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2.
郭菲菲  王美仙 《中国园林》2022,38(9):111-116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靖  尹豪 《风景园林》2017,24(5):28-35
面对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本该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化却在逐渐呈现一定的趋同性,城市的地域性景观特征正在渐渐消失。专类植物景观作为一种典型的植物景观类型,对地域性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域性特征营造与专类植物景观建设的必然联系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北京地区专类植物景观的应用状况,分析主题植物类型、主题植物应用频次、营造方式和建设规模,总结了北京地区专类植物景观应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北京地区专类植物资源研发的潜力以及生态型专类植物景观建设的导向。  相似文献   

4.
黄旋 《福建建材》2022,(11):41-43
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是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重要环节,通过荷载不同的造景方式可以有效满足游人休闲、娱乐、游憩、文化等多元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重要价值。基于此,对植物景观空间中植物要素与空间要素展开了分析,并以永春乡愁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设计要点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及植物造景原则等内容加以讨论,从而起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及满足游人观赏需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游人在浏览滨水景观过程所产生的感知和行为,以临沂大学羲之湖、剑桥湖、文心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邀请游人进行拍照试验,结合照片进行问卷访谈并收集有效词条,采用图悦软件对词频进行分析,对滨水景观喜好进行初步预测。通过对游人观景点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游人观景点的热点区域分布,结合照片分析从而得到滨水景观元素、滨水景观感知以及游人驻足点、游人观景点的区域特点,进一步获得游人对临沂大学滨水景观偏好的信息。结果显示,游人对滨水平台、木栈道、标志性建筑、湖中置石、湖心岛、特色植物等景观元素和色彩艳丽的元素具有景观偏好,游人在滨水景区观景区域的分布与滨水景观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游人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杭州中山公园兼具清代景观遗址和纪念性公园的双重园林属性,已有百余年的建园历史,植物景观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梳理民国以来中山公园绿化建设历程,并借助历史影像和文字史料,对园中3处样点分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植物景观平面复原,探究其历史变迁特征。研究表明,中山公园植物景观建设经历了“加强纪念性氛围-提升游憩观赏体验-增加园林资源收入-提升风景旅游资源吸引力-加强文化氛围”数次景观需求的变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观赏、文化和经济价值各有侧重。从具体的植物调整来看,树种应用类型受到时代价值取向、植物生长适宜性及景观空间视线关系等因素影响不断进行优化,水平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周边景观要素密切相关,垂直空间结构则多由单层向复层转变,且乔木相对灌草而言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公园在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活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对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使用者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与使用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使用者的植物景观空间行为偏好,为建设适宜城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高质量城市公园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观赏蔬菜是园林新型素材之一,观赏蔬莱与其他园林要素的有机结合来丰富园林景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公园、街头绿地、观光农业园现有观赏蔬菜景观的调查,摄取相关景观照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游人对观赏蔬菜景观质量的评价,探索在园林绿地中为公众所喜爱、能优化生活环境的最佳观赏蔬菜配置,为观赏蔬菜与园林要素即地形地貌、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植物、园林道路广场的结合开发植物造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老年群体使用最频繁的绿地。研究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特征对 老年群体社交行为的影响,对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 理论和现实意义。选取上海虹口区的3个居住区绿地进行问卷 调查,结合SPSS统计与贝叶斯网络模型,来综合探索植物景 观的观赏特征与老年群体社会交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居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植物色彩是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影 响最大的因子,而植物体量因子对其影响次之。以期为居住区 绿化的服务功能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植物造景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供人们观赏的景观。对道路绿地植物造景的科学评价,可为做好道路绿化管理和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参照和依据。本文以信阳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就道路绿地植物造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段艺凡  李树华 《风景园林》2022,29(3):105-111
城市绿地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为了确定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观赏形式对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和差异,通过视频与照片这2种观赏形式,以4种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乔木林、乔–灌–草、乔–草、草坪)为研究对象,探究视频和照片观赏植物群落景观后对参与者的皮肤电导水平(SCL)和心电图(pNN50、LF/HF)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  相似文献   

12.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鲍璇  刘晖  邹子辰  安婷  裴进文 《中国园林》2024,40(6):104-109
作为生态服务功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植被资源,城市自 生地被植物群落在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难以利用的问题,需要通 过风景园林设计手法赋予其符合生态秩序的结构与美学特征,才 能实现其实践运用价值。面对群落组成复杂、植株难以筛选、缺 乏稳定性与美学特征等问题,基于以场地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为基 础进行人工改良设计的思路,提出依托CSR理论对自生群落的 物种组成、垂直结构、景观特质进行调控,并采取低干扰方式进 行建植与维护的设计、管理途径,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促进群落 的竞争筛选与演替过程,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低维护地被群落景 观。研究开展了初步实验,改良设计的实验群落经过3年的生长 与演替,物种组成从R型植物优势转向为更加稳定的C型植物为 优势,群落植株密度与覆盖度显著提升,形成了包含主景观层、 底部空间保护层、点缀性景观层的垂直结构,在不同阶段呈现出 了各具特征的植物景观。实验结果验证了自生地被植物群落人工 改良设计途径的可行性,为基于城市自生地被植物群落的植物景 观生态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植物景观单元。以生态适宜、景观适宜、社会适宜为准则层,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以往植物景观评价赋权重的主观性,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植物景观的景观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黔灵山公园在适宜范围内的植物景观有10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41.6%,适宜性较差的有14个,乔灌比(数量)在1:11.2~1.7:1之间的植物群落景观适宜性较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3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帅  李雄 《中国园林》2012,28(5):81-8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作为我国的特产花卉,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誉为“花王”的牡丹,是富贵、繁荣、昌盛和吉祥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在分析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针对牡丹观赏期短、四季景观欠佳的状况,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原则.尊重场地的固有特征,因地制宜,结合立意构思,形成合理的景观层次;在充分利用牡丹观赏特性的前提下,加强与其他景观要素的结合,适当配置不同花期的园林植物,以加强牡丹专类园的四季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温永红 《山西建筑》2014,(16):231-232
对青春缤秀园的位置及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公园现有植物景观配置的特点,并分析了现有植物景观的不足之处,指出园内植物景观设计应以多样化与人性化为原则,注重季相景观的设计,恰当地表现地域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陈飒  刘健 《山西建筑》2010,36(2):353-354,362
分析了人的行为活动与广场植物景观的本质,以锦州市宝石广场作为研究对象,对广场植物与人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调研,并作出了评价与建议,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积累经验,从而创造更符合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人性化城市户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