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放心 “维拉”母亲对女儿说:“不管怎么样,晚上10点钟以前,你必须赶回家来,不要在外面呆得太久!” “妈妈,”女儿不高兴地说:“我又不是小孩子,我已经长大了。” “正因为你长大了,我才不放心呢!”  相似文献   

2.
牵手     
星期天,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回了趟老家,母亲喜不自禁,逢人就说“女儿、女婿和外孙都回来了,这下我们家可热闹了”。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惭愧,心里酸酸的,我有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相似文献   

3.
老公受难记     
李爱琴 《当代矿工》2006,(10):28-28
“人的命,天注定。”我现在也有点相信这句被俗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了。1988年,17岁的我初中毕业。当时,父亲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座戈壁小城上班,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需要照顾,根本无法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我只能放弃上高中的权利,回家帮母亲种地。我对自己辍学并没有感到一点儿的痛心或难受,现在也是,因为能为母亲分担一份劳累是我的梦想。那时候我想:我肯定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了。然而,人世间的变化却让我始料不及。我在庄稼地里经受了一年的洗礼之后,1989年春季的一天,村长走进了我家那扇破烂的大门,说他…  相似文献   

4.
“你爹回来了!” 那天,刚走出学校大门,邻居五婶就笑着告诉我。 爹在义马煤矿上班。因为离家远,一年也难得回家两次。听到这消息,我心里自然是十二分地高兴,只是这消息来得太突然,我仍忍不住又追问了一句:“真的?”  相似文献   

5.
一天一次打了半个多月的电话,终于在饭桌上见到了我,一向不善言笑的母亲,竟然守着二姐对我说出了这样的话:“见见俺儿子,比见国家领导人都难!”虽是玩笑,虽是母亲笑着说的,我还是听出了母亲对我的抱怨。  相似文献   

6.
海君 《当代矿工》2005,(4):33-34
一有人说,“乙酉无春是寡年”。于是为讨吉利、避晦气,争着在2005年1月份办喜事的年轻人竟排起了长队。2005年1月29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在河北唐山市郊的某村,村长张斌的家早已是张灯结彩、喜字高悬。原来,今天是张村长家二女儿张秀艳的大喜之日。张村长刚点燃支香烟,突然接到去市里饭店准备喜宴的亲友打来了电话:“饭店经理说,咱们这份婚宴根本就没有预定。而且饭店也没有多余的桌位了。”“什么?没有预定?”张村长的脑袋“嗡”地一下大了起来。他马上给“姑爷”挂去了电话,可对方停机;再打电话,还是停机。张村长感到事情不妙,连忙来到二…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秘密     
父亲刚退休那阵子,每次母亲来电话都抱怨,说父亲就像得了自闭症似的,每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报纸,怎么劝也不肯出门.母亲说:"英子,有空你也来劝劝你爸,你看咱们小区,那么多老年人每天聚在大门口又说又笑的多开心啊!" 于是,每次去父母那里,我都一再劝父亲多出去走走,多和老年人交流,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父亲嘴上答应着,偶尔也开始出去走走,可多数时间还是不肯出门.我和妈私下议论着,父亲原先在单位好歹也是个小领导,如今退休在家,可能是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也只好任由父亲自己慢慢转变. 父亲退休大约半年的时候,我突然患上了一场重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我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出院时,医生一再强调,回家后必须好好休养.父母不放心我,执意要把我接到家里去住.开始,我怕麻烦父母,说什么也不肯,母亲说:"我每天要买菜做饭干家务,也顾不上你爸,你来了,也好和你爸多说说话."我决定搬到父母那里去住.  相似文献   

8.
经常有人说我写的农村题材散文有真情实感,煤矿之事含有浓浓的煤味,不管是乡情还是激情,感人至深,令人难忘。他们哪里知道,这都是苦中得来的,几十年的吃苦经历铸就了我不平凡的阅历。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那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整年很少回家,母亲领着我们兄妹几个艰难度日。母亲每天都要到生产队去干活挣工分。在孩童眼里;全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农村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早自习,五年级开始上晚自习,没有电,都点煤油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8岁学会煮汤,12岁学会蒸馍、擀面条、包饺子,从小就利用放学时间,去村边、地头给猪薅草,10岁时就利用星期天给生产队拔草挣工分,大人干一天10分,小孩干一天2分。那时分值大都是7分到1毛5之间,很少有2毛的。就这样,因为我们家劳力少,挣的工  相似文献   

9.
正下了班,和母亲、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躺在沙发上,妹妹和母亲坐在餐桌前吃水果。妹妹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苹果,叫我起来吃葡萄。起身,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背着身的母亲满头的白发,心里突然一阵难过。水果,不是七十多岁的母样天天都能吃上的。父亲太节俭,根本不会享受人生,母亲又没有工作。母亲的心里只有父亲,父亲的心里只有日子。给母亲的钱,她省吃俭用留给了孙子,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在她来的时候,多买点东西让她享受现成的。妹妹顺手递来几颗剥干净的葡萄,亮盈盈的,含到嘴里,酸甜酸甜的。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灯下母亲挤满皱纹的脸,没有表情。母亲老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时还自言自语,不是念叨远在云南上大学的孙子,就是惦记刚刚怀孕的外孙女。看着她恍惚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突然穿越时空,二十年前那段绝对空白的记忆,刹那间复活了。也是母亲,也是葡萄,也是酸酸的记忆,也是那种描述不透的表情,不同的是,那时吃的是剩下的葡萄,是母亲没有卖完的。母亲不是生意人,也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但那一次,母亲一天赚了六块钱,高兴得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葡萄分给了我和贪吃的妹妹。那一年,是我外出上学第一年的暑假。那时,母亲五十岁出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她,为了多挣几个钱给我凑学费,大清早起来去人家的葡萄园摘葡萄,然后背到街上去卖。  相似文献   

10.
"人的命,天注定."我现在也有点相信这句被俗人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了. 1988年,17岁的我初中毕业.当时,父亲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座戈壁小城上班,家中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需要照顾,根本无法供我们兄妹四人上学,我只能放弃上高中的权利,回家帮母亲种地.我对自己辍学并没有感到一点儿的痛心或难受,现在也是,因为能为母亲分担一份劳累是我的梦想.那时候我想:我肯定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相似文献   

11.
放飞童年     
上午,我一个人正在办公室里写总结,整个屋子里静悄悄的,甚至可以清晰听见走廊的脚步声。突然,门口闪出一个身影,随即怯怯的声音传来:“小妹,帮帮忙好吗?”我抬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和我母亲年龄差不多大的中年妇女,脸上长满了黄褐斑,深深浅浅的皱纹密布,上身穿灰色细条纹小西装,下装呈深蓝色,脚穿平底手工黑色白边布鞋,手里拧着一个脏兮兮的布包。中年妇女见我注视着她,便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说:“小妹,我是河南人,因为不同意女儿嫁给一个华而不实的手艺人,女儿一气之下和他跑了。两年了,我到处打听女儿的下落,听人说他们来到了攀枝花打工,便…  相似文献   

12.
"喂,小潘,今天你肯定有好事,晚上请我们吃饭啊!"我的一个同事在电话中乐呵呵地对我说."我会有什么好事?"我回答."反正,这顿饭你是请定了!"朋友接着说,"你等着好事来临吧."朋友说完就挂了电话.我感觉摸不着头脑,像我这样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回家带孩子的人还会有什么好事?管它呢,如果有好事就请他们吃一顿饭吧,也很久没有和朋友们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3.
人生如茶     
张嵩 《当代矿工》2005,(1):31-31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每年冬闲时节,在农村的母亲就会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待快过春节时,她再回家去。与其说喜欢过冬天,不如说想念母亲,想吃母亲做的饭了。因为母亲每次从农村来时,都会为我们带些土特产,玉米面、红薯、包粽子的苇叶等。于是从母亲来我家那天起,我们就可以吃上她熬的玉米粥和她擀的面条了,也能尝到母亲炖的猪肉粉条大锅菜了。尽管这些平日里我们也做,但不知为什么,吃起来就是没有母亲做的香。我最喜欢吃母亲腌的咸菜。秋天刚刚下来的萝卜、雪里红、麻山药等等都成了母亲腌咸菜的原料。母亲将这些菜精心洗净切…  相似文献   

14.
在我还不到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我。在那无知懵懂的年龄,记忆是一片空白,我对母亲没有一点印象。从故乡老辈那里断断续续地了解到,父亲和母亲的故事如同电影《山楂树之恋》一样。那时,父亲是一名地质队员,在湖北宜昌找矿时认识了母亲。因为父亲的家远在四川成都,他常年在鄂西山区探矿,居无定所,又比母亲大十几岁,所以他们的结合并不被外公外婆看好。出嫁后,母亲依然住在娘家,带着我和大我三岁的哥哥,与父  相似文献   

15.
快乐地活着     
俺25岁那年嫁给了他——一个矿工,从此开始了俺的“矿嫂”生涯。十多年来,尝尽了矿嫂的酸甜苦辣,可最让俺操心的是他的安全。他在井下干掘进,工作挺苦,常常几天不回家。后来当了工区干部,回家就更少了,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回到家就睡不醒,有一次竟一口气睡了两天一夜,吓得俺老是用手试他的鼻子。醒了后他就憨憨地笑:“我睡足了,有啥活我干。”一句话说得俺泪汪汪的。俺说:“家里啥活也没有,你歇歇吧!”俺不怨他。有一次,上小学的儿子回家后直抹眼泪,俺问出了啥事,孩子说:“老师问我爸在哪里工作,我还没回答呢,同学就抢着说在‘非洲’!”俺一愣…  相似文献   

16.
陌生的电话     
当手机成为大众消费品时,我也顺应潮流买了一部,由于本人收入有限,使用起来不免精打细算:陌生的来电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接的,因为总有粗心的人拨错电话,说上几句话,浪费几毛钱,增加一丝不快。但是这种事却是防不胜防,有人认定你的号码猛拨一气,直气得你七窍生烟。一次,一个陌生人打来电话,连拨了两次,我只好接了,并轻声地告诉他:你打错电话了。过了不到五分钟,他又打过来,我没有接,谁知他连拨七次。我接起电话,刚想发作,不料对方先开了口:“你别装蒜了,欠我的钱,什么时候还?”打错电话的毕竟是少数,拨错一两次,一般就不再拨了。但也有例外的时…  相似文献   

17.
那还是我在煤矿当小科长的时候,记得在一年“十一”长假期间,一位同学从外地特意来铜川看我,多年不见,格外亲切。在一次聚餐时,我们边吃边聊,从国内外大事,到柴米油盐,无所不谈。三杯酒过后,老同学开始讲话:“你这个当科长的每月能在家里吃上几顿饭?”“几顿饭,我不回家吃饭难道还喝西北风不成?”没等我把话说完,我老伴儿就接上了话茬:“他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钱没挣下几个,整天穷忙活,除了开会下井,顿顿都得我侍候。”“我说老同学,听了你可别见怪,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回家吃饭的男人没有用’,看来你这个科长是真没权啊。”老同学…  相似文献   

18.
矿难之后     
韩冰 《当代矿工》2003,(7):25-25
天黑的时候,忽然接到女友打来的电话。她说矿里出事了!我心里猛然一惊,想再问问,可那边已经把电话挂了。 晚上外面小雨不停地下着,看看漆黑的夜色,迈出家门的脚步又停了下来,心想天亮一切都会知道的。这一夜我很晚才睡…… 早晨一觉醒来,外面的雨还没有停,隐约听到有人在哭。母亲告诉我,邻居家的孩子昨天上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还在井下……  相似文献   

19.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过冬天了.因为每年冬闲时节,在农村的母亲就会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待快过春节时,她再回家去.  相似文献   

20.
经验靠不住     
我叫于翠风,是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高阳矿工贸公司卫生队的清洁工,丈夫张建友是井下皮带队主管安全的副队长。建友好喝酒,而且一喝酒就不吃饭。为了改变他这个习惯,每顿饭我都变着花样做,并限制了他喝酒。半年后,他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工作也有了很大进步,被队里安排担任了带班长,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当然,两口子总免不了有吵架拌嘴的时候。记得有一天下午,建友带了几个工友回家喝酒。我想,平时管得紧,这次就由他吧,所以没有阻拦,还动手给他们做了几个菜,他们边喝边夸我的手艺好,我一高兴还劝大伙多喝了两杯。酒足饭饱后,队里突然来了电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