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枸杞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原浆为原料,采用实验室特有的植物乳杆菌CGMCC8198对其进行发酵,生产风味独特、口感优良的枸杞发酵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枸杞汁发酵饮料进行工艺优化,并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枸杞汁发酵前后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发酵饮料最优的发酵条件是枸杞原浆与水体积比为10.5∶1、接种量为2%、发酵时间为6 h、发酵温度为33℃,木糖醇添加量为7%。同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枸杞汁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最终得到的枸杞发酵饮料兼具枸杞的清香以及发酵特有的风味,具有很好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和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3种乳酸菌对黄浆水进行组合发酵,以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脱脂乳粉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和接种量对发酵液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高抗氧化活性黄浆水发酵液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7.50 h、脱脂乳粉添加量8%、葡萄糖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黄浆水发酵液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36%。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黄浆水发酵液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2.03 mg/mL、1.12 mg/mL和0.30 mg/mL。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木糖葡糖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发酵剂(SX;SX+LP)对火腿风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木糖葡萄球菌(脱脂乳8.05%、蔗糖8.83%、山梨糖醇7.78%)和植物乳杆菌(脱脂乳6.43%、蔗糖7.91%、山梨糖醇4.28%)的冻干保护剂配方,并制备SX和LP直投式发酵剂用于火腿发酵。将SX和SX+LP接种于发酵火腿中,研究不同发酵剂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应用HS-SPEM-GC-MS(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技术,从SX+LP、SX和对照样品中分别检出53、52和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接种发酵样品中,阈值较低的醛类物质含量大幅增加,而阈值较高的烃类物质含量下降。SX+LP样品的主体风味物质最多,其次为SX和对照样品。同时,PCA双图显示11种主体风味物质在可在PC1上判别SX+LP样品,4种主体风味物质在可在PC2上区分SX样品,而对照样品仅有1种特征风味物质。以上结果表明木糖葡糖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改善发酵火腿的风味品质,且复合发酵剂效果优于单菌种发酵剂。 相似文献
5.
微波陈化黄酒的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黄酒的风味,降低产业成本,该研究采用微波陈化技术加速黄酒熟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黄酒微波陈化工艺条件,并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微波技术对黄酒陈化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陈化时间30 min、微波陈化温度50 ℃、微波陈化功率0.4 kW、微波陈化循环次数为2次。在此优化条件下,陈化后的黄酒感官评分为91.7分,色泽透明、香气独特、风味醇厚、酒体协调。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陈化后黄酒的酯香更浓郁、酒香更协调,因为黄酒在微波的作用下,将酒中部分醇、醛类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从而促进酯化反应,使黄酒中酯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6.
胡柚汁益生菌发酵挥发性风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筛选到的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发酵乳杆菌L2(L. fermentum)对胡柚汁发酵,研究其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胡柚汁经此2种乳酸菌发酵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相对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发酵胡柚汁样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电子鼻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的香气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胡柚汁经发酵后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20种、烯烃类15种、烷烃类12种、酮类10种、醛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1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59、36种和35种。经乳酸菌发酵后,胡柚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均增加,并检测到了胡柚汁中未被检测到的酯类、醇类、酮类和烷烃类相对含量显著提高,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大量降低。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4个样品特征风味组分在主成分中的差异,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可实现对乳酸菌发酵胡柚汁特征风味差异性的评价。电子鼻分析表明胡柚汁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风味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胡柚汁乳酸菌饮料的风味特征并为产品质量评定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传统双菌发酵酸奶和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与双菌复配发酵酸奶在后酸化过程中pH、双乙酰、乙醛及4种有机酸(柠檬酸、丙酮酸、乳酸、甲酸)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以上两种酸奶在后酸化期双乙酰和乙醛含量基本保持一致而有机酸含量差异较大。三菌复配型酸奶中甲酸含量较高而柠檬酸含量较低,其它两种有机酸在两种酸奶中的含量比较接近。上述结果表明,以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复配一定比例高产γ-氨基丁酸的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制作的酸奶保持了酸奶原有的醇香,还形成了一定独特的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成一种营养丰富,具有新疆哈萨克族奶酪特色风味的发酵奶片,将产特色风味的N-X酵母菌与乳酸菌发酵剂共同发酵,通过设置单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白糖添加量、接种量比)实验及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对发酵奶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奶片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37℃、接种配比(乳酸菌:酵母菌)1:3、加糖量11%、发酵时间10 h。制得的奶片色泽均纯,奶香、醇香充足,酸甜适中,口感顺滑饱满,感官评分为(90.10±1.64)分。同时,对加酵母菌奶片与普通酸奶片的风味物质比较发现加酵母菌奶片在醇、醛类风味物质上分别增加了5种和7种,乙酸乙酯、己酸和2-庚酮等风味物质含量明显提升,使发酵奶片的风味得到了优化。最后参照国家标准对奶片的质量卫生指标进行检测,水分含量5.8%、脂肪含量12.3%、蛋白质含量16.7%、总糖含量9.1%、大肠菌群数8.3 MPN/g、致病菌无检出。各指标均符合标准,初步制成了一种具有新疆特色风味的发酵奶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时间下风味发酵液发酵面团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风味发酵液发酵12,24,36,48,72 h时,面团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气味感官评定及pH值、总酸度(TAA)和面团流变学特性测定。结果:因不同发酵时间下产生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等,8种气味(乳香、干酪味、花香味、水果甜香、酒味、麦芽味、青草香和酸味)的强弱度不同;面团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TTA则相反;面团的拉伸阻力、拉伸比及拉伸面积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整体呈先增后减趋势,延伸性则先下降后升高,表明适度发酵(发酵36 h)有利于面筋网络的形成和稳定。5个面团中共检出9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2种、酯类27种、醛类12种、酮类14种、烷烃类10种、酸类7种;发酵12,24,36,48,72 h的面团中分别检出27,43,38,41,3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酸类及酯类物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均在48 h达到最高(分别为47.31%和20.96%),醛类、酮类及酸类物质含量则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不同发酵时间的挥发...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果浆为原料,对果醋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复合果胶酶添加量、活性干酵母接种量、发酵醪酒度、醋酸杆菌接种量、醋酸发酵温度与时间对猕猴桃果醋发酵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采用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对成品的理化、卫生与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猕猴桃果浆在添加0.04g/L复合果胶酶并保温45℃处理2.5h后,进行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接种量0.05g/L,发酵醪酒度达6%(V/V)时接入0.07‰(V/V)醋酸杆菌,于30℃发酵5d;在此条件下,成品中的乙酸含量可达6.17g/100mL,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产酱香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糠醛含量测定的条件和方法。采用色谱柱ZOR BAX Eclipse XDB C18(5μm,250mm×4.6 mm);分别选取乙腈和甲醇作为有机流动相,结果发现乙腈分离效果更好,故选取乙腈作为有机流动相。通过不同比例流动相试验,发现样品在流动相为乙睛∶0.1%乙酸水(冰乙酸调)=15∶85(v∶v),柱温30℃;流速1mL/min,波长λ=277nm紫外检测器检测的条件下,糠醛呈现较好的分离效果和重现性。其保留时间为6.50min左右,最低检测浓度为0.04mg/L,平均回收率为101.84%,R SD=1.37%。此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对产酱香发酵液中糠醛的测定作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黑果腺肋花楸为原料,利用植物乳杆菌C8-1对其发酵,研制具有特殊果香风味和营养价值的黑果腺肋花楸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果汁进行条件优化,以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料液比为影响因素,总酸含量作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发酵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9 lg CFU/mL,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22 h,黑果腺肋花楸料液比为1:3(v:v),在此条件下,总酸含量达到6.60 mg/mL;发酵后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中的总酚含量增加10.51%,总酸含量增加74.60%,还原糖含量降低4.4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6.15%;对色泽研究可知,发酵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的亮度、红色色调和黄色色调均有增强作用;抗氧化实验表明,经发酵处理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均极显著高于鲜榨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汁(p<0.01)。感官评分较鲜榨果汁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8-1可以在黑果腺肋花楸果汁中进行正常的生长代谢活动,并能够提高黑果腺肋花楸果汁的品质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打瓜和软枣猕猴桃为原料,选定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发酵时间、糖化液与打瓜软枣猕猴桃汁比例以及果胶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研发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2×107 CFU/mL,发酵时间为12 h,糖化液与打瓜软枣猕猴桃汁比例为0.97:1 (v/v),果胶酶添加量为15 mg/100 g,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4.0±0.2)分,所制得的饮料成品颜色呈淡黄绿色,风味纯正,酸甜适中,澄清无沉淀,且具有打瓜和软枣猕猴桃的果香,并且与发酵所产生的香味混合,口感新鲜细腻,余味清爽。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木糖醇发酵液的脱色过程 .借助均匀设计法确定人工神经网络的隐层神经元数、学习速度、动量因子 ,构建一个能很好地用于预测、优化木糖醇发酵液脱色过程的三层 5 6 2的网络模型 .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采用从海带中分离筛选的植物乳杆菌La10对海带进行纯种发酵,研究海带发酵产品的营养成分及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以感官评定为终极指标的OC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0℃、接种量5%、白砂糖浓度9%、食盐浓度4%,时间10 d;(2)以发酵总酸为终极指标的OC2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0%、白砂糖浓度9%、食盐浓度为2%、时间7 d;(3)海带发酵产品去除了海带的腥味,在OC1和OC2发酵条件下,褐藻胶含量从32.07%分别下降至19.60和14.01%,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从2.19%分别提高至9.15和11.01%。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两种发酵条件下分别为93.99和71.43μg/kg。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以脱脂核桃粕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核桃乳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接种量、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配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为因素,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核桃乳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与嗜酸乳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8%,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12.7 h。所得到的产品色泽均匀,核桃香味充足,酸甜适口,口感丝滑,后熟12 h的pH和总酸含量3.88、25.63 g/kg,活菌数7.78×108 cfu/mL,蛋白质含量1.05 g/100 g,氨基态氮含量68.6 mg/100 g,与未发酵的核桃乳相比,氨基酸总含量增加了0.1738%。 相似文献
20.
发酵型海带-苹果复合果汁饮料的研制及发酵体系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以海带汁、苹果汁、白砂糖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作为发酵菌种,研制了一款风味优良、天然营养的发酵型海带复合果汁饮料。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复合果汁饮料进行了工艺优化。得到该复合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参数为:海带汁-苹果汁复配体积比为1:2、白砂糖添加量为3%、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8%、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3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研制的发酵型海带复合果汁饮料对DPPH自由基抑制率为73.20%,对ABTS+自由基抑制率为36.05%,总抗氧化能力为0.774。整体来看,海带汁和苹果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发酵使得海带汁的抗氧化能力提高,但会使得苹果汁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但是单纯的海带汁发酵,其口感风味较差,苹果汁的添加以及发酵产生的乳酸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海带的腥味。另一方面,海带汁的加入能弥补单独苹果汁发酵抗氧化能力的下降,复合发酵对饮料DPPH自由基清除力具有明显提高作用。本研究解决了海带饮料腥味过重的问题,探索了海带苹果复合果汁饮料发酵体系的抗氧化活性,为海带复合果汁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