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发现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关海藻多糖活性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及其调血脂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发现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关海藻多糖活性功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褐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生物活性及其调血脂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海带岩藻多糖的提取、影响因子,岩藻多糖的分离最适条件为:温度80℃,浸提时间10h,料液比为1:8.经浓缩后,再用终φ(乙醇)=60%醇析获得粗品.同时对其红外光谱性质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含有硫酸基团的水溶性杂多糖,结构复杂,具有很多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凝血、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使其在功能性食品、健康食品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不同的原料及其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对其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其生物活性。且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的解析方法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提取液进行纯化,研究膜截留分子量、跨膜压力等对膜通量及纯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了膜污染后的清洗效果。结果发现:截留分子量200 k Da的UV200膜最适于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离纯化,所得固形物产品中总糖含量高达56.12%,蛋白质含量仅为6.37%,岩藻糖含量为36.34%,硫酸根含量为10.75%;超滤工艺优化结果显示,跨膜压强以0.2 MPa为宜,蛋白质脱除率高达91.09%,色素脱除率可达65.30%;膜污染后,采用含酶强碱性清洗剂可有效去除膜面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降解法,以还原糖释放量为指标,对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及温度与多糖(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SF1)降解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用响应面设计优化降解条件,建立了多糖降解率与超声波功率、时间和温度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选择超声功率350W,温度50℃,时间59min,还原糖释放量为32.86μg/mL;降解后总糖含量为70.55%,岩藻糖含量为37.62%,硫酸根含量为36.12%,糖醛酸含量为6.15%。   相似文献   

8.
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组成分析及抗血栓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敏  王维民  谌素华  廖森泰 《食品科学》2017,38(19):189-194
运用超声波热水浸提工艺从亨氏马尾藻中提取并经脱蛋白等初级纯化过程得到岩藻聚糖硫酸酯(F)。将F过DEAE C-52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得到次级纯化后的岩藻聚糖硫酸酯(F1)。对F、F1进行化学组成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其单糖组成。通过体外溶栓实验、小鼠肺栓塞实验以及出血实验对F及F1进行抗血栓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与F相比,F1总糖含量、岩藻糖含量、硫酸基含量、单糖组成的种类均增多。中、高剂量的F、F1对血凝块有明显的溶解作用,且高剂量的血块溶解率显著高于尿激酶阳性对照组(P0.05,P0.01)。F及F1均能降低肺栓塞模型小鼠的死亡率,且高剂量的F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低、中、高剂量的F、F1均显著延长出血时间(P0.05,P0.01),F1低、中、高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均分别高于F各剂量组。F、F1各剂量组与肝素钠阳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出血时间的延长率明显小于肝素钠对照组。说明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F、F1有较好的抗血栓活性,出血危险性较小,且F1抗血栓作用优于F。  相似文献   

9.
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饮料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带为原料,研制富含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功能饮料。苯酚硫酸法测得海带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3.297 mg/m L,此浓度比较适合大规模生产。以柠檬酸、苹果酸、甜蜜素、柠檬酸钠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最佳试验配方为海带汁添加量为30%、蔗糖6%、柠檬酸0.06%、苹果酸0.06%、甜蜜素0.026%柠檬酸钠0.03%、山梨酸钾0.04%;产品经3个月稳定性试验后,总糖量基本不变,饮料澄清,无细菌滋生。  相似文献   

10.
岩藻聚糖硫酸酯主要来源于褐藻,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复杂且硫酸基团的量对其一些生物学活性具有影响,因此本文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等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P(AM-co-St)一Gb(Ⅲ)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球,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价键合固定脂肪酶.结果表明:固定脂肪酶后的磁性纳米微球具有优异的磁分离能力;钆离子对固定化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钆离子质量分数为1.4%时,偶联率和活力回收率分别提高88%和71%;脂肪酶被固定化后其pH值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和金纳米颗粒(AuNP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和抗原抗体的识别作用构建了Cd~(2+)的免疫检测平台。制备水溶性UCNPs表面修饰Cd-抗原作为能量供体探针,同时在AuNPs表面修饰Cd-抗体作为能量受体探针。抗原-抗体的免疫结合使得UCNPs和AuNPs发生FRET过程,引起UCNPs荧光猝灭;当检测体系中存在Cd~(2+)时,Cd~(2+)与UCNPs-抗原竞争性地结合AuNPs-抗体,从而抑制了FRET过程,荧光信号值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范围为0.01~10 ng/mL,检出限可达0.01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样品中Cd~(2+)的检测,当加标水平为0.1、1、10 ng/mL时,回收率为98%~109%,相对标准偏差为3.4%~4.1%。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和归纳国内外文献,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羧基化磁性纳米微球的表面生物修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和B两种羧基化磁珠,以山羊抗小鼠IgG为模式蛋白,优化了EDC/sulfo-NHS法的羧基磁珠表面抗体的修饰条件,对比分析了抗体修饰前后磁珠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DI)的变化,并利用竞争性免疫层析法评价了磁珠表面修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优化结果显示,不同粒径和厂家的羧基磁珠,其表面的最佳抗体修饰条件是不同的。磁珠A抗体修饰前后的平均水力学粒径变化率为6.55%,PDI分别为0.011和0.046,变化微小,而磁珠B在抗体修饰前后的平均水力学粒径变化率为135.55%,分散性能变差。生物学活性评价结果显示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磁珠A和B表面的抗体均具有较好的抗原结合活性,磁珠B的磁信号强于磁珠A。综上所述,抗体修饰磁珠用于免疫层析检测时,抗体修饰前后磁珠粒径和分散性能的变化、材料的磁响应性能对于检测灵敏度和层析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天然食品中一类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黄酮类化合物却普遍因为自身的溶解度低、稳定性和渗透性差,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差,因而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技术,以天然生物大分子为基质制备黄酮类化合物的纳米颗粒,进而改善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简单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在此基础上,例举了多种蛋白质和多糖基质的纳米颗粒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讨论其结合机理和适用性,并展望黄酮类化合物纳米颗粒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天然大分子纳米颗粒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上转换荧光标记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通过免疫识别成功构建了一种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新方法。首先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NaY0.78F4:Yb0.20,Er0.02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并对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修饰,同时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Fe3O4磁性纳米颗粒。分别将副溶血性弧菌全菌抗体与磁性纳米颗粒连接作为捕获探针,将副溶血性弧菌的鞭毛蛋白A抗体与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连接作为信号探针。通过免疫识别形成捕获探针-目标菌-显示探针的"三明治"结构复合物,利用980 nm激光诱导荧光进行检测。在实验优化条件下,上转换荧光强度与副溶血性弧菌浓度在5×103~5×105cfu/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103cfu/mL。用鲫鱼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聚合物。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淀粉纳米颗粒因其不同于天然淀粉的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不同来源淀粉的结构特点,概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制备淀粉纳米颗粒的方法和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淀粉纳米颗粒在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靶向药物的运载和工业废水的吸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对其在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淀粉纳米颗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冷却肉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冷却肉保鲜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保鲜剂、天然植物提取液保鲜剂以及涂抹保鲜剂的保鲜原理、发展和应用情况,其中对生物保鲜剂中的乳酸链球菌素及溶菌酶保鲜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冷却肉保鲜剂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以后肉类保鲜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粒子又称碳量子点,因具有可调谐荧光发射、成本低廉、毒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以及食品等领域。研究发现,面包、饼干、咖啡、饮料、牛奶及加工肉制品等食品中也存在碳纳米粒子。这些碳纳米粒子可直接作为荧光探针、成像试剂等应用。作者综述了食品中碳纳米粒子的来源、性质及应用,为食品中碳纳米粒子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基纳米载药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肽,蛋白质、核苷酸及质粒等复杂高分子的粘膜释放给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希望的高分子药物的跨膜输送载体。而壳聚糖纳米微粒是主要的载体形式之一。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纳米微粒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及输送高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现已表明壳聚糖可通过离子交联、共价交联、沉淀析出、大分子复合及自组装等方法获取负载大分子药物的壳聚糖纳米胶体粒子。结尾阐述了这种新型载药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