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王越  万博涵 《园林》2022,(5):76-84
明清临清古城水网发达、漕运繁荣,为南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以重要运河城市临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水利建设与水利风景营建特征。首先,梳理运河苏兴、鼎盛及衰败三个阶段的区域水环境变迁、水利建设活动及临清城邑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河道本体、调蓄体系构成的水利工程体系特征,总结出筑坝分水、动态调蓄的水利运行机制。基于区域水环境影响的临清城邑景观体系特征主要包含5个方面:因水兴城,双城并置的城池形态;保仓设城,商住外拓的空间格局;堆山引水,沿运成景的景观风貌;山水为底,人文点染的十景意象;汉回交融,护河保运的世俗空间,深入探讨了区域水环境、水利建设、商贸发展及政治经济背景影响下的临清水利—风景复合空间景观体系特征,为临清运河风貌保护、遗产保护及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蒋鑫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9):34-39
作为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类型和人居环境支撑系统,运河不仅满足了漕粮物资的运输需求,沿线区域还形成了以运河水利为支撑的传统风景体系。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首先梳理阐述淮扬运河水利营建的环境基础与历史演变过程,然后解析运河水利作为支撑系统的整体运行机制与结构单元,最后分别从城郊水利景观、城池园林景观、邑境文化景观3个层面深入探讨运河水利对于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渗透影响和表现特征。旨在整体系统地解读运河水利支撑影响下的淮扬运河沿线区域传统风景体系的营建逻辑,以期从新的视角为运河景观的复写和运河遗产的转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王越  宋凤  任震 《中国园林》2022,38(6):63-68
大运河山东段是运河的中枢河段,其中德州、聊城段地处黄河以北,为著名闸河,解决了运河通航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承担漕粮仓储、盐运等重要职能。以水利景观的复合属性为切入点,选取大运河德州、聊城段为研究区段,从水利系统和聚落景观体系两方面探讨其主要特征。首先从运河水系、阻滞单元、调控单元和传输单元四方面研究水利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梳理了以弯代闸、龙形水势的德州段与闸河聊城段的水利景观特征;再从聚落类型、城水关系、支撑体系、空间格局与园林景观五方面探讨水利建设影响下的聚落景观体系特征,从而挖掘运河水利景观的组成、特征、运行机制与风景营建智慧,为运河文脉传承、风景保护与再创造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泉州古城是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贸易大港,经济、文化繁荣,古城营造也重视人工环境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形成了丰富的风景营造经验。研究通过文献整理、历史地图转译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依托山水的自然风景空间、妙收山水的人文风景空间、雅俗共赏的风景意象空间三方面探析泉州古城传统风景体系营造特征,继而从跨尺度风景的全域营造、多尺度风景的视线融汇、根植山水的多尺度风景营造、城市功能设施的风景化利用四方面总结其传统风景营造经验,为当今城市传统风貌保护和特色景观塑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目标,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新运河.大运河(杭州段)景观风貌保护是杭州市做好水文化遗产文章,提升遗产地品味的重大举措.以运河杭州段景观风貌规划为基点、便民休闲为重点、功能提升为亮点系统介绍了景观风貌分区、现存问题、规划内容、景观提升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陂湖是中国传统陂塘水利系统中承担调蓄功能且具有一定蓄容量的水体单元。基于水源调蓄的功能需求,历史上的陂湖空间及其所形成的风景具有一些相似的识别特征,形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可区别于其他湖泊风景的“水利–风景”范型,并且对许多历史城市的景观结构和风貌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以历史留存的关于陂湖空间与风景的描绘为依据,通过解析陂湖调蓄系统的功能单元和空间结构特征,将陂湖风景体系大致分为自然环境基底、功能系统单元、风景游赏空间、世俗教化空间、人居聚落与生产生活5个层面,归纳了陂湖风景体系的基本结构和风景特征。对于陂湖“水利–风景”双重属性的挖掘能够帮助理解古代人居环境中景观空间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为古代水利风景的再阐释和人居营建逻辑的探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山东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是一类特殊的运河古城,受运河影响,其城市空间形态有明显特征。研究从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和社会空间3个方面分析运河古城的空间形态,以保护历史遗产、保育运河文化。  相似文献   

8.
余杭南湖是太湖流域古老的陂塘水利系统之一,是人工结合自然改造土地的典范,裨益着区域发展。从风景特征、城湖发展沿革与陂塘水利系统组构、城–湖空间关系与支撑关系3方面展开,厘清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聚落营建、社会背景、风景营建5个方面相互影响、协同发展的“山–陂–城”风景体系特征,结合余杭新城建设,为余杭南湖与古城景观体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运河漕运通过内港码头与沿线城市对接,促进了内港码头所在城市片区的商业繁荣,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城市区域。时至今日,这些在水利基础设施带动下繁盛的区域,虽失去了水运交通功能,但其景观格局仍然保留,在功能转换之后,依然是城市区域繁荣的媒介。依据运河与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大运河影响下的内港码头片区分为三大类:内港码头在城市内部、城市边缘和城市外部,并分别选取北京什刹海片区、苏州阊门片区和聊城古城东部运河片区为典型案例,探讨依托于古代大运河的城市内港码头片区景观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示出以水为载体的历史景观结构随着时间变化在地区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漕运通过内港码头与沿线城市对接,促进了内港码头所在城市片区的商业繁荣,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景观风貌的城市区域。时至今日,这些在水利基础设施带动下繁盛的区域,虽失去了水运交通功能,但其景观格局仍然保留,在功能转换之后,依然是城市区域繁荣的媒介。依据运河与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大运河影响下的内港码头片区分为三大类:内港码头在城市内部、城市边缘和城市外部,并分别选取北京什刹海片区、苏州阊门片区和聊城古城东部运河片区为典型案例,探讨依托于古代大运河的城市内港码头片区景观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示出以水为载体的历史景观结构随着时间变化在地区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江西自古以来便与水相生,历史沉淀出的理水智慧被 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与研究。以古城宜春城袁州区内的千古名 渠——李渠为研究对象,进行营建智慧与地域景观表达研究。 通过分析山水环境背景,以此探寻李渠水系统运作机理;梳理 史料文献并总结出理水防灾的营建智慧与管理机制,即“近郊 凿渠,田沟相通”“一渠穿城,分区做功”“蓄泄排布,驯水 有方”“责任分散,集中有序”“修缮运营,沿革共建”,最 终形成“清沥江-城外乡野-蓄水池塘-城内沟渠-秀江”的千年 驯水模式。结合文献中李渠的流经区域、分区特性,以图式语 言法总结李渠在环境营建上对地域空间景观元素的表达所产生 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传统水利营建的智慧和城市水利 的景观格局,以期能对如今城市水利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对 古李渠水利与其景观风貌的保存和复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段诗乐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38-43
古代银川具有城郊一体的区域风景系统.通过文献考证与空间复原,解析银川传统区域风景系统的构成与特征.以山水格局与灌溉水网为基底,历西夏、明、清的经营,银川形成了包含山水风景、灌区风景及城内风景3个层次在内的区域风景系统.远郊集宫、陵、寺、塔、渡为一体,近郊汇聚了湖塘、园林、桥梁和渠庙之景,城内侧重防御、楼塔与园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13.
国土景观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田—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向荣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9):10-20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开发农业以满足生存需要。为适应农业、定居和交通发展的需求,人们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特征修筑各种水利设施,形成了由天然水体与人工水系相结合的覆盖国土的水的网络。人们在区域的自然山水与人工农田水利系统中择址建设城市,并对城市内外已形成的大地肌理进行改造和点缀,实现山水环境的风景化。这种独特的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方式造就了人工与自然融合的中国传统国土景观,并形成了山、水、田、城一体的景观系统。今天,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去认识历史,汲取古代经验,保护国土上遗留下来的古代水利、农业、村落和城市遗产,并寻求与古代经验兼容并蓄的新的山水人居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城-湖”系统是中国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水风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今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地方历史文献、地图资料和广东区域史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下,以惠州西湖和府城为例,从区域视角对“城-湖”系统的空间范围和风景营建进行了讨论。首先,基于水文分析结果与历史文献图纸比对,明确惠州“城-湖”系统界域范围;其次,从广东地区区域发展史的角度解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惠州“城-湖”系统风景营建的统计和空间分析结果所反映的结构性和整体性特征。展示了历史-地理区域与“城-湖”系统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城-湖”系统所具有的“城市历史景观”属性,对于理解中国传统空间设计与营建的动因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利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水利工程通过塑造区域整体环境进而影响城市风景的形成与演变。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对区域环境产生干预和改变,峡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使得这一现象更加凸显,大型水利工程对峡江山地城镇风景系统的影响显著。梳理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城镇经历从峡江原貌到迁建扩容再到成库后期的影响阶段,分析城镇沿江风景系统在要素、界面、结构和内涵上的演变特征,即风景要素更替与去集群化、弱圈层化;滨江界面推移与弹性转换;江-城-山风景结构多类型化,以及因人成景的风景内涵演化。在此基础上思考总结峡江地区大型水利工程与城镇风景营建的关系,其中的经验与启示对其他类似的山地滨江城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自然山水对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具有根本性作用,探究传统智慧中基于自然山水格局的都市区域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至关重要,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是综合性、区域性考虑的典范。首先研究关中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研究区分为外圈边界关隘层、中圈水利农田层、内圈城市本体层,从结构、模式、分区、选址、朝对关系、借景、轴线等角度讨论结合关中自然山水格局的区域景观营造方法。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山、塬、原、滩、河嵌套穿插的山水空间,4类关隘景观,6类水利农田景观区,"高敞-六爻"模式的空间规划原则,以南山为阙的朝对关系,融合南山峰谷与功能需求的非均衡复合轴线景观等。对隋唐长安都城区域景观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统一的方法措施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区域空间规划等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宜佳  郭巍 《中国园林》2021,37(4):93-98
古代福州是中国传统城市设计与山水自然系统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山、水、城一体的城市结构下,古代福州水系的运行方式体现了城市水系作为自然水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近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协调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福州江北城区为例,通过城市水系对城市格局、城市水利、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4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清末时期城-水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