10 g/(kg·bw),属无毒级,食用安全。饮料中紫菜多糖含量2.64 mg/mL,VC含量3.253μg/mL,营养丰富,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莲原花青素低聚体(lotus seedpod procyanidin oligomers,LSOPC)对含有不同饱和度脂肪酸的乳糖-赖氨酸模拟体系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生成的抑制作用。选择α-乳糖、L-赖氨酸和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建立3 种热加工模拟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电子鼻等技术,研究了在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不同质量浓度LSOPC、不同脂肪酸等因素的作用下LSOPC对模拟体系中生成AGEs抑制作用的影响。加热温度和时间是LSOPC抑制AGEs生成的重要因素。在各模拟体系中,LSOPC对AGEs的抑制率均随LSOPC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低温加热模式下的抑制率和抑制速率比高温加热模式下大。通过电子鼻技术的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低温(100 ℃)时,添加LSOPC后3 种模拟体系生成的气味物质之间无明显差异,高温(180 ℃)时,则有显著差异。LSOPC对含有不同饱和度脂肪酸的乳糖-赖氨酸模拟体系中AGEs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且与加热温度和时间以及脂肪酸种类相关。  相似文献   

9.
MBTH法测木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MBTH)比色法测定木糖含量,确定了测定木糖的最佳条件:600μL MBTH试剂加入到1.2mL木糖溶液(其中含有600μL 0.5mol/L NaOH)中,80℃水浴加热15min,趁热加入硫酸铁铵试剂,冷却后在650nm下测定吸光度A值。该方法测木糖的检测限为0.3μg/mL,检测浓度范围为1.0~29.2μg/mL。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苦荞、糯米为原料,经甜酒曲、红曲和酵母糖化发酵,研制出苦荞红曲保健酒。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为苦荞糯米原料配比为1∶1.5、甜酒曲0.6%、红曲12%、酵母1‰、料水比1∶1.5、发酵温度28℃、糖化时间2d、发酵时间6d,所得苦荞红曲保健酒酒精体积分数为16.2%,pH为4.32,总酸含量为6.64g/L,总糖含量为33.4g/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36g/L,氨基酸总量为2481.48mg/mL,总黄酮含量为928.18μg/mL,总酚含量为2243.01μg/mL,且口感协调,风味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