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北京人平常讲究吃,过年对吃的就更讲究.早年间一进腊月门,便开始办年货.过腊八,喝腊八粥、做腊八醋是序幕,接着就着手准备年食了.  相似文献   

2.
高勇 《饮食科学》2010,(2):30-30
红红的春联红红的年。一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这时候,我家也开始准备过年的各色美食了。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过年的吃食也更加讲究健康和营养,好多原来的饮食习惯也正逐步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得以改良。但过年时炸红酥,却是我们家多年没有改变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腊肉"腊七腊八,腌鱼腌鸭",每年只要腊月一到,乡村的年味就浓了,家家户户像赶趟儿似的,开始着手腊货的准备了。这时,农家小院从早到晚弥漫着松枝柴火熏腊肉的烟火味儿,行走在这样的味道里,总让人胸中漾起一股暖融融的情愫。在我的记忆里,乡村的年是香郁的。熏制腊肉香肠、做猪血丸子、蒸甜酒、打糯米粑粑,是故乡备年货的重点,跨入腊月后,农家院落里便接连  相似文献   

4.
回家的韵律     
江南习俗,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入节,即要准备过年了。很怀念旧时的厨房,虽然大多是油腻腻暗黜黜的,然每逢此时,都是全家最有过节气氛的地方。一早窗棂上就开始挂上风鸡咸肉火腿腊肉之类;清闲好久的,也不知是哪个祖奶奶的陪嫁传下来的手推石磨石球这时也开始忙活起来——磨水糯米粉  相似文献   

5.
新浪微博     
《中外食品工业》2013,(1):14-15
中国人对过年很重视,可队说,进入腊月就忙开了,队北方为例:腊八粥、腊八蒜,过小年……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每年腊月,你家都千什么?会准备些什么来迎接春节呢?  相似文献   

6.
正东北人的跨年,指的是跨春节,而不是元旦。跨年吃饺子,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开始预热了。到了年三十的早晨,热气腾腾的饺子与对联、鞭炮一起,正式进入过年模式。东北的年夜饭,通常特指年三十夜里的这顿饺子。新旧之交,辞旧迎新,有"更岁交子"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交上好运。这顿饺子是断然不会吃冻饺子的。傍晚的大餐过后,主妇稍作休息,便开始准备包饺子事宜。传统的饺子馅儿是酸菜,剁酸菜馅  相似文献   

7.
腊月刚到,人们便开始采买新的衣裳首饰、除尘打扫、装点居室,备办过年相关的一应事物。有讲究些的家庭还会在节前祭灶拜祖,使新年充满仪式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们为过年所做的一切准备莫不是为了新年祈福,祈求新的一年诸事顺遂。  相似文献   

8.
记忆中清晰地留有小时候盼过年的情景。刚一入冬,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腊月里,母亲便开始腌鱼腌肉准备年菜。腊月里腌制的咸肉,经过一个多月的入味,风干,烟熏正好春节享用。大年夜要贴福字,春联,一顿团圆饭大家吃得格外香。寒风起,正是腌腊肉的好时候。只需要一点耐心,就可以吃到自制的美味肉!记忆中的好味道又昔日重来,年味就是这样过出来的;自制的美味腊肉还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有时候人很少对自己好的人表达谢意,何不用充满着心意的自制美味对他说:“谢谢你对我的好!”  相似文献   

9.
洗年猪     
如果说过年是我们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一首民族圣歌,那么,洗年猪则是一段欢乐的前奏。 我们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说话讲究文雅,本来是杀猪,若在平日,可以说“杀猪”,但到了年跟前,就叫“洗猪”了,这个“洗”字用得多妙!既切贴,又文雅,“洗”与“喜”谐音,只一字之改,就体现了过年的喜庆和吉祥。 一进腊月,在我们鄂西山区,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划  相似文献   

10.
花非花     
正圣诞和元旦还没有走远,春节又来了。寒冷的冬日里,最能给人慰藉的是一汤一饭的温暖,尤其是春节,更是一场美食加持的嘉年华。老一辈人的传统是一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虽然现代物流储运都很发达,但是准备年货的仪式感依然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如冬虫夏草之类平日里不常出现在餐桌上的食材,都早早地写在了年货清单上。大家对蛹虫草也许不太熟悉,但说起虫草花来,经常逛菜场  相似文献   

11.
过了农历腊月廿三,老北京人都开始准备年菜了.这是一种北京的传统习俗,由于节日期间亲友来往较多,无暇做更多的菜肴,只有提前做好一些年菜以备节日来客可随时食用.这里介绍几种年菜的名称和作法,供大家选制.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过了腊月初八,我就开始进出商铺和超市,选购过年用的八宝饭原材料。这个做八宝饭的爱好一般延续到春节后的一个月。每一年送出去的八宝饭总会收获一片赞扬。说起做八宝饭,有一段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繁华的大上海到群山环抱的贵州某航天企业支内。第一次在异乡过春节,单位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一桌子的鸡鸭鱼肉,还有南方的汤圆和北方的饺子,一直等到宴席终散,也没有看到从小吃惯的年夜饭桌上的八宝饭,不免有些失落,可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亲人的心情油然而生,眼泪也潸  相似文献   

13.
清宫腊八粥     
腊月初八日食腊八粥,本是佛门子弟的饮食风俗,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而形成的。民间善男信女竞相效仿,成为民俗,至唐宋时期广为流行。历代崇信佛教的皇帝,都视腊月八日为重要节日,并食用精美的腊八粥以表虔诚。 清代宫廷信奉佛、道、萨满教,亦十分重视腊八节食腊八粥这一传统食俗。每年腊月初八前的两三天,清宫就派大臣准备做腊八粥的原料,将糯米、小米、红枣、桂圆、核  相似文献   

14.
记腊八粥     
在农历腊月里,全国各地都有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的风俗。到现在在北京,一逢进了逐历腊月,各粮食店就开始供应各种豆米混合在一起的称为:“粥米”。  相似文献   

15.
腊八粥     
正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为什么要煮腊八粥?一般认为这是从"腊祭"而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初八是腊日,是腊祭的日子。腊月时秋收已过,处于农闲,过去人们就去打猎,用猎得的禽兽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称"腊祭"。这一日所煮的粥,也就称为"腊八粥"了。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  相似文献   

16.
那时元宵     
《美食》2016,(2)
正生活条件好了,每天都像是过年,可正因为每天都像是过年,这过年的气氛就淡了。在我们小的时候,年是从腊月里开始,一直到正月半结束,足足要过上一个多月的。如果说腊月里一天天的是在酝酿过年的气氛,那么元宵节就是最后的狂欢。那时候的生活节奏缓慢,没到元宵节,照规矩就还算是新年里,一应五行八作还在过年的节奏里,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没有心思正经干活,还在享受  相似文献   

17.
一进入腊月,东北天寒地冻,粘豆包也就上市了。这可是东北的传统小吃,它曾带给人们许多美好和快乐。在过去的乡村,每到腊月二十三前后,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粘豆包,这是准备过年的一件大事。粘豆包可以说是在过年时乡下人最奢侈的食品了。而这粘豆包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吃食。蒸锅冒出热气,就能闻到那诱人的丝丝香味;锅盖儿一打开,见了那香喷喷的粘豆包,孩子们早已口水不止。  相似文献   

18.
旧历年的腊月二十九,新年的气息十分浓厚,大部分单位和企业已放假喜迎新春,但部分享受免费棉花公证检验的纺织企业仍在生产。滨州市纤检所全体职工不忙过年忙公检,一如既往地坚持随叫随到,战斗在棉花公证检验现场,真正做到了棉花公证检验客观、及时,不漏批、不漏检。滨州纤检所检验人员在农历腊月二十九已是万家灯火时,还在一丝不苟地忘我工作;农历三十还在忙于出证;农历正月初四人们走亲访友时,就开始了正常的棉花公证检验。在新年的气氛里,滨州纤检所人员不怕苦不怕累,放弃与家人亲友团聚的机会恪尽职守,与纺织企业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说到春节,很多人立马想到三十儿晚上的饺子,初一去拜年,以及现在休的那几天假。其实,对于北京人来说,春节是一个超级大的概念,从一进入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年"的概念里。腊月,一个中国人传承了数千年的重要时节,早在周代关于"腊"的记载就多见于典籍之中。最早的"腊"以祭祀为主,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腊月的祭祀活动是重中之重。汉  相似文献   

20.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时光倏忽而逝,转眼进了腊月,一喝上腊八粥,离年就不远了。过年对大部分人来说,意味着可以穿新衣、吃丰盛的菜肴、全家团圆喜乐,是崭新的开始,更是一年中可以实现美好愿望的一大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